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科技行业应做的五大反思

国家公祭日,科技行业应该如何反思?2020 年 4 月 4 日,举国公祭。我们纪念和缅怀再也无法看到 2020 年春天的英雄和逝者,他们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沉痛记忆,或者他们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沉痛的记忆。

站在今天,当我们回望 2019 年的 12 月 1 日,当我们回望武汉封城,当我们看到全世界在此刻的慌乱,有些事情是适合在公祭日反思的,尤其是科技行业,一直以来以进步自诩,以先知自诩,以智慧自诩,何以在全球流行的此次瘟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何以哪些被冠之以智慧 XX 的应用瞬间退出了人们抗疫的主要工具选项,何以红缨枪体温枪大喇叭成了标配?

坦率的说,部分科技企业在这次疫情期间表现的并不错,但是质疑的声音也并不是没有,关键是整个科技行业的表现,既没有做到曾经自诩的能力,也没有达到被期望的样子。在新基建已经开闸放水之际,科技行业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反思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否则在

下一次大灾大疫之前,可能会被定在历史笑话的柱子上。我认为,至少有五个问题需要反思。

科技创新是为利益创新还是为用户创新?

创新活动是科技行业的关键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由于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就会出现国家财税补贴,以政府名义开展的重大项目、研究课题,以及风险投资。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现象,每年有大量的项目和课题结项,评审意见都是国内行业世界领先,风投的产品不断的见诸报端刷爆朋友圈。但是在生活工作中,却总是难以见到这些创新活动落地的影子,那么创新活动逐利而行无可厚非,但是到底是不是在为最终用户创新,还是在为利益创新,结局必然不同,前者会从创新的小苗长成大树,后者则会是混迹于科技行业的“连续性创新者”。


科技行业宏大叙事是否应该终结?

全球科技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已经习惯了以宏大叙事售卖自己那点可怜的技术和产品,这个习惯虽然不能说始自 IBM,也和这个公司不无关系,从“物联网”到智慧地球,到智慧城市,都和这个公司有关。

科技行业逐渐习惯了宏大的叙事结构,看待任何行业多以上帝视角开始,但是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这种宏大叙事结构,让人们看到了这个科技行业的底裤。

智慧医疗的故事彻底被击穿,智慧交通成了摆设,智慧社区已经成了保安大叔和社区大妈的地盘,智慧城市在封城断路之下更是成了笑话,唯一能用得上也就剩下一个购物 APP,其实底层逻辑依靠的还是快递小哥的电动三轮车。

宏大叙事能够让人分泌多巴胺,大逻辑,大框架,大结构,听上去都很合理,会让决策者、叙事者产生迷之自信,以为世界尽在掌控。但是真实世界并不是能够如此这般简化勾勒的,那么必然会产生正确的叙事无法融入真实的世界,关键时刻底裤尽现!是时候终结科技行业宏大叙事的时候了!


要给科技行业画一条“ 不能”的边界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科技进入了“万能“状态,成了能够包治百病,拯救各个行业的万能药,这些年的药房开了很多,诸如互联网+、智慧 XX、企业上云、新零售、工业互联网、车联网、O2O、大数据、智能等等不一而足。

当前科技行业的自我认知与传统行业的实际体验已经在产生巨大的鸿沟,万能的科技行业变成了自嗨,传统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依然缓慢,或者视科技为洪水猛兽(因为改变了原来的利益结构),或者视科技为伊人说梦(自说自话不懂行业)。

那些大数据是不是真的大,还就是几张表,连基本的数据治理都没用?哪些人工智能是不是真的智能,还是就是大学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几个公式?到底哪些事儿科技”不能“做到的事情,科技的边界在哪里?我认为与万能比起来,说清楚自己的不能更重要。


科技行业是不是应该敬畏”数据“和”隐私“?

科技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严重依赖数据的阶段,此次疫情让人们主动公开了很多数据给了很多或许不应该给的人,不出意外这些数据必然会被滥用。我们无法组织滥用,但是整个科技行业是否应该反思在未来如何敬畏数据,敬畏人们的隐私。如果有一天人们发现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产品成为人们隐私的”爬虫“,我想面临的最终结果必将是用户用脚投的票。

科技行业能够做的是要从认知上建立对数据和隐私的敬畏,才能取信于公众。举目而望,我曾经说在中文的世界蔓延的信息垃圾,找到有效信息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又让人放弃的感觉。真正提高数据和信息的治理,要从敬畏数据和敬畏隐私开始。


科技行业的底层设计是不是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我们无法断言科技行业是不是浮躁,但是这些年的确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上层”成果“显著,对应用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也的确诞生很多新的科技公司。但是在底层设计上和能力上,科技行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也就是说坐冷板凳的耐心不足,基础性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工艺流程研究、关键材料开发,大公司和院校科研并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行业尺度衡量,大小公司的表现几乎毫无二致,都是新技术的使用者。

在今日之举国公祭日,我认为整个科技行业,包括科技行业的管理者、大公司、从业者、用户,都应该反思,我们到底希望科技行业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定位是什么。是用来作秀装点门庭,还是用来实用解决问题?是用来建设一个具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还是用来拉动投资?是希望改变生产力结构还是用来窥探用户隐私?回答这些问题,就看你的选择。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价值观,就是你的认知,也是你的未来的样子。

陈志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