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著傳統業態、傳統模式,中國海油積極應對挑戰、尋找機遇,加速推動創新應用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春蕾綻放、生機勃發。

銷售上“雲端”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傳統銷售受影響,線上銷售發力。中國海油大力開拓線上銷售,把銷售場景引上“雲端”。

“海油商城”是中國海油麵向銷售業務的自營電商平臺。疫情發生後,39家店鋪全面打通線上銷售通道,成品油、LNG(液化天然氣)、潤滑油、甲醇等百餘種石油化工產品,從下單到結算、開票“一次不用跑”,全流程在線完成,鍵對鍵式的銷售新業態,確保了特殊時期產銷銜接正常、供給渠道暢通。

第一季度,“海油商城”平臺銷售交出亮眼成績單,累計實現交易額128億元,較去年同期翻兩番

辦公“免見面”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疫情防控期間,免見面、全線上的辦公模式成為剛需。“能線上解決的就不當面辦”也已經成為共識。

“在家辦公比在辦公室還忙,微信收通知、Outlook收郵件……”煉化公司行政管理部小田習慣的上班、回家“兩點一線”,今年春節後居家辦公變成了“單點無線”

居家辦公只不過是“免見面、全線上”辦公的一個選項。為滿足公文流轉、任務傳達、信息提報等多項辦公需求,集團公司信息化部及信息技術中心讓軟件硬件齊發力,把能夠搬到線上的流程全部搬到線上。

隨之而來的是網絡平臺註冊用戶和審批事項數量激增。據統計數據顯示,海油移動雲註冊用戶僅2月份就新增了14332人,用戶總數超過4萬人;平臺審批事項24464件,較去年同期增長91%

應變“早發車”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一場疫情,讓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謀求發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創新型科技為支撐,識變應變,化危為機。

在渤海油田,一項瞄向長遠的供電變革計劃正加速落地。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節能超過41萬噸標煤,直接減少碳排放量380萬噸,高峰年減少消耗天然氣11.8億立方米、原油19.1萬立方米,在保障京津冀地區油氣供應的同時,積極助力保衛碧海藍天。

在華南和舟山自貿區海關,一艘艘國際航線船舶正有序等待加註中海煉化供應的低硫燃料油。國際海事組織(IMO)船用燃料油新規實施後,中海煉化搶抓先機,提前制定轉產方案、改造設備流程、運用先進技術研究提升工藝水平,對生產、運輸、出口等進行全方位佈局,新標準船用燃料油產銷走在行業前列。截至3月24日,中海煉化已實現出口新標準船用燃料油1.56萬噸。

堅持創新驅動,中國海油搶抓機遇,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這兩家能源央企牽手,會出什麼重招?

“上雲端”“早發車”,看中國海油如何因“疫”而變

在張偉和汪東進見證下,國家管網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姜昌亮與中國海油總會計師、黨組成員溫冬芬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油氣基礎設施項目管理權移交協議。根據協議,中國海油將向國家管網集團移交部分項目管理權,國家管網集團將加快推進移交項目的前期和建設工作。

張偉對汪東進一行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海油在項目移交、資產評估等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張偉表示,組建國家管網集團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深化國家油氣體制改革和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在前期各方共同努力下,國家管網集團的籌備組建工作克服困難挑戰,紮實有序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中國海油是國家管網集團的重要客戶和合作夥伴,希望雙方加強油氣管輸等領域的業務合作和技術交流,共同做好後續改革工作。國家管網集團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決策部署,全力做好油氣管網的規劃、建設、調度、運營等各項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服務於行業發展、服務於人民生活。

汪東進表示,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對於提高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油氣安全穩定供應具有重大意義。中國海油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油氣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全力支持配合國家管網公司組建運營。下一步,中國海油將一如既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如既往支持國家管網公司發展,為雙方互利共贏、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共同為我國油氣體制機制改革落地落實作出貢獻。國家管網集團領導李輝、劉中雲、何仲文、王德華、陳萍萍,以及雙方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