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一條河蜿蜒又曲折,河兩岸是美麗村落,飲水思源的人,總是回望和思念,因為這裡流傳著動人故事和快樂……”

聽著導遊人員哼唱的一首歌,登上塞罕壩老嶺西麓,可以看到像一條玉帶飄落在豐寧壩上草原的小灤河。

河的北岸草原遼闊,丘陵起伏,山花爛漫;河的南岸是人工林,無邊無際,濃蔭如蓋,松濤陣陣,讓遊人切身感到人類改造大自然的驚人壯舉。

這裡是灤河主源頭,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水相映成趣,山川草木極富靈性,尤其是大小泉眼星羅棋佈,從春到冬,一年四季都魅力無限。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在小灤河邊的小鎮上,有一處小旅館,住宿加餐飲,一干就是十多年。自駕遊的早餐就在那裡解決吧,早餐就是油條大果子,午飯,各種炒菜加火鍋,特色是手把羊肚、莜麵卷。晚飯,是各種打滷麵。

老闆笑著告訴顧客說:“放心地吃吧,這些飯菜都是用清冽乾淨的灤河水做的。吃罷飯,包你欣賞草原風光時能心曠神怡。”

在藍天白雲下,沿著小灤河慢行,瀏覽著沿途起伏不平的山地和丘陵,眼看著斜陽從雲中探出頭來,將初春的草原照的一片金黃。

灤河邊上,勞累了一天的跑馬場裡的馬,在草地上有滋有味地啃著草。

太陽快落山了,爬上住所後的坡頂,等待著小灤河落日的美景,看著草原遊樂場的遊人漸漸散去,還有遊人開著車在夕陽下奮力衝上坡頂,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小灤河水和剩下的一縷雲被夕陽染紅。

晚飯後,房間裡的電視只能看幾個臺,所以早睡了,第二天清晨,趕上塞罕壩一帶的天空晴朗,吃過早餐後,按照飯店老闆指的路去探尋灤河神韻。

乘車穿過小村,沿山路開上一道名叫回頭山的山樑,前方是一個大湖,湖旁山坡上是農田,腳下是剛剛經過的有紅色屋頂的小村,左轉一段土路直接通到山頂,山頂上是一個有大約半個足球場面積大的草坪,藍天下,灤河水九曲羊腸般的流入草原,草原像是一張綠色的紙,河水做墨,大自然在這裡揮毫書寫下令人驚歎的灤河神韻。

飯店老闆是當地居民,對灤河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盯著河水,眼神都是親切的:“你看這水清亮的,這些年我們捨不得往水裡扔一點雜物。有客人往水裡扔礦泉水瓶子,我們見到了會立刻把瓶子撈上來,決不允許這水有一絲汙染。”

從灤河神韻風景區經大灘鎮,到達孤石軍馬場。在距場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高家大院,沿著高家大院前的小路奔對面的山巒行去,這個小山峰是遊人常常看日出的地方。

登上了山坡,看遠處群山,層巒疊嶂,清新秀麗;看天邊雲彩,濃淡相宜,忽明忽暗;看山下牧場,青草萋萋,水流潺潺。在黃昏時,灤河水中呈現出一縷雲被夕陽染紅的倒影,可謂落日下的塞北好風光。

為了方便遊客觀日出,當地人還在半山坡,鋪設了很大的方形木製平臺。站在臺邊,風兒煞煞,看夕陽時顯時隱,映得天邊絲絲的潮紅,雖然沒有漫天晚霞的熱烈與爛漫,卻也讓人有一番人生無常的感懷。

孤石牧場是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那裡禁止放牧,禁止車行。經過多年的養護生息,形成了春夏最美的草盛花開的自然景觀。

下了車,繼續往前走一程,斜刺裡從半山坡翻過一個山樑,遠遠地就能看見一個涼亭。從這個坡頂下去開始是一個幾乎呈45度角的斜坡,下了這個陡坡,風兒小了很多,這裡完全不同於峰頂,枯黃的荒草裡面夾雜著稀疏的綠蒿,撥拉著草,繞著片片灌木叢的邊緣行進。下了陡坡,繞過了灌木叢,憑著感覺一路行進。走著走著,突然在我們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個石碑,上面刻著“灤河源”三個大字。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灤河源頭位於豐寧孤石村旁的猴頂山上,離相距最近的大灘鎮,還有3個多小時的車程。據瞭解,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地,這片地是禁止包括旅遊、放牧、開採等人類活動的,可以說這裡的自然環境是最原生態的。

在那裡,有大片大片的落葉松。大灘人告訴記者,為了防止水土流失,豐寧全力開展生態建設,實施封山育林,進行生態治理,植樹造林,以小流域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為主,實行生態保護與植樹造林相結合等措施,每年種植防護林10平方公里。

為水源保護地再增加一批“防沙衛士”,截至目前,豐寧已初步構成了灤河上游水源涵養林、沿邊沿壩防風固沙林、低山丘陵川地水保經濟林等幾大防護林為主的新機制,並採取先治後賣,反租倒包,專業戶經營等形式,取得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效果。

雖然水源保護區的草木生長得十分茂密,然而記者發現,在山上卻很難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當地人解釋說,為了保護草木,防止水土流失,更好保證水源涵養,全縣實施全年全天候禁牧的政策,34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山場得到了有效保護。

“山裡的百姓都習慣砍柴生火,但大規模的樵採會對樹林造成破壞。”隨行人員介紹說,豐寧為山裡的百姓建設沼氣池,推廣使用液化氣,用家用電器、燃煤等取代樵採,截至目前,已建成“三位一體”沼氣池近兩萬個,年減少灌木樵採3萬多噸,使320平方公里山場避免過度採伐。

