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70後"不願種田!

“80後"不會種田!

“90後"別提種田!

“00後"更不會想!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皮膚黝黑,肌肉突出。這是大多數人對農民的看法。現在玉米價格不穩定,但農民都想“一麥一秋,玉米不好小麥背"。再說,在我們這個年紀,不種地還能幹什麼?"

不過,六七十歲的農民也有自己的顧慮:“按照現在的糧食市場,我以後什麼都做不了,誰來種田?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這並不是一個人的擔憂。

看看農村,55歲以下種田的人幾乎看不見,老人和婦女,反而成了種地的“主力軍"。仍在種地的這些農民,大多抱著“掙倆活錢兒"的平凡想法,“不指望種地致富"。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據調查,許多村莊70%以上的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20%以上的男性勞動力在務農期間兼職,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家庭主婦。

老年人不能支持現代農業,缺乏農業接班人糧食種植者、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主體備受期待。

但是,每戶都可以做集約化種植,這是大戶和企業難以做到的。雖然從種植到收穫都是機械化的,但許多工作,如澆水和噴藥,都需要人工完成。例如,如果機器播種破了線,秧苗能補上嗎?如果農民自己種地,他們會比別人做得更多,這是最不可避免的事情。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然而,調查發現,糧食價格低、糧食種植不足等問題,使許多新課題陷入了新的困境。

“1斤少賣幾毛錢,風險集中在大戶身上,壓力難以承受。"多名種植大戶都這樣抱怨,現在土地回租趨勢顯現,出讓速度明顯放緩,現在普遍感覺“流轉成本漲得太高了!"

“一畝租金1200元,這樣的價格,種糧根本賺不到錢。"之前,2007年地租每畝不到500元,現在平均達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一年下來算了算,小麥玉米兩季,每畝150元。

曾經一份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到“從事農業生產,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時,高達78%的農戶認為是農產品價格下跌67%的農民認為旱澇災害和病蟲害疫情嚴重,42%的農民選擇農產品難賣。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在調查中,當被問及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親戚將來成為農民時,68%的受訪者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親戚將來成為農民,12%的受訪者說他們沒有想過;其中辛勤耕耘低收入這是農民不希望子女或親屬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對於現在種地的農民來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當今農村青年對土地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淡,走出農村、走向城市成為他們人生奮鬥的目標。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種田農業的未來是什麼,一年到頭在地裡忙活,又能掙幾個錢?年輕人只要肯吃苦,在城裡打工一個月掙的錢頂種幾畝莊稼,誰還願意回來種地?現在消費水平這麼高,年輕人花錢又大手大腳,男孩子找對象娶媳婦,蓋樓、彩禮、辦婚事,哪個不得幾十萬,指望種莊稼會行?"有農民說出瞭如今年輕人不願意在農村種地的主要原因。

未來的田地誰來種?誰能種田?還有誰想種田?


這些現象已經是現實中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十幾億中國人糧食從哪裡來?

據瞭解,農民對改變傳統農業種植結構、增加收入有著強烈的願望。老百姓想致富,又怕種植市場不景氣的作物。如果村裡能提供技術支持,保證售後服務,銷量有保證,老百姓一定會放心種植。要有人提前做好前期的業務承包協議、種子訂購等工作,幫助村民多渠道拓寬致富途徑,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像一些靠種植致富的勞動模範一樣需要帶動村民們一起行動。比如,許多地方發展特色農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留在家鄉。我希望越來越少的人留下來,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