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

人人生而平等,No,人人造而平等,只是在生命孕育的一瞬間是平等的。又被美國和公知忽悠了

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弗吉尼亞南部的重鎮,朋友的兒子叫它“夏村””

因為維爾(ville)在法語裡是村鎮的意思,美國很多地名以ville 結尾。比如離我家不遠的馬里蘭州Rockville,本意是石頭村,被叫做石家莊。

那裡華人聚集,商貿繁榮,也是冠狀病毒重災區,目前已有387例感染,死1人。而整個美國今天是18萬2千感染,死3720人。

川普總統說美國優先、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現在確實第一了。

有意思的是美國的石家莊雖然感染很多,但沒有什麼華人,是不是由於華人多戴口罩,而其他美國人不怎麼戴的原因?

我在第一篇疫情日記裡,提到美國人不戴口罩的原因,認為是隻有病人、罪犯和恐怖分子才戴。後來和一個美國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哈哈一下,說很簡單,你看我這個鼻子,戴了也沒用。

確實,他戴上口罩後,高高的鼻子後留著很大的縫隙,白浪費我一口罩,朋友千辛萬苦從中國寄來的。

今天來夏村是陪朋友的兒子取東西,朋友在外暫時回不來,兒子所在的弗吉尼亞大學因防疫徹底關閉。這是美國國父之一傑斐遜創辦的第一所公立大學,非常氣派。

此刻空曠寂寥。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弗吉尼亞大學所在的夏村,即夏洛茨維爾,2017年8月爆發了美國近年來最大的騷亂,最終死3人,傷者更多。直接原因是,一派要求拆除南北戰爭時南方領軍人物李將軍的雕像,這被認為是主張排外、白人至上的象徵;而另一派集會抗議。雙方對壘,出現騷亂。

朋友的兒子專門帶我到當年的騷亂的中心,想當年這裡人頭攢動、衝撞激烈,而現在只有我們一輛汽車,孤獨駛過。這一切都是由於疫情。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雙方當年都認為自己正確,遊行集會,大打出手。彼時為了主張、為了權利,不怕生命危險。現在真正危及生命的病毒來了,哪敢主張什麼權利、自由了,回到動物的本能,鑽窩進洞,儲糧備荒。

中美這些年來,為了人權不少打仗。中國主張人權首先是生存權、生命權,要活著,而且讓更多的人活著,提出集體人權的概念。美國認為活著不是人權,那是動物權。人權是政治權利和發展權,它不是用集體掩蓋個人,一定是個人的權利。

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直佔上風。

我讀書多,騙不了我,而且專門來到傑斐遜戰鬥的地方,看看他起草的《獨立宣言》,開宗明義,上來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生存、自由追求幸福

的權利。’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看到沒,第一條就是生存權、生命權,這是美國建國綱領的本源,也是中美爭論的答案。

我一飄零海外的閒雲野鶴,無黨無派,無保姆不養狗,寫日記無人付稿費,也沒有作協和大學包養,無意為中國辯護。甚至今年一二月間回國時,對武漢封城、各地嚴防死守,不解、不滿,認為限制了自由。

但當我回到美國,遙看歐洲的淪陷,親歷美國的恐慌,他們最終都同樣作業。程度、執行會有差別,但性質、意圖都一樣:為了生命權、為了集體的生存,先限制自由和一些追求幸福的權利。


今天不好的消息在紐約,不是疫情數字,每天的慘狀我已無語,而是一個小人物的命運。他叫Christian Smalls,剛好姓“小”。

他是亞馬遜公司紐約一倉庫的助理經理,目前網購公司的工人非常辛苦和危險,不少人感染。公司沒有適時通報和必要的防護,只是制定一些指導原則。不滿公司的防護不力,他本週一組織一些工人停工談判。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亞馬遜公司直接開除他,不需要更多理由,就一條: “違反了社交距離指導原則” (Violating social distancing guildlines)。什麼勞資談判、勞動保護、工人權利,全都靠邊站。

這種事,在中國,我能想到的就是網絡聲援、政府協調,公司高層和員工對話,儘快解決問題,像拖欠工資一樣,又不是什麼政治問題。就是要算賬,也會等到秋後。

在這經濟危機、失業驚人的時刻,不撤職降級、不開除留用察看,直接砸了飯碗,一家生計,如何維繫?

