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什麼是教育?

我特別喜歡這個總結

教育的本質就是:

思維訓練、價值培養、情感交流


在線教育起因

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李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場景充滿了互聯網, 互聯網+出租車、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生鮮物流......相繼出現,因此互聯網+教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應運而生。


互聯網+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徹底 " 飛入尋常百姓家 ",給大眾的感覺是隻要和互聯網不沾點關係,你就相當 low !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在線教育現狀


在線教育這陣狂風就這樣吹來了,教育市場風口來啦!

在線教育打破了名師教育資源的壟斷 以及教育資源傳播的侷限性,各種在線教育平臺瘋狂融資跑馬圈地砸品牌。跟誰學、瘋狂老師、輕輕家教、cctalk......在線教育o2o平臺都融到大筆錢了。

據說網上老師上一堂課可以賺上千元,更有在線教育平臺爆料,個別名師課程直播可以年收入千萬。

在線教師真這麼賺錢?如此賺錢,線下的體制內教師,怎麼能留得住?優秀教師不都跑去上網課了嗎?如此下去,在線教育不是“顛覆”傳統教育,教育行業將全面“洗牌”嗎?

在線教育真的如此完美麼,放之四海而皆準呢?


我們來看一組調查數據: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我們再來看看在線教育在教育培訓行業各細分領域所佔比例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我查看過相關機構發佈的《在線教育趨勢報告》指出,多數在線教育企業在虧損,僅5%的企業實現盈利,70%的企業將在未來1~2年內死去。這才是我國在線教育血淋淋的現實。


K12教育市場呈現了爆發性的發展態勢,預計五年內將達到5000億規模,其中在線教育在1000億-1500億元左右。


在線教育這條賽道上目前仍是百舸爭流的局面,盈利變現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根據目前在線教育的運行情況看,在線教育根本不可能取代線下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在線教育只是傳統教育的補充,會給受教育者提供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教育選擇。


儘管K12在線教育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但目前還是面對著如下幾個問題:

一、學習效果無法得到有效的體現

二、教學內容的參差不齊

三、用戶獲取成本高


K12在線教育領域商業模式主要分類:

一、(C2C模式)

前期主要通過拓展用戶,後期以廣告變現、服務變現的方式來獲取收益

平臺不直接提高內容,其內容的產生主要依賴於引進的優質資源、或教師端自主製作內容。

三、平臺+內容模式(B2C模式)

平臺提供優質的內容,或提供直播教學,主要分視頻課程、題庫、在線直播、培訓、在線輔導、答疑等,其盈利模式主要依賴於內容收費、輔導收費、增值的服務收費等。


K12領域產品分類:

一、在線教育類(學而思網校、VIPkid、51talk、猿輔導、掌門一對一、作業幫等)

二、提高教學效率類型產品(易題庫、猿題庫教師等等)

三、家長交流類社區產品(比如家長幫)

四、題庫內容類(阿凡題、學霸君、猿題庫、魔方格等等)

五、找家教平臺類(365好老師、請他教、突破網、跟誰學、輕輕家教等等)

六、作業答疑類(愛輔導、作業100、學習寶等應用)

七、針對單個知識點的課程(以微課為代表類型)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在線教育不完全適合幼少兒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不具備主觀能動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主要不僅僅是在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性格、價值觀...... 這些都是在線教育給不了孩子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幼兒園你願意把他按在電腦上學英語還是願意把他帶到線下教育機構學英語。孩子上培訓班除了學英語,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同學,和小夥伴可以一起玩耍,擁有了個人社交,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還可以和老師面對面交流聊天。幼少兒階段的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性格塑造非常重要, 即使 AR技術再發達,人與人之間那份情感互動,它是無法替代的。

記得馬雲在鄉村教師計劃現場說過一句話"知識可以靠灌輸,智慧必須靠啟迪",我們許多年以後回憶起自己曾經的某個老師,絕不是因為那個老師教了我們某個知識,而是那個老師曾經某句話或某些事讓我們感動,深受啟發。

請問這些東西在線教育可以做到嗎?

