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談起進口豬肉,心塞!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網絡到處都是醫務人員抗疫的事蹟,講真話,我感動了、我流淚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柔軟,會在不經意間被感動。一個個英雄用生命與新冠做戰,而那些已經犧牲的英雄們,他們雖然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的精神會永遠載入史冊,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憤怒: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看到巴鐵、塞爾維亞......我興奮;看到老美的醜惡嘴臉,我憤怒,我承認我是資深憤青,但我驕傲。

其中一件事讓我尤其憤怒,一個前幾年養豬沒賺到錢的豬友去年開始殺豬賣肉,中間已經很少交流了,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期,竟然打電話問我:現在做進口豬排生意咋樣?據說其當地已經有人靠這個發了大財,他想做這個生意,首先有渠道、投資又不大........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談起進口豬肉,心塞!

如果是你遇到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我的回答很簡單:如果你還是殺豬賣肉或者養豬,如果你確定要做進口豬肉生意,對不起,友盡,請互刪!

原因:

我這麼做可能很多人會不理解,在現在這個利益至上的時期,人家只不過是做點進口豬肉的生意,你有必要這麼敏感嗎?如果我們這麼想,我建議大家看看最近國際上的形式,某些國家是怎麼對待我們國內企業的,是怎麼對待我們的產品的.........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談起進口豬肉,心塞!

如果,如果那些流氓國家由於疫情控制不力而引起社會動盪,如果他們鋌而走險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而挑起戰爭,我們是否是在變相的給人家提供資金支持呢?到那個時候,或許人家炸你的炮彈裡就有你的一份功勞。

站在更自私的角度,我們的職業屬性、我們的收入都源於中國的豬場,都源於我們的養豬用戶,這哥們也曾經是養豬大軍中的一員,現在雖然殺豬賣肉了,但進口豬場帶給國內養豬業的傷害已經被忘得一乾二淨了嗎?

其次,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國外的疫情形勢很複雜,我們頻繁的進口,特別是進口那些風險比較大的國家的商品,會不會面臨更高的輸入性風險?

故而,於公於私,現在這個階段我都不希望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從事搞進口豬肉這個行當。在這點上,憤青一點,有錯嗎?

利益:

站在利益的角度,殺豬賣肉絕對沒有賣進口豬排的利潤空間更有優勢,這對於商業行為來講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從這點上來講,有渠道,賣進口豬排並沒有錯,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嗎。

但是隻要是國內養豬的,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會怎麼選?而像我們這些依靠國內養豬業而吃飯的人會怎麼選?所以,站在利益的角度去選的話,誰都沒錯。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談起進口豬肉,心塞!

試想,如果是我們的豬肉出口到這些國家後,人家的養豬從業者會怎麼辦?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待我們?

所以,俺討厭進口豬肉,更討厭那些玩進口豬肉的人和企業,有錯嗎?

傷疤:

以前的豬好養是事實,以前的豬肉好吃也是事實。可是現在呢?站在養豬的角度:圓環、藍耳、偽狂犬、非瘟..........都是怎麼進來的?為此我們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而大豆產業呢?種子呢?一例例血的事實,難道還不能讓我們警惕嗎?

對於進口豬肉這種事,咱屁民也僅僅只能發發牢騷而已,如果連這點權利也沒有了,豈不是要鬱悶死?

有些傷疤是要不斷的揭揭的,不然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情況會不斷的出現。

消費變化:

我們急、我們養豬的急........都不重要,最多也僅僅是發發牢騷而已。主要還是消費者的認知和需求變化,才是主力。

不過最近幾年豬肉消費者市場的分級現象和趨勢越來越清晰。消費者由於消費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對於豬肉消費更注重安全、風味及口感了........

因為我接觸的做黑豬及特色豬肉市場的朋友比較多,他們最近都很興奮,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和近段時間,很多消費者寧肯少吃豬肉或者不吃豬肉,也要吃更有品質的豬肉,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變化,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即便是普通的消費者,從以前的崇洋媚外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了。如果現在再靠吹進口豬肉如何如何的好,早已沒有當初的吸引力了。

那麼進口豬肉更多的進入那些環節了呢?速凍食品、熟食、早餐、餐飲.........而真正的生鮮市場,大家可以細緻的做個調查,比之以往是不是有些不一樣了?

對於我們國內豬業來講,特別是想發展中國特色及風味豬肉項目的企業來講,或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始。

豬場變化:

雙重疫情的影響下,現在的基層豬場及對於未來豬場所要走的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育種上發現抗非的報道,大量的雜交母豬、更接地氣的飼料配方調整、更契合自己的養豬發展嘗試..........

我們是否發現我們以前崇尚的洋方案、洋技術........對於現在的豬場用戶已經沒有那致命的吸引了?

最近關於豆粕漲價的各類觀點多如牛毛,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如果國外依然疫情嚴重,如果萬一在這個渠道出現輸入現象,我們該怎麼辦?難道沒有豆粕我們就做不出飼料了嗎?豬就養不成了嗎?棉粕、菜籽粕、芝麻粕、花生粕..........難道我們以前養豬沒用過嗎?

總是受制於人、總是被人卡脖子,很爽嗎?

所幸運的是,現在能留下來的豬場都是經過炮火洗禮的,都在快速的發生著變化,一旦這種變化具備持續力,那麼我們的飼料企業、動保企業、疫苗企業乃至服務者..........該怎麼選擇?

心塞:

其實國內養豬業發展到現在,真的不容易,我們創造過輝煌,也同樣付出過慘重的代價和成本。國內的養豬業何去何從,真的已經到了我們全行業都要深度思考的時候了!

看看這次新冠疫情,我們的醫務英雄們用什麼樣的事蹟向全世界詮釋著:什麼才是愛國主義、什麼才是職業操守、什麼才是團結精神.................

在看看我們養豬人的選擇?想多賺點銀子就想去賣進口豬排,一個豆粕的進口受限就讓大部分人恐慌不安.............我們羞愧不?心塞不?

我們的工作是豬,我們的飯碗也是豬,對於新冠,我們沒有醫務工作者的能力,唯有養好豬,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持續發展的養豬之路,為我們的醫務工作者、為我們的國人提供更安全、更放心、更好吃、更有品質的豬肉,才是我們能做到,且能做好的事情。

但願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都能得到心靈和精神上的洗禮,不要忘記那些已經犧牲的醫務英雄們為我們爭取來的寶貴戰果。

豬友們,愛國不是靠嘴,而是靠行動、靠結果。

當我們看到進口豬肉這個詞不在敏感,當我們看到進口豬肉這個詞是無視的時候。就是我們整個養豬業交出的最好的,也最有價值的答案。加油!中國豬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