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評析課,初高三複習階段最重要的課型,你能上好嗎?

試卷評析課,是中考複習階段常用的課型之一。通常,老師認真做了一遍試卷,批閱完學生答卷,形成初步印象。哪些題目錯的多,哪些題目錯的少。學生訂正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共性的問題,教師集中分析講解。個別的問題,學生自主訂正相互討論為主。現在,只憑一張試卷,不做、不批,還逐踢講解的肯定是低效課。

這種課型,教師既覺得好上,又覺得難上。其間差異,取決於功底,更取決於付出。今天聽了實驗初中羅曉婷老師的一節“綜合練習試卷評析課”。優點亮點頗多:

試卷評析課,初高三複習階段最重要的課型,你能上好嗎?

課堂教學

從課堂實施來講:一是課前準備充分。學生做了60分鐘左右時間,教師花了幾個小時批閱試卷。課前,教師做了較為詳細的答題分析,既有分數統計,也有錯題統計。準備了一張16K正反的針對性練習,包含變式訓練和拓展練習兩部分。進行了巧妙的教學設計,製作了PPT演示文稿。(教師的隱形工作量,是無法估量的)。二是角色定位準確。教師是主導,既有核心知識的精講,更有方法技巧的點撥。學生是主體,既有自主糾錯、互助討論,更有上臺展示、交流心得。訓練是主線,既有錯題再現的當堂訓練,也有變式拓展的限時訓練。三是課堂詳略得當。錯的少的基礎題通過生生互動討論能全部解決,錯的多得較難題通過師生互動啟發引導能基本解決。教師課前做了許多預設,學生認為沒有問題的,教師一略而過;學生認為仍有問題的,教師精講精練。

從課型結構來看:一是課前認真批閱,信息反饋。批閱能產生評卷初步印象,統計能確保目標指向精準。通過試卷分析,錯題錯因,方能心中有數;通過遴選變式,重點難點,才能對症下藥。

二是課上留出時間,糾錯訂正。先是獨立思考,靜心訂正,心靜才有效;後是小組討論,氣氛熱烈,互動能補缺。學生主講,誰錯就請誰來講,發動其他學生適時補充糾正,課堂生成不斷。三是突出重點難點,變式拓展。電子得失引起粒子變化的討論,除雜問題穿插反應類型的複習,溶解度曲線涉及“飽和”“結晶”“濃度計算”,共存問題引發物質顏色和溶解性表的使用,不純問題巧用極限法計算,實驗題注重實驗目的及關鍵信息的分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從細節處理來看:一是注重心理調適,輕聲慢語。開頭,從教師的緊張,談到中考前的緊張,師生一起來面對不良情緒。結尾,讓學生談收穫,說打算,既是總結課堂,又是考前指導。小結時的“老師有話說”,更是延伸到了這節課以外的“遠方”。二是注重思維啟發,問題導學。第3題為什麼選A,第17題的追問。雖然多是一問一答式的問答式教學,但是教師顯然已經注重用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三是注重方法指導,適時歸納。

從共存問題,變式為“得到澄清溶液”問題,避免學生掉入習慣性思維。極限法的強調,葡萄糖化學式氫氧規律的尋找,都說明教師對化學思維方法的引導。

試卷評析課,初高三複習階段最重要的課型,你能上好嗎?

評課活動

中考複習是歸納提高,中考複習更是查漏補缺。補差是永恆的主題。補差的關鍵場所應該在課堂45分鐘。課後的輔導只是“調料”,不是主食,雖有營養,不能依靠。

我認為,提高複習課和試卷評析課的效益:一是學生答題態度的矯正、規範。方向錯了,南轅北轍,一切努力都是白搭。師生關係的和諧,教師對學生的期盼應該作為正能量深入學生的靈魂。這就要平時溝通渠道通暢,方能潤物細無聲。二是學科基礎知識的鞏固、訓練。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得基礎者得天下。一切不注重基礎的課堂都是失敗的課堂。從題目引出知識,從知識再到應用。即便是所謂的難題,也是一個個基礎知識的整合。課堂上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整理展示,生生互幫互助互查。三是解題方法技巧的總結、點撥。方法是通往成功彼岸的秘鑰。從原題、變題的訓練中總結方法,在不斷運用中提煉方法運用的技巧。要利用投影(照片)展示學生的錯題,暴露學生知識、思維的漏洞。所以說,方法也來自於學生錯題分析、錯因查找中。

最後,複習課的課件更因簡潔、清楚,不花哨。白底,黑字、紅字、藍字都可以。幻燈片的張數不能多,每張投影的顏色不超過兩種。引導學生多講,大聲的講,自信的講。學生會講了,才是真的會了。有些學生一開始不會,教師給個階梯,適當引導一下,要讓他講出來。習題時,務必要求學生獨立解題,學生做好後才可以看黑板。現代化時代,不能只依靠電子白板,小黑板或白板的使用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變式訓練、限時訓練的題目可以簡化一些,突出重點、考點即可。

一句話,習題講評課容易上,上好難。中考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考前,要幫學生整理遺忘點,歸納易錯點,點撥突破點,解決疑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