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如果先來道題:下列人物,誰在小說《西遊記》裡出場過?

A丘處機B王靈官C葛仙翁D關羽

你會選哪一個?

答案可能與你所想不一樣——ABCD,全對。

關羽,是中國人都瞭解,都崇拜。這裡不介紹了。其他三位都是知名道士,在道教裡被奉為神仙。

這四位,確實都在《西遊記》裡出場過,他們都幹了什麼呢?如果再問其中誰是亂入,本不該在這個時空裡出現呢?再問,這四位裡,又是誰,從頭到尾參與了取經事業呢?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丘處機)

(一)各種亂入:管他什麼時空

丘處機、葛仙翁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第三回,孫悟空鬧龍宮鬧地府後,龍王、秦廣王上天告狀,“忽有丘弘濟真人啟奏道”,這裡的“丘弘濟”,即丘處機;“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這兩位,都是玉帝身邊的臣子。

王靈官出場在第七回大鬧天宮故事裡,孫悟空鬧到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攔住了他。王靈官是在靈霄寶殿門外執勤的,他的出場意義重大,因為他一出手,試出了孫悟空的真正斤兩。“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他兩個鬥在一處,勝敗未分。”王靈官與孫悟空實力差距不大,一時分不出勝負。這就驗明瞭:孫悟空並不是多能打,只是大個的神仙都袖手旁觀,由他胡鬧。偏偏遇到個執勤的這麼認真。

這三位其實都是亂入,因為本不該出現在這個時空。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丘處機)

丘處機,北宋末年,全真七真之一,號長春子,被成吉思汗奉為國師。歷史上留下“一言止殺”的美談:成吉思汗求教永生之術,丘處機說世上沒有什麼永生,但是長壽是有的;成吉思汗又問那怎麼才能長壽呢,丘處機說,不殺人。成吉思汗有所悟,停下了征伐的腳步。

丘處機在今天的名氣,要謝謝金庸,在《射鵰英雄傳》裡,把他塑造成抗金義士。牛家村一場風雪廝殺,拉開故事的序幕。

這個人物無疑是亂入。因為時間不對,取經是唐朝故事,宋人怎麼能跑到前代故事呢。

另兩位神仙,時間也不對。

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是道教裡的護法神。道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就是靈官殿,供奉的正是他,赤面髯須,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威猛。他是宋徽宗時代的人物。無論如何,跟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打不起來的。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王靈官)

葛仙翁,東晉道士,名葛洪,號抱朴子。他也是為醫學家,著有醫書《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屠呦呦發明青蒿素,就是在葛洪的書裡得到啟發。當時的技術難題是,已經發現了有效成分,但難以萃取。屠呦呦發現葛洪的論著裡強調青蒿不能煮,而要用冷水長時間浸泡,從而悟出青蒿素有效成分不能用高溫萃取,於是創造出乙醚低溫萃取的技術,一舉攻克難關。屠呦呦造福眾生,葛仙翁也功不可沒。

《西遊記》第三回裡出現葛洪能不能成立呢?晉朝不是在唐朝之前嗎?——也不成立。因為大鬧天宮是在取經的“五百年前”啊。具體是什麼時間呢?書裡交代的明明白白,第十四回,劉伯欽護送唐僧過兩界山,說:“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可知大鬧天宮,是在王莽篡漢那一年,即公元8年。晉朝的葛洪出現在那個時空,當然也是亂入。

《西遊記》是明代的小說,但是故事源流已久,各種亂入也就多,隨手翻檢,真是充滿驚喜。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葛仙翁)

(二)腦洞開得有多大:關羽參加取經隊伍

關羽不僅在《西遊記》裡出場,而且很重要,不是打醬油的,他從頭到尾參與了取經事業——是不是腦洞大開?

關羽不算亂入。他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人,昇天成神以後,參加取經在邏輯上是能夠成立的。

取經隊伍裡有他嗎?有,但是平常不現身。

取經其實有明暗兩支隊伍:明的就那師徒四人加白龍馬;暗的呢,“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各輪流值日聽候。”

六丁六甲,十二位;五方揭諦,五位;四職功曹,四位;護教伽藍,十八位。計三十九位,輪流值班,隱身於半空,一路跟隨唐僧師徒,從頭走到尾。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關公,伽藍菩薩)

伽藍(qié lán),本義就是佛教寺廟。護教伽藍,即守護寺院道場的護法神,這裡面最重要的,在民間最有影響力的,就是關公,號稱伽藍菩薩,與韋陀菩薩併為佛教大護法。

關羽全程參與了三十九位佛道幹部輪流值班,取經事業有他一份勞苦。

這個隱身隊伍雖一般不現身,也很少直接插手具體事務,但是他們的職能很重要:一是與天庭、靈山保持通訊,確保整個取經事業處於中央掌控之中;二是保護唐僧師徒,該指點指點,該叫人叫人;三是監管,實時記錄唐僧師徒的工作情況。所以說,關羽不僅全程參與了取經,而且發揮重要作用了。

一項事業,總要有人做面子,有人做裡子,面子的辛苦、風光,大家都看得到;裡子的,未必有人注意,但確實少不了。三十九位甘於奉獻的幕後功臣,關羽是其中一位。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三)讀書也可作樂子耍

亂入與否,其實是玩笑話。

《西遊記》本就是天馬行空的充滿想象的神魔小說,它的藝術魅力,可不在於嚴謹周全。

而且它是在多部雜劇、話本的基礎上整合而來,很多矛盾,作者沒有理清,也許根本就沒打算理清。惡搞,或許正是其文化態度,也是這部書的魅力所在。能夠在肆意惡搞裡寄寓豐富的內涵、深入的思考,才是藝術上品。

我們閱讀《西遊記》,即便不去挖掘它的寄寓,單單圖個好玩,也是很有收穫的。這世上寫的好玩的書又有多少呢。

整部書出場人物那麼多,時空對不攏的遠不止那三位道教神仙。隨便找一找,都是一大堆,這真是個樂子。

譬如書裡唐僧出生是貞觀十三年,出發取經也是貞觀十三年,這賬又是怎麼算的。連這樣粗糙的BUG作者都不肯修補,這得是天大的才情才敢啊。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孫悟空躍入水簾洞,“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又是亂入——楷書是什麼時候才有的?漢末。水簾洞裡能不能有楷書?這賬算起來也很好玩。孫悟空出生於哪一年呢?是能算出來的。孫悟空造反那一年,就是王莽篡漢的時候。孫悟空在地府的生死簿裡查到了,“該壽三百四十二歲”;也就是說,從王莽篡漢(公元8年)往前推三百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34年,是孫悟空出生年份。當他躍入水簾洞時,還是戰國時期,哪來的楷書呢。

縱使不找BUG,書裡出場那麼多人物,他們都是誰,在故事裡發揮什麼作用,也是很值得琢磨的,時時刻刻可以大開腦洞。小時候看電視劇,覺得這故事太簡單,簡單到沒什麼意思;但是捧起小說來,裡面好玩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好好的樂一樂。像取經有關公一份功勞,不讀原著,誰又能想得到,簡直腦洞大開啊。讀書嘛,求知固然重要,找樂也很重要啊。


《西遊記》是一本充滿惡搞精神的書:誰在亂入?腦洞有多大?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