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在象州之十一:雷山寺

“詩和遠方”在象州之十一:雷山寺

雷山寺位於廣西象州縣百丈鄉西北的雷山東麓,距象州縣城約25公里,始建於公元631年。其地風水特佳、林木蒼翠,鳥語花香,環境宜人。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終年香火旺盛,遠近聞名,為象州縣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宗教旅遊勝地。

雷山寺後約30米處有口清泉,當地人稱之“米泉”。相傳,很久以前,雷山寺裡來了個燒香公,有一天,他沒米下鍋了,正在發愁。突然一個神公說:“燒香公,別發愁,到廟後草叢裡去取米來煮吧!”燒香公半信半疑,拿著盤子走到廟後一看,果然有一叢很好的草,草叢下有一個小洞。說來也奇怪,燒香公正在那裡發愣,小洞突然冒出一些白米來。燒香公興高采烈取了米回去煮飯,吃起來特別香,只是那些飯不多也不少,正好夠他飽餐一頓。於是,燒香公每天早中晚三次去取米煮飯充飢。

“詩和遠方”在象州之十一:雷山寺

雷山禪寺(廖才興 攝)


“詩和遠方”在象州之十一:雷山寺

雷山寺一角(廖才興 攝)

一年天大旱,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女孩逃荒來到雷山寺,燒香公趕緊到寺後取米煮飯,可是米和往日一樣多。他心想寺裡多了兩個人,飯肯定不夠吃,怎麼辦呢?讓飢餓的母女倆先吃,母女倆不肯,推讓再三,三人才一起舀飯吃。說來也怪,那些飯不多也不少,也剛好夠他們三人吃飽。飯後,燒香公挽留母女做幫手,從此他們三人每天三次取米煮飯,煮得的飯不少也不多,正好夠他們三人吃。

有一天早上,燒香公想,如果把小洞鑿大些不是出更多的米嗎?吃不完可挑去賣,自己不就成了大富翁!他越想越美,把這個想法告訴母女倆,她們滿口答應。於是,燒香公拿著鑿子,挑著籮筐去了。他鑿了一個大口子,就在那裡等著米冒出來。誰知洞口只出些穀子,他傻呆了,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想:穀子也好,拿回去舂一舂一樣能煮飯吃。他就拿盤子去舀,舀了三盤,就沒有穀子冒出來了。他想中午再來取吧,中午來取三盤,晚上又來取三盤,這樣一天不就多了嗎?於是他回到廟裡把穀子舂成米煮飯吃。到了中午,他挑著籮筐去取穀子,不知怎的,洞裡再也沒有穀子冒出來;他等著等著,等得肚子餓了也不見穀子出來,只好挑著空籮筐回廟裡;晚上又來等,一樣沒有冒出穀子來,早上得的穀子也只夠他們吃一天。

第二天早上,燒香公又對母女倆說:“再把洞口鑿大些,恐怕就有更多的穀子出來了。”母女倆想了想點頭稱是。燒香公又去鑿洞口了,洞口越鑿越大,突然一股清泉從洞口潺潺流出,燒香公站在那裡傻呆了,竟然大哭起來。這時,身後突然有一老人的聲音說:“為人在世,不勞動是不得吃的,趕快憑著這股清澈的泉水灌溉開荒種田吧!”燒香公聽後跑回廟裡告訴母女倆,母女倆覺得那老人說的有理,就在廟前的平地裡開出幾塊水田耕種起來。那泉水也怪,不管天多旱,總有足夠的泉水灌溉他們的田,不知多少個年代過去了,如今這泉水仍然天天湧出。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據文獻記載,雷山寺在清代(公元1826年)曾修繕過一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1997年恢復重建,是文革後落實宗教政策象州縣恢復的首個佛教活動場所。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和左右廂房多間。寺周邊林木蒼翠,鳥語花香,環境優美。寺前是一片寬闊的綠色田園和十多處美麗的村莊農舍,登臨此寺,早上凝眸遠眺,可觀朝陽自聖堂山冉冉升起,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蔚為壯觀,成為人們觀光旅遊和攝影的一個好去處。相傳唐代大詩人柳宗元,清代著名教育家、經學家、詩人鄭小谷曾遊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