2020年上海幼升小55所熱門公辦小學統籌去向大彙總!

2020年上海幼升小入學政策發生了很多變化。家長們都正在報公辦還是民辦當中認真考量。報公辦會不會面臨統籌風險呢?熱門小學的統籌去向是否能夠接受呢?

針對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指導君就來盤點一下上海各區的熱門公辦小學統籌去向吧!


首先,來幫家長們理清一下上海公辦小學的入學順位吧:


1.本市戶籍:戶籍與房產證權利人相一致

2.本市戶籍:戶籍與房產證權利人不一致,直系房產

3.本市戶籍:戶籍與房產證權利人不一致,直系戶籍

4.非本市戶籍:積分達標(120分)且有直系房產

5.本市戶籍:戶籍與戶主非直系,房產為非直系

6.非本市戶籍:積分達標(120分)但無房產

7.非本市戶籍:有房產但積分不達120分

8.非本市戶籍:符合上海市入學條件,無房產且積分不達120分


怎麼樣,錄取順位都搞清楚了嗎?你是屬於哪一檔呢?


上海熱門小學,基本上在人戶一致這一檔就已經錄滿,並且還要看入戶年限。所以,上海戶籍的家長,買學區房需趁早啊!而非滬籍的家長也不要灰心,上海整體的教育質量都堪稱優秀,一些郊區的學校藉助高校、政府扶持優勢,也非常令人期待,家長們可以考慮避開大熱門,選擇一些相對統籌風險小的學校。


接下來,就來和指導君就一起來看看上海16區的入學統籌規則,以及熱門小學的統籌去向吧!(注:該統計是結合往年統籌情況,僅供家長參考,2020年入學統籌情況可能發生一些變化。)


浦東新區


相關政策


2020年,本區將繼續按照“戶籍地與居住地一致優先”的原則,優先安排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具備相應的房產證)一致的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即適齡兒童戶籍在學校對口招生地段內,戶主須是學生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一,且房產證產權人須為戶主本人(全部或共同共有產權);學生本人為戶主的,房產證產權人須為學生本人(全部或共同共有產權)或其父母(全部或共同共有產權)。戶籍遷入日期、產證上的登記日期截止為2020年4月23日,辦理入學手續截止日為8月10日。


2020年,如某校對口招生區域內符合上述入學條件的“戶籍地與居住地一致”登記入學適齡兒童網上報名公辦小學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招辦將按照適齡兒童戶籍遷入時間先後排序安排入學,超額部分作統籌安排。具體細則可關注相關學校的招生告示。


1、第六師範附屬小學


2020年上海幼升小55所熱門公辦小學統籌去向大彙總!


浦東新區六師附小創建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最初命名為“洋涇學堂”,由潘作人先生創辦,1961年改名為上海市第六師範附屬小學,2001年上海市胡榮華學校在該校掛牌。六師附小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跨越了二個世紀,百年的積澱形成了學校優秀的辦學傳統。這裡走出過中國科學院小院士張晨騁,市十佳好少年方信喆,市殘運會雙料冠軍房玉清,大世界吉尼斯珠心算擂主餘捷和全國少兒象棋大師葛超然。走出過捧回上海第一個新加坡奧林匹克金牌的團隊。學校以科技、藝術為特色。


統籌方向:香山小學


2、福外外國語小學


2020年上海幼升小55所熱門公辦小學統籌去向大彙總!


上海福山外國語小學目前有福山校區、瑞華校區、花園校區、證大校區共四個校區。學校前身為上海黃浦區福山路小學,於1987年創辦,1991年劃歸浦東新區,2002年改為現名。


學校自1991年開始探索英語教學特色,在全市率先開設低年級英語課。得益於英語特色打造過程中對師生開放胸懷和全球視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提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人和“我們從這裡走向世界”的辦學目標,由此帶動了學校全面課程改革,學校辦學規模也隨之持續擴大。


各校區設施齊全,擁有體育館、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電腦房、多功能廳及音樂室、勞技室、科常室、美術室、圖書館、藏書室、英語閱覽室等,學校的校園網管理中心、電視導播室等現代化設施正以其現代化、科學化的優勢超常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福山校區


統籌方向:竹園小學


瑞華校區


統籌方向:竹園小學,萬科實驗小學


3、第二中心小學


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是一所上海公辦小學,1889年由裴大中先生創建,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擔任首任校董。該校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鉅野路517號,學校佔地面積 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6682 平方米。學校師資雄厚,有1600多名學生。該校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的主要教育特色是雙語、體育、科技。


