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凌晨時分,街上罕有行人,炸雞店前的廣告牌燈光閃爍,將滅不滅。Fabon 和好幾個人蹲在街道的拐角,伺機而動。當他們看見服務員們拎著幾大袋垃圾走出餐廳的後門,立刻一擁而上,藉著昏暗的燈光開始他們的每日“工作”。

Fabon 找到個落腳點蹲下來,打開塑料袋,直接用手挑揀出食客們留下的殘羹剩飯,動作十分熟練。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圖右邊蹲著的女人就是Fabon

這個場面看上去觸目驚心,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垃圾”將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輾轉幾次,最後搖身一變成為菲律賓的貧民窟裡最流行的食物——Pagpag,擺上無數窮人們的餐桌......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以“垃圾”為食的人們

Pagpag 的本意是指從衣服或者地毯上掉落的粉塵,如今它卻變成了菲律賓貧民們賴以生存的日常主食。而 Fabon 就是 Pagpag 的“供應商”之一。

如您所見,這種食物從垃圾堆中而來,它們的主要成分就是從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挑出來的剩肉。

Pagpag 收集者們需要將肉洗淨、煮熟,剃掉骨頭包裝在塑料袋裡,再轉手賣給菲律賓馬尼拉貧困社區裡的居民們。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Manuel 是居住在馬尼拉 Tondo 貧民窟 Helping Land 社區的居民,對於 Pagpag 他早就習以為常:“我每天都吃 Pagpag,很好吃,我只需要花 20 比索就可以了。在過去的5年中,我一直在吃這種食物,也許時間更長。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在菲律賓馬尼拉,有超過400萬人口居住在貧民窟,其中 Tondo 區是菲律賓最擁擠的棚戶區,也是世界發展指數最低的地方之一。

目之所及的汙水灰塵、搖搖欲墜的破敗房屋,和遠處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形成了劇烈的反差,在同一片相距不遠的土地上,人們的生活天壤地別

陰影投射下的貧民窟居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別說體面地生活,就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都難以負擔。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在這種環境下,Pagpag 變得十分受歡迎。因為它的價格十分低廉,每袋售價大約為 20P 到 30P(菲律賓比索)之間,摺合人民幣差不多隻需要 2.76 到 4.17 RMB。就算只是一小袋,裡面的肉加上廉價的蔬菜煮上一鍋,也足夠一個三口之家飽餐一頓。

它的低價也決定了它的市場廣闊,需求量大。像 Fabon 那樣忙碌一晚,裝上幾袋雞肉,清晨時分拿出去售賣,不到幾分鐘就會被一搶而空。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也因為這巨大的市場,Pagpag 現如今已經成了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

以前只對可回收金屬和塑料感興趣的拾荒者,現在將注意力集中在快餐連鎖店和超市裡剩下以及過期的食物上,他們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行,還有在夜間覓食的野貓和老鼠......

整個收集過程並不那麼美妙,大多數時候,快餐店扔出來的垃圾並不能滿足所需,所以更多拾荒者的目的地是城市的大型垃圾場。大卡車從城市四面八方運載而來的垃圾很多已經無法確認時間,收集者往往需要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判斷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食物”是否已經變質腐壞,有時甚至需要自己親自嘗一下。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還有很多商人把握住商機,組成 Pagpag 小組,僱傭2-3名收集者。他們晝夜工作,在街上漫遊,收集垃圾場和垃圾中剩下的食物,日薪只有6美元。

收集完畢之後,他們需要將這些食物洗淨併除去肉中的所有汙垢,剔除骨頭和其他有害成分,混合各種調味料和香料後,將其包裝在塑料袋中,出售給潛在的客戶。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Sumanda 就是 Pagpag 的忠實客戶之一,她和丈夫帶著孩子生活在馬尼拉最大垃圾場裡的棚屋中,丈夫一天做苦力賺的錢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只有一袋幾比索的 Pagpag 才能讓這個窘迫的家庭勉強飽腹。

Sumanda 無奈嘆氣:“我們知道它來自於垃圾。” 一邊說著,一邊順手從鍋裡拿了一個雞腿,遞給一旁正盯著食物看的兒子。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不僅是生活在貧民窟的窮苦人,就連餐廳老闆也會從 Pagpag 收集者那裡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購買這些廢棄的肉類,回收後再次利用於各種菜餚。

馬尼拉一家餐館的廚師正在用傳統的菲律賓烹飪方式製作 Pagpag,餐館菜單上的 pagpag à la kaldereta 和 adobo 就是用

祖樂比(jollibee,菲律賓本土西式快餐店)和肯德基店剩下的肉類混合物作為主要成分製作而成的。

覆蓋上味道刺激濃烈的香料之後,雞肉在長達幾個小時的垃圾堆中發酵之後產生的酸腐味被徹底掩蓋,只要你不去細想它的來源,它就是窮人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貧民窟裡的窮人詛咒

