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15年前,一套名為“世紀文學60家”的叢書正在由北京燕山出版社策劃出版。60位名家將從專家反覆篩選出的100位現當代作家中產生,除了白燁、陳駿濤、倪培耕、賀紹俊擔任總策劃,出版方還邀請了王曉明、王富仁、陳思和、陳曉明、程光煒等25人組成專家評選委員會進行書面投票。再由專家和讀者對他們評分,各佔50%的權重。最後的平均分是作家的總成績,再從這個成績單列出排行榜。此後,又在新浪網讀書頻道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網絡評選”活動,數萬網民踴躍參與,持續一年多、備受廣大讀者關注的“世紀文學60家”榜單最終揭曉。


而這個榜單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散文作家。冰心、季羨林、汪曾祺、余光中、餘秋雨、賈平凹、林清玄、劉亮程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

餘秋雨 開一代風氣之先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在當代中國文壇,不管是從知名度、作品發行量、讀者群體還是各種評選榜單,在散文領域,餘秋雨毫無疑問是名氣最響、影響力最大的一位。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文化散文第一人”。雖然這樣的稱呼很多人會覺得很有爭議。但是在散文領域,要找出第二個替代餘秋雨的估計不可能。在當代中國文學史,散文領域要是少了餘秋雨,就是不完整的。因為,他是開一代風氣之先的人。


在中國文學史上,無論當代還是古代,能被稱為開一代風氣的人,屈指可數。唐宋兩朝,稱得上開一代風氣的可能是李白、蘇東坡。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散文沉寂已久的天穹上,橫空出世了一位開啟一代文風的散文家學者,他,就是餘秋雨。


餘秋雨所創新的散文文體,被學術界稱為"文化散文"。宋浩浩稱,“這種散文氣勢磅礴、豪邁蒼涼、雄奇沉鬱,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詩人氣質、憂思豪壯的名士風度,悲天憫人的學者情懷”。


白先勇先生曾這樣評價他的散文:“詩化地思索天下”。余光中也曾讚譽其為“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餘秋雨的散文《道士塔》、《信客》等被選入語文教材。1993年,他榮獲了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餘秋雨散文的成名作當屬《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剛推出市場時,應當說是非常的火爆,一下子成為了暢銷書,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可以說是人手一本,很多人都讀這部作品。《文化苦旅》陪伴了很多家庭的幾代人成長。論讀者群體。《文化苦旅》中的很多篇什都選入了中學課本和高考試題。餘秋雨的語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創歷史散文、文化大散文之先河,開宗立派的地位不可撼動!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余光中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


對於余光中,大家熟知的是30多年臺灣詩壇上的一個著名的詩人,但是殊不知他的散文成就也是極其的高。關於他的散文成就,曾有這樣的說法: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對於余光中的文學成就,《臺灣文學史》作者陳芳明曾這樣評價:“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藝術生產,斐然可觀;那已不是屬於一位作者的畢生成就,也應屬於臺灣文壇創造力的重要指標。從舊世紀到新世紀,從揚眉少年到慈眉老年,由於他同時經營兩種文體,任何一個時段都從未出現歉收的跡象。


有評論認為,“餘氏以抒情彩筆,縱橫捭闔,締造了一箇中西古今交融的散文新天地”。他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是詩壇和文學史上永遠的絕唱。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賈平凹 散文創作上也自成一家


賈平凹,1952年出生於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現為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主任 、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提到作家賈平凹,讀者想起的,大多是他的小說。但他在散文領域的成名之早、成就之高,也是當下的很多散文作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其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00萬冊。賈平凹的散文被學者和評論家排在了優秀之列,並且有多篇被選進中學課本。


賈平凹以小說蜚聲文壇,在散文創作上也自成一家。其主編的《美文》作為當代散文的專門性雜誌,其審美方式與辦刊理念在全國純文學刊物中走在前列,在散文刊物中也成為重鎮之一。他的散文主要收於《月跡》、《愛的蹤跡》、《心跡》和《人跡》四個集子中。另有《商州三錄》、《賈平凹遊記選》、《賈平凹散文自選集》等。


大家孫犁先生曾稱讚賈平凹的散文比小說真實感人。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劉亮程 20世紀最後一位散文家


劉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一片葉子下生活》等,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2015年6月獲“第十六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劉亮程因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一炮而紅,從此確立了當代文壇散文家的地位。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楊絳 散文像清茶 芳香沁人


楊絳以翻譯和小說名世。更以錢鍾書的老婆名氣更大。


寫小說,被文學評論大家施蟄存評價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她編戲本,早在1940年代,就寫出了比夫君錢鍾書出名更早的《稱心如意》等“含淚的喜劇”劇作。

在散文創作上,楊絳的成果則更為顯著。被譽為中國式的散文高手。


楊絳長於敘事和評論散文,她很少作單純的寫景或抒情散文。晚年的楊絳,散文佳作頻出,從《幹校六記》到《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此外,她寫的一系列懷念故人的短篇,自成一派,備受喜愛。

她創造了一種特色極其鮮明的散文文體風格:白描中見功夫、簡淡中含深情,成為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名篇。


雖然錢鍾書學者名聲甚隆,但也有不少文學研究者對楊絳的文學成就給予高度重視:“論文筆,楊先生是絲毫不輸給錢先生的。”錢鍾書本人也承認,妻子的散文是最好的。


他們的女兒錢瑗,曾對媽媽楊絳與爸爸錢鍾書的散文作品進行對比:“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楊絳的散文創作開始較早。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她寫過《陰》等散文,文采絢麗,意識流派。在隨後幾十年,她的散文寫作中斷了。直到1980年,楊絳讀了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後,決定要寫一寫自己的幹校經歷。最終,她寫就長篇散文《幹校六記》。這一次她的散文文風與幾十年前迥異:樸素精煉,深沉含蓄,言簡義豐,不與長時間文壇上流行的虛誇、浮躁、雕飾等風氣為伍。讀來反思良多、深刻難忘。用學者止庵的話來說,“這使得楊絳散文在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散文史上成為一個大題目,不能不重筆書寫。”


楊絳的散文,有長有短,出了很多集子。如《春泥集》《走到人生邊上》《我們的錢瑗》《雜憶與雜寫》《倒影集》《將飲茶》,另還有集外散文多篇。其中,《幹校六記》被提到的頻率最高,也被讀者念念不忘,成為不斷被閱讀的經典。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張中行

張中行張老頭的散文,比楊絳先低了一等。低在何處?他的文章穿靴戴帽太多,不斷地把話題分開,不斷地自謙留後路,看似嚴謹無懈可擊,其實老是走題,平鋪直敘地推著寫,失去了文章的節奏。再則文字上,他可能唸書比較多,國學底子厚,用字險仄處頗多,不及楊絳清新自然。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季羨林 如同野老話家常


季羨林,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歡


林清玄是高產作家,獲得了諸多文學獎項。他的代表作《清歡》、《願你,歸來仍是少年》等廣為流傳,《和時間賽跑》更是入選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的課本,許多80後、90後等都在語文課上讀過林清玄的散文。林清玄從1979年起連續7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

林清玄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曾於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誌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他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集不僅曾是臺灣圖書暢銷榜第一,在大陸也有很高銷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