統籌方向:香山小學


黃浦區 相關政策


區教育行政部門首先安排本區戶籍地(戶主為直系親屬或兒童本人)與居住地(產權人或承租人為直系親屬或兒童本人)一致的適齡兒童對口入學,當本區戶籍適齡兒童報名人數超過對口學校招收學額時,依次按照適齡兒童與戶主的關係、入戶籍時間長短順序等安排入學,超出學額部分實行區域內統籌安排入學,黃浦區每戶地址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的機會(二胎或多胞胎除外)。


未被民辦小學錄取的適齡兒童,根據第一批公辦小學驗證和已分配入學的實際情況,以本市戶籍人戶一致優先、同類排序靠後為原則,按照有關學校招生細則安排入學。


4、蓬萊路第二小學


黃浦區蓬萊路第二小學地處上海老城廂蓬萊路225號,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者姚明輝。原名私立西成小學,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市立學校並附設幼稚園。


1952年更名為蓬萊路小學,1958年改名為蓬萊路第二小學。1959年被定為上海市二十所重點小學之一,1960年被評為市文教先進單位。1979年被南市區教育局定為區中心小學,1984年定為市實驗性小學。


統籌方向:梅溪小學


5、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


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原上海市車站路第二小學),創辦於1957年,是黃浦區“窗口”學校之一。2000年9月,經市教委批准成為一所依託高校改革試點的轉制學校。2005年9月,依照市區政府有關精神,學校歸屬公立制學校。


學校共有32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1160人。在發展外語特色的進程中,學校不斷優化師資,引進人才,逐步建構起一支理念新,素質高,專業精的教師隊伍。學校在編教職工96人,其中研究生學歷5人,研究生學位10人,本科學歷60人。


學校以“強化英語,探索雙語,嘗試德語”為具體抓手,以科研引領教育教學,在教材選擇、課程設置、課外活動、對外交流等諸多方面凸顯外語特色,成效卓著,社會聲譽與日俱增。


統籌方向:新凌小學


6、上海實驗小學


上海市實驗小學創立於1911年2月,原名上海市立萬竹小學。因學校注重訓練、嚴謹治教、教育質量高,被譽為“上海小學之最優者當推萬竹”。1949年,改名為上海市邑廟區中心小學,1956年命名為上海市實驗小學。


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電腦房、創新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房、圖書室、心理諮詢室、多功能活動廳、學生才藝展示區、環形塑膠跑道等。


統籌方向:瑞金二路小學


7、上師大附屬盧灣實驗小學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是黃埔區教育局與上海師範大學合作共建的一所公辦小學。它的前身為盧灣區麗園路第一小學,於2007年9月正式更名為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


學校坐落於盧灣區南部地區,與世博園區相鄰。新校舍將於2008年9月正式啟用,佔地面積14579平方米,建築面積20266平方米,硬件設施一流,設有教學臨床實驗室、專業室內籃球館、計算機園區等現代化專用教室。為學校提供廣闊的體驗共享空間。校園文化設計富有創意,有著獨特、深遠的教育意韻。


學校擁有多位骨幹教師,其中區青年學科帶頭人4名,由教育局命名的區級、校級骨幹教師共21名。學校75%的教師為中級職稱。中青年教師佔學校教師數的70%,學校依託上海師範大學及監事會專家組的力量,成立了青年教師創新團隊,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名教師後備隊伍。


統籌方向:瑞金二路小學


8、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


2020年上海幼升小55所熱門公辦小學統籌去向大彙總!


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系美國基督教南浸會於1911年創辦,前身是兩所教會學校——進德小學和民德小學。1951年兩校合併,1952年秋成為公辦學校,改名為“福建南路小學”。1956年與福建南路第二小學合併,改稱區中心小學。1960、1978年先後被定為區重點小學。


1992年,校舍翻修後校址改為人民路706號。2009年9月,遷址新校舍在白渡路128號落成。新校舍佔地5325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10502平方米,學校擁有運動場、學生劇場、多功能廳、演播中心,還有茶藝室、攝影室、心理活動室、圖書館、計算機房等諸多專用教室,整個校園設施先進,環境優美。


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是上海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擁有一支質量較高的教師隊伍。


統籌方向:中華路三小、董家渡路第二小學


9、曹光彪小學


曹光彪小學,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路步行街西側,與新世界商城相鄰。建校於1995年2月,它是由原鳳一、鳳二和圍棋三所小學合併而重新組建的公辦小學。


學校倡導“敬業、愛生、勤學、善教”的教風,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業務上“精”,精神上“美”,生活上“樂”是曹光彪小學教師的形象。曹光彪小學校長有個性,班子有特色。


