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梁園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是典型嶺南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


佛山市梁園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是典型嶺南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


佛山樑園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為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梁九圖叔侄四人所建私家園林的總稱。鼎盛時期的梁園規模宏大,佔地二百畝,由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十二石齋、寒香館等多個群體組成,造園者巧妙地將住宅、祠堂、園林和諧地連結在一起,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佛山樑園佔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園林整體佈局巧妙,亭臺樓閣、石山小徑、小橋流水、奇花異草皆各得其所,是典型嶺南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

基本介紹

佛山樑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1984年重修後改稱梁園。梁園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其中主體位於松風路先鋒古道,其他則位於松風路西賢裡及昇平路松桂裡。

梁園由當地詩書名家梁藹如、梁九華、梁九章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1850年)陸續建成,歷時四十餘年。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於湮沒。鑑於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存的群星草堂群體進行了搶救保護,199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於1994年開始。

大規模的全面修復,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使名園重光成為現實。

梁園與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及東莞可園並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園中亭臺樓閣、石山小徑、小橋流水、奇花異草佈局巧妙,盡顯嶺南建築特色。梁園素以湖水縈迴、奇石巧布著稱嶺南;園內建築玲瓏典雅,綠樹成蔭,點綴有形態各異的石質裝飾;不僅如此,梁園還珍藏著歷代書家法貼。秀水、奇石、名貼堪稱梁園“三寶”。

梁園總體佈局以住宅、祠堂、園林三者渾然一體最具當地大型莊宅園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異石作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組園林群體因各自構思取向不同而風格各異,各種“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嶺南特有的組景手段式式具備,變化迭出。與各建築物和景區主題緊密結合的詩書畫文化內涵豐富多彩,詩情畫意比比皆是,園內精心構思的“草廬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異其趣;展示文人園林特質的“石齋寄情”、“硯磨言志”、“幽居香蘭”、“莊宅遺風”四景,將嶺南古園林的多種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讀書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賦閒等多種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回味無窮。

相傳梁園奇石達四百多塊,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石庭”。它講究一石成形、獨石成景,在嶺南私園中獨樹一幟。梁園的主人通過對獨石、孤石的整理,突顯個體特性,在壺中天地中表達了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園內巧布太湖、靈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闊逾仞,小者不過百斤。在庭園之中或立或臥、或俯或仰,極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美人照鏡”、“宮舞”、“追月”、“倚雲”等。景石大都修臺飾欄,間以竹木、繞以池沼。

梁園的山都不是“疊”出來的,而是與整個造園質樸的風格是相統一的,不求恢宏的氣勢而求石的神態韻味,以小代大,表現山川之奇。梁九圖在詩中描述到,“衡嶽歸來意未闌,壺中蓄石當煙鬟。”這種以石代山取代“疊山”的方法,摒棄了石塊的積壓堆砌,省卻了石頭紋理及形狀的比照磨合,可以更靈活自由地表達不同思想情感。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佈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於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築式式俱備、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迴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地方特色、構思佈局、造園組景、文化內涵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展現了古代佛山文人對遠離大都會凡囂、享受林泉之樂的追求,也體現了“廣府文化”中對花園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間環境的嚮往;其典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鼎盛的重要實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