他只是為工友發聲(I am their voice),就遭此厄運。資本社會就是這麼冷酷。

時代廣場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對了,主張工人權利、組建工會的都是左派,組織工運、積極行動的就是“極左分子”。

好消息也在紐約。

救命船“安慰號”(Comfort)昨晚終於開進紐約了。美國有很多這樣的醫護船, 停在一些人的朋友圈裡,來反襯中國的不堪。現實是隻有一艘昨晚停泊在曼哈頓的92號碼頭。為此川普總統今天專門飛到紐約,誓師動員。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看著滿眼的美國國旗,特別是那面巨幅、巨資、定製的國旗,再次感嘆美國愛國主義的無處不在。但是如果換成中國國旗,又有人會說洗腦、思想教育。

再看西海岸的洛杉磯,露天的隔離點終於啟用了,建在停車場,一人一個車位,空間足夠大,旁邊有補給,統一收留流浪漢。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洛杉磯是美國第二大城市,有好萊塢星光大道,也有無數的流浪漢,沿街乞討,住在紙板屋和塑料棚裡,四季景色。


為什麼在最發達的美國,會有這麼多人無家可歸?有人說是政治問題,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生活方式、個人自由。


網友說: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還有讀者轉發了我之前的日記,卻被朋友鄙視: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我的回應:

“ 你朋友說得對。任何人的寫作都是選擇性的,我和你朋友說的都是事實,但都是部分事實,各方面都看,就完整了。就是因為你朋友、劉瑜、林達等只說了美國的一面,我才說另一面。哪怕是他說的“只瞭解美國一個角”,也是真實存在。

你的最後一句,可以理解為拿人手短、受惠說好話嗎?這點上,你那位拿到留美獎學金的朋友,和來華的非洲留學生一樣,都是國家戰略。”

另有兩個網友跟帖: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喬木  美國抗疫日記3


我的疫情日記,只是提供看美國的一個角度,可以叫對頂角、補角。這些年看美國的書很多,劉瑜的幾本和林達的看美國系列,影響很大。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中國人看美國,是由於對現實不滿,渴望改進的比較參照,但真的定居美國深入生活,而不是像遊客、學生或浮光掠影的訪問學者看美國,會對美國和中美兩國的比較,得出不同於劉瑜、林達那樣詩性和童話般的感受,特別是最近3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

書的內容都是選擇性,市場發售的書要迎合讀者,特別是成為暢享書系列後,作者的定位和標籤就是這樣,否則這就不是你,讀者也不愛看。劉瑜和林達在給你講一個個優美、溫情、民主故事的時候,有意無意忽視了美國的另一面:美國英語媒體大量報道的、作為居民感受到的不公、不義、不易。

當然和中國的巨大不同是,由於美國言論自由,媒體私有,容許報道這些事。類似的,如果不談中國的問題,你仍然可以在中國找到很多溫情、溫暖、溫馨的人和故事,並撰文出版。就像這不是中國全貌一樣,你看到的也不是美國全貌。

這個公號天下傳播(tianxiaus),系統沒有給留言功能。目前我有個微博“喬木DC”、推特 @qiaomoo 可以評論,我會查看互動。

有人把我和別人的日記比較,完全不一樣。我沒有作協發工資或退休金,更沒有什麼級別待遇、媒體稿費,我就是獨立寫作,在美國也沒有醫生朋友,不怕極左分子。

我不是寫小說的,我是新聞學教授出身,只記述、寫事實;不煽情,少評論,讓讀者判斷。我還是學者,有理有據,用心盡力。

有位朋友說,寫日記收穫了不少打賞吧?

我問你會打賞嗎?他嘿嘿一笑說還沒有。我說你都不打賞,光指望別人打賞?從閱讀量和打賞比例來看,1000個讀者有一個打賞就不錯了。

多數人還是習慣免費閱讀,儘管寫作是個複雜勞動,要想寫好,熬油點燈,產出不易。

他又問一般的打賞是多少?

我問你要是打賞,願意出多少?他想了想、笑了笑,說不知道。我說我就更不知道了,一切看網友喜好。

美國疫情蔓延,公司已經一個月沒開張了。不上班,就沒錢。如果形勢惡化,妻子也可能隨時歇業。這邊的緊急狀態目前到6月10日,難熬的兩個多月。轉發、點開文後的廣告都是支持。

最後回到本文的主題和傑斐遜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發現翻譯有誤,應該是造而平等。人胎教不平等、生下不平等,只是在生命孕育的一瞬間是平等的。

又被美國人和公知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