統籌方向:裘錦秋實驗小學


10、上海市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


上海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坐落於上海市黃浦區南部,緊鄰世博會規劃區,是一所有著110餘年歷史的老校。學校有三幢教學樓,一幢體操房,三幢輔助教學樓,大小操場,校園佔地7千平方米,是上海市花園單位。


近年來,學校圍繞著——將師專附小建成辦學社會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設施現代化,具有時代特色的一流學校的總目標,以二期課改的試行為抓手開展工作,全體教職工齊心協力,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統籌方向:瑞金二路小學、海華小學


靜安區 相關政策


區教育局根據區域內學校資源配置及生源分佈情況,採取地塊(居委)劃片對口的方法,確定公辦小學的對口入學範圍。


根據報名人數與招生計劃數的實際情況,部分公辦小學的對口入學條件繼續執行:“適齡兒童及父母的戶籍須在對口地塊滿2年以上(2021年起,部分公辦小學適齡兒童及父母的戶籍須在對口地塊滿3年以上);房屋戶主為兒童、父或母;房屋產權人/承租人為兒童、父或母。”該類學校,每戶地址5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機會。執行上述政策的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本地塊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預測分析和摸底調查;當出現學齡人口超出學校辦學規模時,應及時向社會發布,啟動預警。以上具體情況詳見各學校《招生通告》。


11、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簡稱靜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佔地面積807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782平方米,分中小學兩個校區。現有教學班40個,學生數1400名左右,教職員工120餘名。


學校有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不但有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優秀園丁、上海市優秀班主任、靜安區學科帶頭人等一批領銜教師,還有20多名教師在全國和上海市的教學大獎賽上獲獎,師資均衡優質。


統籌方向:靜安實驗小學


12、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


上海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是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實驗基地,上海市中小學二期課改實驗基地, 上海市兒童閱讀基地,上海市排球聯盟學校,上海市足球聯盟學校,上海市合唱聯盟學校、上海市學校少年宮、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學校。


學校共有東、西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5074平方米,綠化面積5327平方米,一年四季綠意盎然,花團錦簇。現有41個教學班,1858名學生。兩個校區除20餘間專用教室外,還根據課程特色和年段特點進行專門佈局,西校區內有滿足低年段學生拓展學習需要的歡樂谷、陽光園、益智坊、繪本館,誠誠農莊等;東校區則為中高年級學生配置了創新實驗室、夢想書院、DIY小屋、誠誠農莊、室內體育館等,讓學校成為了孩子們學習和創造的樂園。學校在環境佈置上動足腦筋,努力做到讓每一堵牆說話,讓每一處都是風景,讓學校變成敘事德育的場所。


統籌方向:市西小學、靜安三中心小學


13、閘北實驗小學


閘北區實驗小學創辦於1993年,坐落於閘北區大寧國際商業中心附近,學校以“個性化教育 生態狀成長”為辦學宗旨,打造尊重差異、悅納異見、科學導向的個性教育;構建輕負擔、高效能、充滿幸福感的生態學校。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紮實研究為引領,以創新評價為突破,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貫徹新精神,加強新實踐,提升實小校園文化。


學校依託重大活動和項目,堅持開放辦學,使學校品牌在上海市和全國形成較大影響力。


統籌方向:中山北路小學


14、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創建於1930年,是其“活教育”思想的實踐基地。


全體教工的工作出發點始終以孩子的發展為本,在課程建設、師資選擇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創建了培養“現代小公民,創新小能手”的辦學理念。


學校歷來有“愛國愛校”的光榮傳統,地下黨員、進步人士在教師中佔了很大比例,不少同志在解放後走上了政府領導崗位。解放後,學校秉承鶴琴先生的辦學思想並將其不斷髮揚光大。


統籌方向:愛國學校


15、萬航渡路小學


萬航渡路小學(簡稱萬小),在地圖板塊上,學校隸屬上海靜安曹家渡;萬小門牌號:萬航渡路600號(共有兩個校區,另一個在萬航渡路690號),地處上海市的中心城區靜安區。


萬小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實驗學校。曾獲得上海市辦學先進單位,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等榮譽。學校環境優美,設施現代,教育優質,在上海及全國有著積極的影響。


統籌方向:靜安小學


16、大寧國際小學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成立於2007年,是一所政府支持下的公辦小學,同時招收境外學生。