在線教育側重知識傳遞,對於幼少兒不斷灌輸知識,將毀人不倦!這完全有悖於教育規律。


隨著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知識是你永遠也學不完的,但是智慧是亙古不變的。就像今天我們看孔子、老子、鬼谷子...... 這些上千年人留下來的文化,覺得自嘆不如! 知識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舊交替,智慧永遠不會!

在線教育只是一個工具!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老師的學術水平、內涵、教學技能,一味追逐熱捧在線教育是捨本逐末。


線上教育對於中高考學生升學、成人職業技能教育作用力更大,因為這一類人群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更強。從事這一類教育的線下教育學校可能會失去很大市場份額。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不論線下教育,還是線上教育,教育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重要依靠,只有教育品質。


線上教育 vs 線下教育

我一直認為線下教育是主餐,線上教育是副食&營養餐。

線下教育是米飯&麵條 ,線上教育是水果、保健品。

讓你一年不吃米飯&麵條,天天吃水果、保健品、火鍋,你一定會受不了。

再舉個簡單例子:2000年初我們用的直板手機,然來流行下翻蓋手機,後來又流行上翻蓋手機,最後又回到最初流行直板手機。你現在走在大街上見過幾個人拿著翻蓋手機。人們使用手機的本質是通信便捷,翻蓋是上翻還是下翻沒有任何意義,這都是商家有意製造賣點,造勢罷了。

我們的教育也會和這個手機的形態發展類似,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認知水平,能夠讓人知識水平、綜合能力提高就是好教育。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未來5G技術、VR,AR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等都有可能來增強線上教育的體驗。另外整合上下游資源來擴大傳播力、影響力。無論怎樣,K12在線教育產品最終都是圍繞學生(用戶)、家長(決策者)、教師(內容提供者、評估者)這三個角色來打造,期望帶來真正的價值。


現在已經過了獲取流量的風口,再者互聯網教育,應該是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上,能提高優質的內容,就可以更好的獲得盈利。如果一上來就免費模式,遭遇資金鍊斷裂時,很容易陷入困境。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是互相促進和彌補的關係,絕對不是互相淘汰的關係!即線下教育,可以藉助“互聯網+”把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味性、生動形象、輕鬆,同時,在線下教育中,也要利用網課資源豐富課堂內容。而在線教育,則需要在在線授課與面授中找到平衡點。


之前有位著名在線教育公司的HR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給我打電話不停說在線教育如何牛X,未來像我這類從事線下教育的人群就失業了,線上教育以後會全面取代線下教育,聽得我頓時怒火沖天,毫不留情懟了他。


用互聯網思維去發展教育,資本炒作教育更多是利益的驅使,教育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我們發展在線教育,改革傳統教育,給受教育者多元教育、個性教育,這才是我國教育的未來。


線上教育積極的一面是讓優秀老師的價值和效益最大化,輻射範圍更廣!特別對於三四五線城市的家庭,可以聽到一線城市名師講課相較於過去真的是莫大的幸福!在線教育將濃縮而集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稀釋和攤薄,通過互聯網分享出去!非常符合當下我們當下的教育國情!


如果是高淨值收入人群的家庭,有的買了上千萬的學區房,父母一年花四五十萬讓孩子讀著國際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觸手可得,他們一般不會去選擇在線教育的,因為名師就在眼前,何必去線上。線上教育給了中國大眾發展教育平等的機會,但是教育資源無法絕對的平等,只能相對的平等。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NaCl(氯化鈉 ),自古以來基本都是國營,這是關乎民生的必需品,食鹽是百味之首。Cl 和 Na 均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他們是組成食鹽的物質元素。

所以我認為"線上+線下”OMO教育模式是大勢所趨,大部分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正現金流,都靠資本投資續命,很多所謂估值都是鏡花水月。而線下教育機構有師資,很多有核心研發力量,有服務,有利潤。疫情加速了線下教育機構的在線化。在線平臺技術較成熟,最終教育比拼的還是教育產品和服務。線下教育相對線上教育有服務領先優勢,加上快速學習能力,很容易平移為線上的領先者。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就像一對孿生兄弟!

線上教育逐漸迴歸理性,踏踏實實做教育。

線下教育逐漸重視教學服務,全力以赴做有溫度的教育。

教育終將返璞歸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