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時間:1907年至20世紀20年代

概念起源:L·瓦克謝勒於1908年提出

代表人物:阿雷桑德勒·阿爾奇彭柯、喬治·布拉克、胡安·格里斯、安德烈·羅特、巴勃羅·畢加索等

主要地點:巴黎、埃斯塔克、塞雷等

相關概念:原始主義、拼貼藝術、俄耳甫斯主義、攝影蒙太奇


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Cubism),又名立方主義,1908年—1911年創立,立體主義流派可以說是由畢加索和布拉克兩位代表人物的“藝術實驗室”,兩人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經歷,但他們的作品相似度之高,世上找不出第三者,雖然布拉克不如畢加索那麼會自我營銷,但布拉克的藝術地位與成就是與之並肩的。立體主義的藝術追求主要是集中在幾何美學上,追求以幾何形式進行各種組合排列而產生的美感。其宗旨就是否定從一個視點去觀察和變現事物的傳統繪畫技巧,在一個畫布平面上展示物體的多維度效果,摒棄光線與色彩的搭配效果,利用幾何形狀組成各種輪廓、塊面堆疊、交錯排列等去展示特殊的趣味與情調。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畢加索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畢加索作品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畢加索作品

1907年,畢加索祭出驚世之作——《亞威農少女》(又名:阿維尼翁少女),當時畢加索的創作仍然處於原始主義風格階段,而布拉克則在塞尚的工作室上班,兩個志同道合的人也是這時開始了藝術上的接觸和靈感碰撞。1908年秋,兩個人就嘗試用立體主義風格的手法進行創作,在風景畫方面開始探索,並且還大膽地與馬蒂斯的作品一起展示。他們的作品中呈現“小方塊”的立體造型,畫中的幾何學比例在畢加索筆下變型,在布拉克筆下進行重組和空間變換。兩人都互相交換作畫的主題,最後一致認為將立體主義風格應用在靜物寫生上是極佳的試驗。他們嘗試在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將每個視覺角度的靜物的不同形態表現層層交疊,互相重組,線條密集,彷彿是將靜物從多個角度和維度進行立體式解剖,並將解剖成果展示在畫布平面中。對於光線與色彩處理,他們也在細節上做的非常極致,他們明白每個角度看到的靜物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因此顏色會有深淺之分。他們在描繪靜物的光影效果中投入了巨大精力,追求在二維畫布平面上體現空間的三維效果,營造靜物容納空間的立體幻象。在色彩表現技巧上,他們借鑑塞尚的色彩過渡表現手法,因為他們要表現出靜物在不同視角下,同一時間上,相鄰的色彩間的色彩過渡。對於造型的專研他們也是煞費苦心,對物體的空間進行重構的想象,挖掘物體不同視角的形狀特點,以表現出物體更深層次的內涵意義。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喬治·布拉克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布拉克作品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布拉克作品

後來,另一個立體主義狂人胡安·格里斯加入,兩人的“藝術實驗室”成了三人的創作天地。但是,從1911年起,立體主義流派開始分解和重組,其中分支中以有一個以格里斯為首的流派偏向建築設計,後來形成合成主義流派,並最終扭轉了立體主義與現實的關係。格里斯更偏向從抽象化的方式去發現立體主義,而不是從現實中去挖掘體現,這是他與畢加索、布拉克的不同之處。在接下去的幾年中,立體主義流派的成員開始追求個性化和獨立化的藝術風格,布拉克與畢加索也開始探索拼接與拼貼畫藝術。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胡安·格里斯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格里斯作品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格里斯作品

作品簡賞

現代藝術淺談(七)丨跨越時空維度的幾何美學——立體主義

《埃斯塔克的房子》喬治·布拉克

《埃斯塔克的房子》是喬治·布拉克創作於1908年的油畫作品,現藏於瑞士伯爾尼美術博物館。布拉克在埃斯塔克結束了野獸主義風格的試驗,開始了立體主義的前期探索。他進行了很多風景寫生,在塞尚身邊學習美術,並參觀1908年巴黎的自由沙龍畫展,向印象派大師學習經驗,受益匪淺。此作品屬於風景寫生,畫中房屋出現出幾何立體狀,整體給人一種印象主義風格的靜物寫生的靜謐感與安詳感,也體現出幾何美學的立體感,彷彿呈現出房屋各個時間的不同景象。植被和樹木被置於房屋的高處,營造出明顯的俯視感。立體感的體現源於色彩的選擇,為了追求陰影效果,使用大片土黃色進行色彩漸變,陰影部分用土色、綠色和灰色體現,方向感明晰的線條勾勒和塊狀筆觸加重了立體效果。

結語

20世紀先鋒藝術中的王者非立體主義莫屬,在那個工業文明飛速發展的時代裡,立體主義是能與之發展成果相匹配的當代潮流藝術,它徹底擊碎傳統藝術的所有經驗,猶如其作品所示,將一切挖掘、解構再重構,以更開放性和多元化的手法去表現事物的另一種美。立體主義無疑是一次暴風雨式的藝術革新浪潮,其影響力對整個20世紀的先鋒藝術持續滲透,其深度和廣度讓世界有目共睹,無論是接下去的未來主義、至上主義還是新造型主義等流派,皆不可避免地流淌著立體主義的血液。立體主義打開了藝術創造力的潘多拉魔盒,其勇猛的開創精神和睿智的革新意識至今仍舊起作用於人類的藝術探索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