學校以“大寧國際,微笑每一天”為辦學理念,以“國際化”、“藝術化”、“個性化”為辦學特質,力求打造一所“輕負擔、高效能、融合多種教育資源優勢,突顯國際元素的現代學校”,並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富有愛心、勤學好問、能負責任,具有國際視野、民族精神和領袖氣質的現代小公民。


統籌方向:大寧國際學校


徐彙區 相關政策


對於本區戶籍地(戶主為直系親屬或兒童本人)與居住地(產權人為直系親屬或兒童本人)一致的適齡兒童,當報名人數不超過對口學校招收學額時,安排就近入學;當報名人數超過對口學校招收學額時,按照入戶籍時間長短順序安排入學,超出學額部分實行區域內統籌安排入學。


17、向陽小學


向陽小學是一所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性學校,學校的辦學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辦學目標是:風氣正,質量高、負擔輕、機制活、有特色。辦學特色是探索研究興趣教育,通過富有情感的思想教育、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優美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學習、活動等多方面的興趣,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全體教師尊重理解學生,本職工作要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倡導教師刻苦鑽研業務,提高水平能力,在實踐中學,在書海里學,在導師帶教下學,在個人的感悟中學。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校管理:容人之短、待人有情、助人成功、激人追求、讓人參與等調動了廣大教工的積極性。


統籌方向:世界小學、位育實驗小學


18、建襄小學


徐彙區建襄小學始創於1958年,學校佔地總面積為726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8512.49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為2490平方米。學校共有兩個校區,岳陽路255號,嘉善路177號。現有33個教學班,1400多名學生,85名專任教師。學校擁有美術室、音樂室、閱覽室、計算機房等二十餘個專用室。擁有圖書館藏書47139本及電子閱覽室藏書3305G。學校教師隊伍教學功底紮實、富有敬業奉獻和創新精神。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7人,小學高級教師55人,佔在編教師數的75.29 %,在編教師中具有大本及以上學歷有80人,佔教師數的94.12%。


辦學六十年來,學校形成了“文明守紀,勤奮向上”的校風,“慈愛律己,嚴謹創新”的教風,“全面發展,生動活潑”的學風。在繼承傳統的“教好每一個學生”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充實辦學目標,將塑造“樂於奉獻、精於教學、勤於反思、善於合作”的建襄教師,將培養具有“設計力、共情力、交響力”的建襄學子作為辦學追求。


統籌方向:世界小學


19、徐彙區第一中心小學


徐彙區第一中心小學坐落於上海的中心城區、徐彙區北端的嘉善路復興中路交匯處,創辦於1912年,原名為“上海市立比德初等小學校”。1953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徐彙區第一中心小學”。學校佔地面積5045平方米,建築面積9730平方米,有圖書館、電腦教室、多媒體教室、舞蹈房、音樂室、科常室、美術室、勞技室、STEM教室、科創中心等專用教室15個,還配有多功能廳,室內體育館等現代化場館。學校現有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955人。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62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42人,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了79.3%;研究生6人,大專以上學歷49人,共佔94.8%。現有區學科帶頭人1人,區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校骨幹教師12人。


統籌方向:世界小學


20、園南小學


徐彙區園南小學始創於1992年,是一所擁有25個教學班的五年制公建配套小學。


學校佔地面積7280平方米,建築面積3976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餘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2013平方米。學校有4道150米的環型塑膠跑道四道,有1000餘平方米的塑膠操場,有專用教室10間。齊備的硬件配置,一應皆有。


統籌方向:向陽育才小學、徐教院附小


21、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創辦於1897年,前身為南洋公學外院,是中國人自己興辦的最早的新式小學堂之一,迄今已有123年的歷史。百餘年來,學校因材施教,注重品行培養,英才輩出,桃李滿天。70年代起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職工子弟小學”,隸屬於上海交通大學管理。2008年9月1日起,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實行屬地化管理,隸屬於徐彙區教育局。


學校現有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中高年級)位於南丹路387號,西校區(中低年級)位於番禺路1138號(南丹路口)。


統籌方向:建襄小學、徐匯第一中心小學、田林第三小學


22、高安路第一小學


高安路第一小學始創於 1955 年,擁有康平、宛平兩個校區,學校佔地面 積 8836 平方,校舍建築面積 8269 平方,運動場地面積 3257 平方(包括兩 個標準籃球場)。


學校有兩個圖書館(包括電子閱覽室),面積 459 平方。圖書館藏書生均 38 冊。學校有實驗室、舞蹈房、合唱室、書畫室、電腦房、 飛鏢室,未來教室、心理諮詢室等專用教室二十餘間。


