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35歲現象不僅僅是一個熱詞,更是一個個人與社會不可迴避的現象。是由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企業之間、個體與環境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經濟與文化之間等等諸多方面因素形成和促成的的一個複雜與系統的影響和作用的結果。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1.主體上的刻板印象和認知的偏見

一、是標籤類的如教育程度、身份頭銜、職業信息、過往經驗等等缺乏完整和客觀的認知而形成的刻板印象;在如性別、階層、層級、年齡等形成的偏見和誤區。 這些都阻礙了對人才的價值的片面性認知和理解,更有某些個人的個性和喜好對人才的地域、愛好、興趣的剛需要求等等,不一而足,不可對錯而論。

二、是人力成本的誤區:在人力成本上只簡單的計算顯性成本,而忽略和忽視隱形成本、轉化成本、培訓成本、管理成本、機會成本、風險成本等等。

三、是對勞動力的刻板印象,人類社會和經濟活動還不完全進入智力社會和智力經濟時代,大部分的工作、工種、崗位屬於體力勞動或與肢體協調性要求有關,隨著年齡逐步增大反而會降低工作效率。而新技術、新知識、以及對人才的高期望值,整個社會和人力資本市場還沒有造就和形成35歲為代表的中年人力資本的二次開發和再就業的機制,更是推波助瀾的加速形成35歲現象的社會合理性和隱性的政策性。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2、從社會人口學結構上來看:

一、是勞動力的市場規律。一般成年人在22歲左右完成大學畢業,一到兩年的職業的選擇和探索期,需要一到兩年時間,也就是24歲左右養成職業的成熟度,接下來需要一到三年時間學習行業、專業、工種等實際適用的知識和人際、關係、環境、文化等內隱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與沉澱,差不多到28歲左右完成職業同一性,並形成自身的相對性的核心競爭力,最後在貢獻價值和輸出價值一般兩到三年就需要更新。而在職業信息上,職位、崗位越高就標誌越來越稀缺,不但要求能力,更多的是要求忠誠度、需要度,情感度等更復雜的決定要素和更大的風險性。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二、是人口角色規律,隨年齡增大會逐漸步入婚姻、家庭,教育子女、瞻仰父母等,扮演角色日趨多元化,導致在工作上的專一度、專注度、投入度上分散精力。自然失去競爭力,

三、是人口進化規律,在35歲後,身體健康、體力、智力、記憶、都處於下降和退化期,更重要的是與年輕人相比在激情、熱情、活力上喪失或缺失,沒有哪一件公司和企業不希望看見員工的積極性面貌和正能量態度,這不是個體問題,還會影響其他個體和企業整體的問題。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3.從企業角度來看:

一、是合理避免法律法規給企業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一個員工在一間公司工作到35歲,基本上就滿足了十年或以上合同期,就是永久合同,對企業會帶來人力成本壓力和風險性,就是員工貢獻價值和培養髮展潛力的高風險。

二、是企業內部需要一種隱形力量鞭策、促動內部人力資源的活力和驅動力,就是藉助招聘信息和引進人才刺激內部成長和競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沒有人才需求也常年招聘和引流人才,這時候會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短期需求變化撿拾到更符合的人才。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三、是從企業發展來看,避免裙帶關係和企業文化僵化,不斷需要補充新鮮力量、為企業帶來創造、創作、創新、提升企業技術技能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同時短視和逐利行為,忽視忽略對人才的開發和培養,只招人,只管人,不培養,不開發,工作時間過長等導致員工缺失再學習、再進修的時間、動力和機會。知識技能得不到提升和斷代脫節。

四、是企業外部競爭壓力日趨激烈,對人才的期望值更高,如跨文化的溝通拓展人才、新興技術人才、綜合素質人才、前沿前瞻性人才等等,這些人才都需要更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過程,不是一般培養與開發和短時間內可以速成解決的問題。何況知識的更新速度快速發展已超越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4、從客體個人角度來看:

一、是個人能動性問題,到了35歲左右,自身能動性減低:經濟壓力不再是剛需,個人發展迴歸理性,思維理念趨於現實。選擇重新妥協,不再是以個人為主,而更趨向家庭角色。

二、是在職場中,35歲左右的職位能力要求一般都較高和稀缺,不僅僅是技術、熟練、經驗、閱歷等,還包括對新生事務的閱讀解構能力,多文化跨文化的適應性能力,這些都是需要智力和獨特的悟性。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三、是早起和先期擇業缺乏自我認知和規劃前瞻性,導致職業生涯混亂和缺乏持續熱情、激情、專一、專注,是否是自己喜好、最擅長、最具效能的行業和職業,並不斷學習提升和進步,永續競爭力。

四、是最重要的,就是長期持續的單調、機械、不斷重複的工作形成的惰性和思維定式,難以轉型和改變觀念,突破不了學習和知識的邊界,適應不了新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加之信息的封閉和知識的脫節會產生社會的認同感和自我否定,形成妥協、屈從和逃避。


35歲現象的原因剖析和如何突破

35歲現象雖然是個不可迴避的鴻溝,但這個坎最核心的還是“自己”,只有突破自我,打開心懷,應積極的看待和對待,社會的進步、刻板和偏見會越來越少,新的工種、工作崗位層出湧現。35歲歷經風雨的人生,在心態成熟、情緒控制、情感感知、穩定性、待遇等方面更具有競爭力,互聯網的便利性也帶來自我學習和進修的可能和現實。這些都帶來了可喜和可預知的35歲並不是只有焦慮、抑鬱、無所事處,卻是另一個明媚靚麗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