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首次:國家首次連發2道“退房令”,“國家隊”撤離樓市!

樓市連發2道“退房令”!10年來第1次出現,“國家隊”大手筆入市

如果你問過去十年間最賺錢的生意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脫口而出:房地產。不過,到了2020年,國家連續發出兩道“退房令”,意在遏制樓市的投機情緒,讓更多資金從房地產行業抽離出來,以便服務實體經濟。據中房報報道,近日國家電網表示“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與此同時,中國航空集團表示:清理低效房產、退出房地產業務。事實上,從2019下半年以來,中國重汽、山東黃金、兗礦集團、山東高速等掛牌轉讓房地產子公司股權動作明顯增多,也印證了大型企業退出房地產的決心。

十年來首次:國家首次連發2道“退房令”,“國家隊”撤離樓市!


十年來首見:密集出現“退房”信號

早在2010年,高層曾要求除16家主業為房地產央企外,其餘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後退出房地產業務。但是,隨後的十年時間裡,正好趕上了樓市的“黃金時代”。房地產銷售面積從2010年的10億平米,擴張到了2019年的17億平米,房產銷售額膨脹到了16萬億的規模,這是任何行業都無法相提並論的成績。樓市一家獨大的同時,眼瞅著蓋房子、賣房子這麼賺錢,大型公司退出房地產的腳步自然變得越來越慢。

直到2020年,樓市出現這兩道“退房令”,必然會引發一波資金從房地產行業撤退的浪潮,投資額減少的同時,整個行業的體量、規模、銷售額、銷售面積也必然會走向穩中有降的趨勢。

那麼,資金如何從樓市裡撤退呢?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非地產主業央企退房主要通過兩大方式進行,一類是在產權交易市場掛牌轉讓股權,或者協議轉讓,或者無償式劃轉;另一類是企業完成在建項目後不再參與新項目建設。

十年來首次:國家首次連發2道“退房令”,“國家隊”撤離樓市!

01 房住不炒的底線多次被強調。

在2月下旬,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LPR下行基本上不影響個人房貸利率。在3月初,央行會同財政部、中國銀保監會召開金融和經濟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加上廣州、駐馬店、寶雞、濟南、海寧多地發佈的寬鬆政策迅速被撤回,底線已經很明確了:不要刺激購房需求端,不會給房地產市場幻想。

02 住房租賃、老舊小區改造,扭轉房地產大拆大建的模式。

近期,廣州、上海、鄭州、長沙、杭州5地先後發佈有關住房租賃的資金扶持計劃、租賃住房建設動態,同時58個租賃住房項目開工。僅上海和合肥兩個城市,目前上海已有55個租賃住房在建項目全面復工,合肥3個房屋租賃自建項目開工。除此之外,合肥今年預計可交付6個項目約3000套人才公寓。

顯然,原本略顯蕭條的住房租賃市場,在多地“國家隊”大手筆入市的拉動下,出現了復甦的跡象。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老舊小區改造的推進力度持續加大,比如,2020年山東住房城鄉建設任務目標敲定,改造老舊小區40萬戶以上,南寧市計劃改造240個老舊小區。

十年來首次:國家首次連發2道“退房令”,“國家隊”撤離樓市!

從去年7月份至今,全國舊改大幕開啟後,從試點城市到普及,投資額已經逼近萬億級,按專家預測,未來5年可能達到5萬億的級別。

表面上看,房住不炒的底線、住房租賃、老舊小區改造是房地產市場的新嘗試,事實上,增加多渠道房屋供給,壓制不合理的投機需求,恰恰是房地產市場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型企業逐步退出房地產的最佳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