統籌方向:世界小學


23、匯師小學


匯師小學創始於1870年,是我國最早接受西方科學文化的學校之一,也是上海市開埠以來校史最長的學校之一。


學校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計2017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共計18886平方米,其中運動場地面積為4048平方米。學校有三十多個專用教室,圖書館生均藏書量為35本。學校現有47個教學班,1700餘名學生。良好的硬件設施與校園環境,為學生身心健康、自主學習提供了理想的物質條件。


統籌方向:光啟小學、虹橋路


24、田林第四小學


田林第四小學始建於1993年,是徐彙區一所公辦學校。位於欽州花園旁,佔地面積7.58畝,建築面積4004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安靜, 2003年被評為區綠色學校。有電腦房、實驗室、舞蹈房、電化教室、圖書館等多個專用教室,教學設施齊全。


“學生的發展體現了教師的發展,教師的發展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學校緊緊圍繞著“團結、進取、求實、健美”的校風推進素質教育,力求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遊戲、會生活、會鍛鍊、會勞動、有特長、有才能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的少年兒童。


統籌方向:田林小學、田林一小、西位小學


25、求知小學


求知小學創建於1904年,學校歷史悠久,“自吾求知,蒙以養正”的辦學理念、“樂求真知,手習腦勤,心康體健,爭冠治生”的培養目標傳承至今。


學校現有東、西兩個校區,教學班45個,在校學生一千九百多名。學校佔地總面積為12103㎡,校舍建築面積為13788㎡,運動場地面積為2950㎡,學校擁有圖書館、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電腦房、舞蹈房等專用教室及輔助室16個,其中閱覽室2個,面積236㎡,生均藏書量32本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校史館、多功能廳、悅讀吧、益智坊、書法室、棋藝屋、安全體驗室、VR活動室等主題活動室。


統籌方向:田林第三小學、東二小學、田林小學、田林第一小學


26、田林第三小學


上海市徐彙區田林第三小學始創於1986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EPD)項目成員學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優秀實驗學校。


學校歷史積澱厚重,始終以高標準的管理、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提升學校的辦學水準。形成了“德育為首,文化育人”的良好校園環境。學校被評為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平安單位,徐彙區文明單位,徐彙區體育特色學校,科技示範學校,徐彙區未成年人暑期工作先進集體。學校師生在全國、市區科技、體育、藝術等比賽中屢屢獲獎。


這所學校名額競爭壓力不是很大,一般人戶一致都能被錄取。


27、上海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


於1999年9月由區政府與上海師範大學聯手,將原長青小學和上師大附小合併後建立。2008年原杜鵑園小學併入學校,進一步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學校東部佔地面積7574平方米,學校西部佔地面積6747平方米;學校東部建築面積4016平方米,學校西部建築面積4529平方米;學校東部綠化面積2288平方米,學校西部綠化面積2400平方米。現有37個教學班,1324名學生,有教師101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78人,小學一級教師20人,職初期教師1人,是上海師範大學的教育實驗基地,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


統籌方向:康寧小學、西位小學、東二小學、田林第三小學


長寧區 相關政策


長寧區公辦小學招生排序作如下規定:

一、學校招生公告中有梯度安排的,以學校招生公告為準。

二、學校招生公告中無梯度安排的,原則上根據以下梯度按序安排:

(一)本市戶籍:

1.本區戶籍人戶一致適齡兒童

2.本市戶籍人戶分離適齡兒童

(二)非本市戶籍:

1.符合條件的臺灣適齡兒童(根據《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權益保護規定》執行)

2.符合條件的香港、澳門適齡兒童

3.符合條件的來滬人員適齡隨遷子女

4.符合條件的華僑及外籍人員適齡攜行子女


28、愚園路第一小學


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小學原名“兆豐小學”,有著七十年的辦學歷史。幾經搬遷後現坐落於宣化路222號,學校分為總部和分部,分部在愚園路1210弄86號。兩處共佔地10658平方米,建築面積9865平方米。1996年學校總部經過改建以後,格外引人注目。整個教學大樓外形方圓結合,錯落有致,顯得生動活潑,溫馨舒適。學校教學設備全部更新,設有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語音室、計算機教室、音樂教室、美術室 、勞動教室等專用室。學校的閉路電視網絡與各教室聯網。新建的校園網站,不斷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2013年暑假,再一次改建後,校園顯得格外乾淨、美麗、端莊。


統籌方向:開元小學、向紅小學


29、長寧區實驗小學


鄰虹橋開發區,茅臺路625號。創建於1990年,佔地面積20畝,校舍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學校設施齊全,校園整潔、美觀、草木蔥鬱,鳥語花香,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和活動場所。