近年來,豐寧先後關停18家汙染企業,在城區建一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能力達3.5萬噸,結束了豐寧多年直排汙水的歷史,確保了出縣境水質達到國家II類水標準。

經過不懈努力,豐寧共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53條,完成高標準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656平方公里,構築河流堤防123公里,每年可以減少密雲水庫和潘家口水庫入庫泥沙共158萬噸。

作為灤河的發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水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這些年,為了改善灤河上游生態和水環境,豐寧採取了一系列治理與保護措施,生態建設為保護京津築起了一道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歲月難阻灤水東流的腳步。灤河水經內蒙古高原、壩上草原,在燕山峽谷之間逶迤穿行,一路延伸到隆化郭家屯、灤平下灣、雙灤灤河鎮,滋養了多方沃土,沿岸風景秀麗,古時那裡一度能夠行船。

住在郭家屯灤河口的一位張姓村民告訴記者,灤河裡生活著大量川丁子魚,其實原意就是船釘子魚,因為好像船上的釘子,一頭大一頭小而得名的。這種魚是灤河裡的特產。

張林一家祖輩都是農民,以種地和外出打工為生,他小時候常常到灤河裡面去游泳、抓蛤蟆和泥鰍,也抓過魚。他對此有反思,“如今想來,那是對大自然的破壞,不應該那樣做。”

酈道元在《水經注》曰:“濡水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東南歷石挺下。”書提到過的濡水,即承德境內雙塔山下的灤河。

灤河一路南下,經灤平縣流到雙灤區境內。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灤平下灣的住戶大多都是外來戶,他們的居住地前面是呈半圓形的灤河水,後山是滿山的墳冢。曾經在那裡住過二十多年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那裡原來是清朝皇帝喀喇河屯行宮裡的灤陽別墅遺址,努爾哈赤曾經住在那裡,也死在那裡。

下灣村是灤平與雙灤的邊界,但是兩邊的村民都是清朝皇族的遺民,如今在那灤河與伊遜河的交匯處的村莊還叫做“宮後”,意思是皇宮的後面。

宮後村一些人家院牆裡面的青磚青瓦都是從皇宮坍塌後撿來壘牆的,前幾年,村民還從河裡挖出有公母咀的大石條,它們從旁佐證了在喀喇河屯行宮後的灤河裡有釣魚臺的歷史。

在灤河鎮老街,有一家老字號梁家豆坊,一直用灤河水做豆腐。在民國時,這家豆腐坊就做得非常大,那時候家裡的銅子洋錢要用簸箕撮,後來由於軍閥混戰,生意日漸慘淡下來,不過即使日本鬼子將拉磨的兩頭驢搶走,豆坊裡的磨也始終沒有停過。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改革開放以後,梁家豆坊又增加了一種新產品——豆汁,能夠讓人品嚐到灤河水的甜美味道。 

現在梁家這門手藝已經傳到了第四代梁義的手裡,每天兩大缸的豆汁,300多塊的咯吱以及上百塊的碗坨,沒多長時間就會被鎮裡趕集的人搶購一空。

梁義說,前幾年,北京一個客商找到梁義,想讓他去北京發展,最後還是被梁義拒絕了,他說梁家豆坊的根在灤河,夢在灤河老街。 

從灤河老街的北面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建於民國八年的北門門樓,它風格古樸,門兩邊各延伸有約六米長的城牆。過了北門,做各種小生意的都各自吆喝著自己的商品,路兩旁飽經風雨的老瓦房,給人以時空錯落感,讓人應接不暇。街口牆上那個寫有“小十字街”的牌子,曾經見證過這裡發生的一切。

為了這條穿城而過的灤河能夠造福百姓,雙灤多年持續不斷地對灤河進行治理,曾經將治理灤河工程列入國家獨流入海項目,通過對灤河加固堤防、岸坡防護、河道清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護沿岸防洪安全,將雙灤區雙灤段灤河大壩防洪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至30年一遇。

在造福百姓的同時,灤河也逐步被當地人們護衛起來。如今,承德雙灤區逐步完善對流經雙灤段灤河水的保護工作,正在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

一路向東的灤河水流過雙灤區後悠然向南奔去,進入承德縣境內,流到“下板城”一帶。據《承德縣誌》記載,上板城、下板城的名字也是因灤河兩岸堆積待運板材而得名。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承德縣在流入的灤河裡建了橡膠壩,如果橡膠壩蓄滿了水,河道里的水滿滿的,很有些氣勢,灤水悠悠,聽不到一點聲音,一漾一漾的漣漪,把觀者的心放到了悠遠的天上,伴著微微的風讓思緒飛揚,也是悠悠的。如果不蓄水,河水就忽而恬靜,忽而喧鬧,如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姑娘圍繞著你,快樂的打著旋渦。


春日暖暖照  灤水繞城流


最美的就是岸邊的白楊林裡啾啾的鳥鳴,這邊唱來那邊和,與微風和流水聲相映成趣。天上總有那麼三五隻蒼鷹在盤旋,和這地上的人們一起來吹吹風,散散步,休休閒。偶爾水面上“噗”的一聲,引的人們趕緊去張望,原來是一隻不知名的水鳥銜著魚兒,貼著水面劃出長長的曲線走了……

如今,承德在保護這條河流的同時,以抓點、連線、帶面的思路,沿著灤河兩岸正在建設旅遊新城。

波光粼粼的灤河水,悠悠延伸的歲月中,千折百回,最終還是一路向東流,流入承德,流入唐山、流入京津,她滋養的人不僅僅是承德人,還有京津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