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前言

待家中做畢設到頭昏,遂點開微信讀書找本書看。手指飛速的上劃評分榜,那些常見、常聽到的書名都被我不滿的略過。

評分9.4眼前一亮,作者“葉聖陶”、“夏丏尊”,在這之前沒看過葉老的著作,僅有的印象來自小學還是初中語文老師的唸叨,覺得這名字聽著像詩人特好念就記住了。夏丏尊(mian,三聲)夏老先生,我連這個字都不認得!他是誰?以上是吸引我的第一點。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這裡羅列的都是極新鮮極衛生的吃食。青年諸君可以放心享用,不至於會發生食古不化等病痛。假使有一向胃口不好的也可藉此開胃。”《文心》序一,陳望道

吸引我的第二點自然是摘自序一的這段話,既有趣又不失真實,再接著翻到朱自清先生寫的序二,我也就放心的讀下去,安安靜靜回到中學課堂。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作者


內容簡介

這裡我有必要交代一下整本故事的大致情況,周樂華與張大文是初一的學生,樂華的父親周枚叔曾是國文老師,王仰之先生是他們的國文老師。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圖源《文心》


從小學升入中學,國文難度提升,他們該怎樣克服學習國文的困難?老師們又是怎麼教學生的?文心這本書寫的又是什麼?

這些疑問背後的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們、老師們、家長們去學習,去思考,去運用。

來自學生的懺悔

小學的課本,沒有那頭疼不已、琢磨不透的文言文,也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意味深長、難以消化的文章。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我為什麼要學這些,學學簡單易懂的白話文不行嗎!還有每週一篇的作文,怎麼都中學了還要寫作文,煩透了,太難寫,寫了又有啥用!!”

“還有我的爺爺奶奶,放學晚歸一刻都要挨說,就知道叫我寫作業。”

“老師總喜歡抽人背課文,背來能幹嘛,幾天過後不還是還回去了。”

現在看來,有這些想法真該抽回去自己幾巴掌。作文難寫,那是思路不對。

今天王老師教我們作文課上說,“作文不是遇見題目,隨便花言巧語寫幾句應付過去,而是題目往往是完篇之後才取定的;題目的大部分作用在便於稱說,作文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不是玩文字遊戲。”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覺得難的作文大多是題目限制太多,自己見識少提不起興趣來。有了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出墨。

也建議各位語文老師,出題時候能多考慮考慮我們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況,作文是生活,一切還得以實際出發。

第二堂課上,王老師談到,“作文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不論做什麼事能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圖源《文心》


是啊,要是那時候能有這樣意識深徹的老師引領我們,我也不至於語文這麼差!還好,能有這機會重新體驗一次中學時代。這不,幸運過很多人?知足了。

週末,偷偷的去外面小鋪買來故事會,有次膽子大直接帶到課堂偷偷嚼了起來,忽的一抬頭眼睛正對班主任,心咚咚咚的又響又亮,完了。

有些同學啊,能讀課外書,原是好事,但是亂讀有害。你們在學校功課多餘暇時間非常有限,所以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這是枚叔教育樂華的,讓我感同身受。

又到了放假的時候,同學們回去休息好,抽出時間完成作業和預習下週的課程。

又愛又恨的話!

來自老師的懺悔

“這些學生真是難教!牛教三遍都知道轉,可你們怎麼也教不轉。”

“大篇的語句不通順,錯別字還一串串的來,有極少數同學寫的非常好,指不定是哪裡抄來的!”

語出我記憶裡的某位語文老師。

“老師回到家仔細批改了你們的作文,發現大部分同學文章的毛病有三處所在,用詞、用語不當;意義的欠缺和累贅;意義不連貫,欠照應

。”

一個人如果能在思想習慣和語言習慣上留意,寫下來文字就不用進《文章病院》了。《文心》——九《文章病院》

“希望同學們下次作文多多留意。腦海中隨時記得這三處,寫文章或說話時就拿它們做過濾網。”

王老師在公開課上講到,來旁聽的某位語文老師低下頭一陣子...

課後,王老師和語文老師交流一番,推薦一本《文心》給他看。

看到這句話時,他嘆息起來。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

課堂上,語文老師不再提學生抄襲的話語,而是改說:“讀別人的文字或書,如感同身受般,想起了過往的經歷,這就是觸發。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對於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同學們在生活中定要多留意,多思考。”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只管把書讀呆,也沒有意義。

我感到和同學間的氣氛得到了一絲緩和。

來自家長的懺悔

記得爺爺常教誨我一句話:“孩兒啊,讀書時你就真心實意的讀書,莫打洋晃,那時方悔呀,到時想讀不能嘍。”

聽著是很有味道有某種感覺,當時心想一定不會辜負爺爺的期望,可我真的有做到嗎?

爸爸媽媽也總叮囑我好好學習,可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說話容易,實際操作難。

空口無憑這個詞可能就是這樣來的,孩兒們討厭爸爸媽媽的這些行為!

“孩子總是不喜歡,逃避學習,原因在哪,因為環境,因為家長,因為他們不是合格的榜樣,自己承諾過的不去行動!”家長會上教導主任激昂的演說著。

“因為工作,我要賺錢養家,回家很累,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間,沒時間陪伴孩子。只能口頭說教著。”

“孩子一頑皮,不聽話,更是讓我惱火,更懶得管他們。”

“你說這孩子打也不是,罵也不是,俗語說黃金棍子出好人,不能打不能罵這該怎麼教育。”家長們嚷著鬧。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家長的煩惱


“叫孩子看書,你們大人也要時常拿著書看,與孩子們一起看;叫孩子們多運動,大人們也陪著孩子們出門運動;孩子問你為什麼,不要老覺得煩躁,應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家長最多算個引路人,不是孩子的操控者。試著這樣做看看。”主任回覆到。

新學期的家長會上,家長們誇起自己的孩子來,還說自己的脾氣也變好很多,那得意洋洋的笑。

我靜靜地坐著,聽著他們發言,微笑的看向教導主任。

文心講什麼?

教人們過好生活的方法。

一本書一百個人看有百種解讀。無論小孩兒還是大孩兒,這本書不僅值得一看,還值得反覆嚼!

《文心》,一本獻給中學生的書,讀完留給自己數不盡的懺悔

《文心》葉聖陶、夏丏尊


歡迎評論區交流~我是遙遠的李,正在尋找丟失的自我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