統籌方向:新虹橋小學


30、天山路第一小學


天一小學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茅臺路109號,創建於1952年。學校教學班32個,學生1200多人,教職員工100多名。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園丁獎6人,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輔導員24人,榮獲國家市區級各項榮譽53人,優秀教師和獲獎人數佔教師總人數的83%。赴英國參加中英數學交流就達10人次,駐校外籍教師5人,是一所公辦學校教育國際化辦學的特色校。


統籌方向:天二小學


31、綠苑小學


上海市長寧區綠苑小學是根據中國***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關於"形成多元化辦學體制"的精神於1998年由長寧區教育局投資,爭取各方資助,用公建配套的新校轉製為公辦民助的小學。


學校佔地面積為9000平方米,教學樓佔地面積為5400平方米,中樓為學校教師辦公用樓。目前有教學班21班,學生975人,教師47人,中高級職稱70%,南北樓有22個教室,11個專用教室。(電腦室、語音室、英文打字室、自然實驗室、生活勞技室、美術室、圖書閱覽室、舞蹈房、室內體育房、音樂室)。


統籌方向:機場小學、西郊、北三


32、適存小學


適存小學(原北新涇小學)位於長寧區西部,是一所具有百餘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學校現有1000多名學生。小班化教學優化了育人的環境,愛心助學活動淨化了孩子的心靈,科技藝術活動為學生開闢了想象和創造的天地,射擊運動的開展,培養出新一代優秀的射手,書香校園的創建更為學校的發展引入了新的內涵。


統籌方向:北新涇第三小學


普陀區 相關政策


區教育行政部門結合本區實際,先安排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的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再在區域內統籌安排“人戶分離”適齡兒童入學。3月20日,區教育行政部門公佈本市戶籍“人戶分離”適齡兒童居住地登記入學實施方案。


33、江寧學校


上海市江寧學校創建於1933年,距今已有八十一年曆史。1994年9月整體進行公立轉制改革試點,1999年7月升格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於2000年8月遷入新址西康路1518弄1號。2007年9月完成辦學體制改革,恢復公辦學校體制。學校現有教職工180餘人,教學班54個(小學40個、初中14個),學生2000餘名。有明山校區(1、2年級)、本部(3-6年級)、石泉校區(7-9年級)。


統籌方向:光新小學


34、萬里城實驗學校


上海市萬里城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目前共有兩個校區。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堅持 “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追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礎素養”。在學校核心價值觀:“尊重與服務,合作與開放,敬業與激情,平凡與卓越”的引領下,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努力提升辦學品質,聚焦內涵發展,推進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近年來,學校關注學生豐富多元的發展,著力特色項目的建設,由“一項”發展為“多項”,由“一枝獨秀”發展為“特色項目群”,力求在教育的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德性成長,個性發展搭建平臺。


統籌方向:平利路一小


35、中山北路第一小學


中山北路第一小學是一所有著優良辦學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心校。位於鎮坪路太浜巷小區內。


入戶滿兩年基本沒問題。


統籌方向:光新小學


36、中遠實驗學校


中遠實驗學校網校是依託中遠實驗學校優秀師資而建。中遠實驗學校坐落在市中心高品位的居住區“中遠兩灣城”內,臨近江寧路橋和軌道交通三,四號線中潭路站,南靠靜安區、東靠閘北區。學校從小學到初中9年整體設計,目前先實施九年制的教學,逐步形成特色。學校現已從民辦制轉為公辦制,由普陀區教育局負責。學校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並特聘高級、特級名師、專家執教與指導,形成學校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中遠創一流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統籌方向:宜川小學


37、新普陀小學


學校佔地面積10113平方米,建築面積4356平方米,共有教學用房31間,其中標準教室27間,各類專用教室一應俱全,還有634.25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和160米的環型塑膠跑道。學校擁有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設施,其中閉路電視系統覆蓋教室,設演播廳和中央導播室,經常舉行社會實踐活動,校內活動,如:羅克去哪兒,等等等等。學校立足於“在傳承中創新,在探索中前進,在實幹中發展”的工作準則,立志讓新普陀小學這所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規範化教學行為、科學化組織管理、社會化人才規格的學校成為每個孩子積蓄成才力量的搖籃,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學生。學校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三高要求,以“塑造精品、創建優質、凸現特色”為辦學宗旨,堅持“全面夯實基礎,為每個學生積蓄成才的力量”的辦學理念,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通過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打造研究型教師團隊,塑造高素質學生群體,努力構建“學校——教育教學有特色,教師——整體優化有特點,學生——全面發展有特長”的精品小學。2006年9月學校被評為區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