在8875萬人中,有十分之三的菲律賓人生活在政府定義的每月6274比索 (摺合149美元)的貧困線之下,這種食物的大行其道直接反映了菲律賓人民的極端飢餓狀況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在馬尼拉城市的外端,曾有一個巨大的垃圾填埋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噸垃圾被放置在這裡焚燒,垃圾燃燒起來的時候,煙火連天,因此這裡又被稱為

“冒煙山”

在很多普通人眼中,這裡是不曾接觸過的城市邊緣地帶,而對窮人而言,這裡則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也有人說要處理這裡,但一批垃圾處理乾淨了,就會有其他垃圾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裡。”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類似於“冒煙山”這樣的垃圾山會源源不斷地產出 Pagpag,在這裡工作的人,不僅每天可以換得一點微薄的薪水,還被允許帶一些食物回家養活妻子兒女,由此,人人避而不及的“垃圾”成為了他們聊以“續命”的“良方”。

一些 Pagpag 的食用者確信它是安全的,甚至有部分人稱其為美味又營養的食物...... 7歲的 Marg Lozada 說:“我媽媽會吃這種東西,味道很好。”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同樣生活在 Tondo 貧民窟的艾米·伊格納西奧 (Amy Lgnacio)女士表示,自己的三個孩子中沒有一個因為食用垃圾回收食品而生病。如果她有幸收集到了足夠的食物,還會邀請鄰居一起來分享重新烹飪過的剩菜。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飢寒交迫之下,以“垃圾”為生,成為了他們逃不開的宿命。物價上漲,人口龐大,就連撿垃圾都不再是一件易事,這樣看來,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上一頓飽飯,即使食物是 pagpag ,也算是一件“幸事”。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垃圾成堆的地方總有蛇蟲鼠蟻出沒,它們給這些食物帶來了危險毒素和食源性疾病的可能。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的生存環境尤其艱難。他們的日常不僅需要吃“垃圾”,還要喝遭受過嚴重汙染的水,居住在用鐵皮和木頭簡易搭成的破房子裡,沒水、沒電、甚至沒有衛生間......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教育,無法走向社會,甚至沒辦法平安長大。

馬尼拉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拖家帶口,每天從事回收垃圾、幫人清洗衣服、在工地做苦力等工作,拿著20比索左右的工資,“吃飽飯”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大的奢望。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家中十幾歲的孩子也不能倖免,他們的童年很早就和垃圾為伴,日常“娛樂”就是在汙水裡翻滾,找到可供回收的東西賣掉以補貼家用。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在這樣的境遇之下,貧困形成了一個死循環,窮人們掙扎著、困惑著、拼命著,也只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的深淵......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所謂屈辱,是窮人的生存機制

國家反貧困委員會多次警告,長期食用 Pagpag 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還會導致營養不良,甲型肝炎、霍亂等疾病。很多快餐店家會在客人剩下的食物上噴灑消毒劑處理,這些過量的消毒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毒、甚至喪命的原因。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但這樣的呼籲是毫無力度的,每個食用這種食物的人都知道它的來源,卻還是“毫無畏懼”地將 Pagpag 餵給剛剛一歲的嬰兒,因為在現實面前他們別無選擇,收入不足以負擔大米,當飢餓來臨的時候,任何食物有總比沒有強。

毒死悄無聲息,而餓死可能就發生在下一秒。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艾米·伊格納西奧(Amy Ignacio)告訴路透社:

“有了這個我們的生活好過很多,畢竟一袋幾比索的 Pagpag 就可以養活整個家庭。”

但一些人已經看到了這個食物帶來的惡果, Salome Degollacion 是馬里拉貧民窟幫扶之家的志願者,他告訴 CNN 記者,許多人死於食用 Pagpag,但是他們別無選擇,所以只能承擔可能喪命的風險:“我親眼目睹了很多人因為吃了 Pagpag 而死去,很多孩子在吃完之後嘔吐、腹瀉,痛苦不已......”

社會發展專家梅利莎·阿里帕洛(Melissa Alipalo)說:“必須吃掉別人盤中剩下的食物,聽起來這是對窮人的羞辱,但卻也是窮人的生存機制。”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菲律賓政府想過一些方法來管理 Pagpag 的售賣,他們宣傳這種食物的有害性、警告餐館不能將剩餘的垃圾分發給 Pagpag 的收集者......

但只要貧窮一日不消失,這些人的生活現狀就無法改變,就算貧民裡的人們不斷因為細菌感染和食物中毒而失去生命,Pagpag 的受歡迎程度也只會與日俱增。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在一則採訪視頻中,當記者桑托斯(Santos)問起什麼是 Pagpag 時,貧民窟的居民們是這樣回答的:“Pagkain ng mahirap (窮人的食物)”,現實而殘忍。

在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裡,生活著這樣一群視“吃垃圾”為尋常的人們。或許在文章的一開始您還存有疑惑,但現在您一定能夠明白他們無可奈何的選擇背後來自生活的逼迫。對他們而言,不要說走出貧民窟、改變命運了,光是為了活下去,就已經拼盡全力。

他們把垃圾製成美食擺上餐桌,嬰兒也不能倖免,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