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如今不是很提倡“過洋節”,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可取滴,今天是四月一日,也就是西方所謂的“愚人節”。每逢愚人節,不管對方是否相識,西方國家的部分人群都會開些小玩笑。在愚人節比較常見的把戲是指著別人的鞋子說:“你鞋帶沒系。”學生可能會騙同學說學校放假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招數,只要那個無辜的受害者中招了,惡作劇的人就會尖叫:“愚人!”今天的你站在了哪個陣營呢?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愚人節

傳說,愚人節起源於希臘神話,在古希臘時期資源匱乏,不少人以打漁為生,漁民出海都會期盼風平浪靜,所以大家都敬奉宙斯。一天一個老漁民打魚歸來,回家途中遭遇搶劫,窮苦的漁民交不出任何值錢的東西,於是通過祈求宙斯的神蹟來感化強盜,漁民開口便講了三天三夜,強盜被漁民感化決定放過漁民,強盜正打算離開卻因久坐而雙腿麻痺倒在漁民身上,手中的匕首刺向了漁民的心臟,老漁民就這麼的撲街了。後人為了紀念老漁民,便定那天為“漁人劫”,而後漸漸被人誤傳為“愚人節”。就有點類似我們中國的正月不剪頭是因為“思舊”,而被人誤傳為“撲街舅”。什麼?你問我這個是不是真的?當然是假的啦。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漁夫與海盜

關於愚人節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 有的說法是“愚人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更有的說法跟“諾亞方舟”還有那麼一絲聯繫。不過小編還是認為起源於16世紀的法國這一說法更有說服力一些。公元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採用格里高利曆紀年法,規定1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從而取代原有的以4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但當時的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4月1日這天慶祝新年。改革派便在4月1日這天邀請反對派參加假的宴會,並送上假的禮品,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這天捉弄別人便流傳開來,但是愚人節開玩笑只能玩到中午十二點之前,過點開玩笑的人還會被認為比取笑他人更傻。作為法國流行的民間節日逐漸流行到各地,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愚人節無非是是開開玩笑,而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並且衍生成為謠言和都市傳說。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新曆法

最大膽的玩笑—冒充英國女王親叔叔:1991年4月1日,英國《獨立報》報道,有一位65歲的威爾士農夫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祖父喬治五世的私生子,換句話說,他擁有繼承英國王位的權力。這一報道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脅”為題,將這位農夫的身世形容得有板有眼,還稱這位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已經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新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繼承權。後來人們才恍然大悟:這是個愚人節玩笑。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怪蜀黍

最著名的玩笑——BBC意大利麵條樹大豐收:1957年,英國的BBC電視臺在4月1號播出了這樣一條消息,多虧剛過去的溫和冬天以及有效地控制了麵條樹蟲害,瑞士南部一戶農家的意大利麵條喜獲大豐收。畫面中一名女子仔細地將意大利麵條從樹上摘下來把它們放到太陽下曬乾。因為在當時意大利菜在英國還不常見,許多英國人並不知道意大利麵條是用小麥粉做成的,上百通電話打到了BBC,有人指出消息錯誤,有人疑惑不解,甚至有人詢問,怎麼自己種意大利麵條樹呢?這可以算是電視媒體最早加入4月1號愚人節整人行列的例子,多年後的CNN文章還評論它是史上最大的一個玩笑。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麵條樹惡搞

最慘痛的玩笑—明天將是世界末日:1940年的3月31日,富蘭克林研究員發佈了一條消息,明天將是世界末日。這條消息被一家廣播電臺廣播出去,賓夕法尼亞富蘭克林研究院的天文學家證實,世界將毀滅,時間是明天東部時間的下午的3點,這不是愚人節玩笑。消息已經本市費爾斯天文館負責人證實。恐慌隨即開始蔓延,潮水般的電話湧入當地的機關,直到富蘭克林研究院出面澄清,恐慌才慢慢平息。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該研究員的新聞人員威廉姆斯卡斯特里,他最初的目的只是給第二天的講座《世界末日將會怎樣?》做宣傳,悲劇的是,學校因此解僱卡斯特里。

“愚人節”: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理性玩笑,理性過節

在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依託於網絡媒體的便利性和中國網民的龐大人口基數,“洋節日”如同颶風一般席捲整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莫名的加入了“被節日”的大軍。其實偶爾的開開不帶其他色彩的玩笑,對平淡的生活也是不錯的調劑,但不提倡過洋節,畢竟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