統籌方向:金鼎小學、金沙江路小學、銅川


38、長征小學


上海市普陀區長征中心小學位於普陀區西南部,於一九九零年由長征鄉集資、翻建而成,佔地6800平方米,共有13個班的配備教室,音樂室、科常室、圖書室各一間。新校舍佔地15畝,建築面積833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7%以上,建有教學樓和綜合樓各一幢。


統籌方向:金沙江小學(滬籍);金鼎學校(非滬籍)


虹口區 相關政策


按照“人戶一致優先”原則,先安排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的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再根據報名人數和已分配入學情況,統籌安排“人戶分離”適齡兒童入學。

本區集體戶籍適齡兒童參照居住地登記入學辦法就讀。

來滬人員隨遷子女報名信息核對通過的,按照《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標準分值、持本區房產證情況、《上海市居住證》《就業失業登記證》年限等先後順序,統籌安排隨遷子女入學。


39、虹口區第四中心小學


虹口區第四中心小學建於1988年,座落在東體育會路667號.學校佔地8.3畝,擁有一幢教學大樓和一幢學生綜合活動大樓.有27個班級,1134名學生,88位教職工,其中青年教師佔80%.建校十四年來,學校以創建市一流小學為目標,以科學研究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科學規範的管理機制為保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成為虹口區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學,區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


統籌方向:祥德路小學、曲陽三小


40、虹口區外國語第一小學


上海市虹口區外國語第一小學(簡稱:虹外一小),原名虹口區涼城第一小學,是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所屬的一所公辦學校,英語是學校的特色學科,英語教研組曾榮獲區優秀教研組,區英語學科年度最佳團隊提名。2016年9月起,虹外一小在起始年級全面實施上外附小教育集團的《小學綜合英語》教材,在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模式上也與上外附小保持一致,採用A、B班各20人的小班英語教學授課制,並與上外附小的英語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統籌方向:虹口區涼城第二小學


楊浦區 相關政策


按照“人戶一致優先”原則,先安排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的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再根據報名人數和已分配入學情況,統籌安排“人戶分離”適齡兒童入學。

本區集體戶籍適齡兒童參照居住地登記入學辦法就讀。

來滬人員隨遷子女報名信息核對通過的,按照《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標準分值、持本區房產證情況、《上海市居住證》《就業失業登記證》年限等先後順序,統籌安排隨遷子女入學。


41、楊浦區打虎山路第一小學


打一小學是上海市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曾入選中國圖片社編《中國名校》文獻檔案和上海市十大名牌小學,是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實驗基地,是楊浦區“名師、名校長、名學校”的“三名學校”。學校被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列為全國素質教育定點考察學校,被香港新華社列為香港校長內地考察聯繫學校。打一小學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德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藝術教育示範校、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三學先進集體、少先隊全國雛鷹大堆、上海市花園學校,中國創造教育學會實驗基地,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校。


由於學校良好的辦學質量和辦學聲譽,上海電教中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上海電視臺、上海市中小學獎勵基金會、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澳大利亞昆士蘭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等來校拍攝專題片、新聞片和華語教學片。此外,《時代中國》畫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勞動報》、《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報》、《語文報》、《少年報》、《上海教育》、《教育參考》、《中小學管理》、《教育理論與實踐》、華師大《基礎教育雜誌》、《上師大學報》、《東北師大學報》等報刊雜誌都報道了我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情況。來自國內外的教育界同行和專家對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讚賞。


統籌方向:許昌路第五小學、同濟小學、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實驗小學、鳳城新村小學


42、楊浦區第二師範附屬小學


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簡稱“二師附小”)創辦於1958年,1999年11月更名為楊浦小學。2006年3月,重新恢復校名“二師附小”。幾十年的文化積澱,幾代人的辛勤耕耘,使二師附小成為楊浦區乃至上海市小學教育的一個品牌。


統籌方向:鳳城新村小學


43、控江二村小學


控江二村小學,創辦於1953年,繫上海市一期課改、二期課改首選實驗基地。學校連續10屆(20年)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創造教育、科技教育一直處於上海市普教系統領先地位,多次被評為上海市科技特色教育示範校、全國創造教育基地校、上海市知識產權教育試點校,先後培養出7名全國、上海市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在楊浦區“三名”建設工程(名教師、名校長、名學校)中,我校被列為首批建設單位。學校現有2名特級教師,7名中學高級教師,4名區首批骨幹教師;多名教師在全國、市、區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學科競賽、特長生培養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成為市、區素質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成績斐然,享譽甚廣。


統籌情況:控江二村分校、二聯小學


44、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原名為:長白二村小學,1953年建校。2007年進行重新改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2009年4月8日上午,上海楊浦區舉行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揭牌儀式,2007年9月1日,改建後第一批學生入校。


統籌方向:內江路第二小學、水豐路分校、長白二村小學分校、國和小學、平涼路第三小學


45、開魯新村第二小學


楊浦區開魯新村第二小學始建於1991年9月,學校座落在綠樹成蔭、環境優雅的中原地區開魯新村中,現有教學班24個。該校現有在編教職員工68人,其中青年教師57人,佔全校教職工的84%,學校自創建以來該校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及比賽活動,向區級以上開課,並分別在各類教學競賽中獲市、區“百花杯”、“中原杯”、“小荷杯”等活動中獲獎;學生在田徑、美術、合唱、徵文的各類競賽中獲全國、市、區級金獎、銀獎、一、二、三等獎達數百人次。學校曾連續獲得“上海市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稱號;學校榮獲楊浦區"小學生行為規範示範學校"的光榮稱號。


統籌方向:中原路分校


46、水豐路小學


水豐路小學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水豐路、延吉路口,於1958年10月建校,迄今已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在校學生500餘人,教師50餘人,教學班20個。學校於1994年被楊浦區教育局命名為區中心校,楊浦區素質教育實驗校。


統籌方向:內江路第二小學


47、同濟小學


學校位於楊浦區西北角,屬四平街道所轄。本校所處的同濟新村是上海市文明小區,是同濟大學的家屬區,社區內綠蔭成行,街道整潔,環境優雅,學生們的家庭環境及本校所處地段為學校的教育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併為學校創建學習型學校和開展“學習型家庭”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社區基礎。


統籌方向:鳳城新村小學


48、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


上海市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2004年由兩所學校合併而成。學校依託齊一小學中心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新的平臺上穩步發展。學校擁有一支年輕、敬業、好學、善思的教師隊伍。教師恪守“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的信念,平等地善待每一個學生,真誠地服務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的潛質得到充分地發展。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的辦學目標是努力使學校、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發展。學校確立了“自信教育”的龍頭課題,努力為學生創設相信自我、肯定自我、展現自我的活動舞臺,讓我們的學生能自信學習,體驗學習的成功;自信活動,鍛鍊各種能力;自信交往,展現自我風采。以培養“明理有禮、主動學習、充滿自信”的少年為目標,以此突顯學校的辦學特色。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的德育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通過五年的小學教育,初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學校的環境佈置處處凸顯出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學校的文化活動時時滲透出愛國主義教育。


統籌方向:懷德路第一小學、杭州路第一小學、市東小學、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分校


49、六一小學


上海市六一小學創建於1962年,地處副市級中心五角場地區,是楊浦區十六所中心校之一,是楊浦區的素質教育實驗校,創造教育研究所實驗基地,小班化教育實驗校,雙語教育實驗校,上海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和全國優秀少年軍校。作為中心小學,六一小學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師群體,先進的教學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聰明學習、學習聰明是六一小學的辦學目標。


統籌方向:世界小學


閔行區


2020年需統籌的若干區域分組情況:


50、實驗小學(莘松校區)、實驗小學(春城校區)、實驗小學(景城校區)、實驗小學(畹町校區)為一組


51、明強小學(東校區)、明強小學(西校區)、明強二小、黎明小學、七寶實驗小學、航華二小為一組


52、平南小學、平南小學(平吉校區)、日新實小、平陽小學、古美學校(小學部)、新梅小學為一組


53、田園外小(金都校區)、田園外小(銀都校區)、田園二外小、顓橋小學、君蓮學校(小學部)為一組


54、康城學校(小學部)、花園學校、莘松小學為一組


嘉定區 相關政策


公辦小學入學排序規則:

(1)報名公辦小學的本區戶籍且戶口與房產對應的適齡兒童。

(2)報名民辦小學未被錄取的、本區戶籍且戶口與房產對應的適齡兒童。

(3)報名公辦小學的本區廉租房戶籍的適齡兒童。

上述三類情況,依次按照兒童本人戶籍遷入對應房產的時間先後排序,安排就近入學,額滿為止,超出部分原則上在同一街鎮內安排入學。


55、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上海市同大實驗學校創建於2000年8月,是由同濟大學、楊浦區教育局、新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創辦的九年寄宿制民辦學校。


統籌方向:紫荊小學、安亭小學

更多《2500道20以內計算的練習題+幼小週週練》,請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就可以領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