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喬木是一名旅美作家。

沒有在今日頭條開張號,我建議他開一個。

在沒開之前,我把他的文章總結之後,搬運過來給頭條的朋友看看。

想看原文詳情的,可以私信我,我告知平臺;公開發布不太好。

下面是第三篇: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

人人生而平等,No,人人造而平等,只是在生命孕育的一瞬間是平等的。

又被美國和公知忽悠了。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一:美國停課了

美國很多地名以ville結尾,法語是村鎮的意思。

補充一個美國人不戴口罩的原因:鼻子太高,戴了也留有縫隙,沒用。

美國大學已經停課了。

二:中美人權認知存差異

疫情讓原本熱鬧的美國街頭,也都安靜了。

2017年8月夏洛茨維爾爆發了美國最大的騷亂,3人死亡,傷者很多。

當年雙方都認為自己正確,遊行集會,大打出手。

那時為了主張、權利,不怕生命危險。

現在病毒來了,不敢主張權利、自由了,回到動物本能,鑽窩進洞,儲量備荒。

中美為人權打不少帳。

中國主張人權首先是生存權、生命權,要活著,讓更多的人或者,集體人權的概念。

美國認為或者不是人權,是動物權;需要政治權利和發展權,不是用集體掩蓋個人,一定是個人的權利。

但是,傑斐遜的《獨立宣言》寫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第一條就是生存權、生命權,這是美國建國綱領的本源,也是中美爭論的答案。

我一飄零海外的閒雲野鶴,無黨無派,無保姆不養狗,寫日記無人付稿費,也沒有作協和大學包養,無意為中國辯護。甚至今年一二月間回國時,對武漢封城、各地嚴防死守,不解、不滿,認為限制了自由。

(編者注:目測作者諷刺方方)

但當我回到美國,遙看歐洲的淪陷,親歷美國的恐慌,他們最終都同樣作業。程度、執行會有差別,但性質、意圖都一樣:為了生命權、為了集體的生存,先限制自由和一些追求幸福的權利。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三:美國沒有傳說中那般重視人權

紐約一個不好的消息。

亞馬遜公司的一名員工,不滿公司對新冠防護不力,組織工人停工談判。

結果被在開除,理由是:違反了社交距離指導原則。什麼勞動談判、勞動保護、工人權利,全都靠邊站。

這樣的事,中國會有網絡聲援、政府協調、公司高層與員工對話,儘快解決問題。要算賬,等到秋後。

這位員工卻直接被開除,砸了飯碗;一家生計,如何維繫?

他只是為工友發聲,就遭此厄運。資本社會,就是這麼冷酷。

時代廣場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對了,主張工人權利、組建工會的都是左派,組織工運、積極行動的就是“極左分子”。

(編者注:作者第二次諷刺方方)

好消息也在紐約。

救命船安慰號進入紐約。

美國很多醫護船,停在一些人的朋友圈裡,來反襯中國的不堪;現實是隻有一艘,停泊在曼哈頓92號碼頭。

(編者注:諷刺國內的公知群體)

川普專門飛到紐約。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滿眼美國國旗,特別是巨幅、巨資、定製的國旗,再次感嘆美國愛國主義的無處不在。

但是如果換成中國國旗,又有人會說洗腦、思想教育。

(編者注:再次諷刺國內的公知群體)

四:真實美國一角的爭論

洛杉磯露天隔離點啟用,建在停車場,一人一車位,空間夠大,旁邊有補給,收留流浪漢。

洛杉磯是美國第二大城市,無數流浪漢沿街乞討,住紙板屋和塑料棚。

美國的流浪漢原因: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生活方式和個人自由。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截圖證明)有人批評我(作者):只瞭解美國的一角,能扁美國就扁,跑美國幹嘛?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回應:

1. 任何人寫作都是選擇性的;

2. 我和批評我的人,說的都是事實,都是部分事實;各方面都看,就完整了。

3. 劉瑜、林達等只說了美國的一面(好的),我才說另一面(不如意的)。

4. “只瞭解美國的一角”,證明也是真實存在的一角。

5. 拿了美國留學獎學金的人,一直說美國好,不過是“拿人手短,受惠說好話”。

6. 希望中國的非洲留學生也說中國好話,這就是國家戰略了。

有網友支持作者,批評批評者:

1. 喬木想要記載的,是真實的美國社會,而非上層精英的後花園。

2. 他們(批評者)不得不承認,喬老師寫的是美國的“一個角”。劉瑜等不遺餘力去解析和描述美妙的“另一個美國”,為什麼有人記錄另外“一個角”,他們表現得如此反感

3. 因為怕動搖了她自己顱內建構的美利堅伊甸園。一個人開始不相信一樣事物時,是最怕空氣突然地安靜和朋友突然地特別提醒的。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編者注:這裡的爭論,其實跟方方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爭論差不多。方方和方方的支持者,批判了社會一輩子,突然出來一群人,還特別是年輕人,告訴他們中國有另外一個角;他們就抓狂了,其實也是害怕了。)

五:美國不只是詩性和童話

我的日記,提供看美國的一個角度,是個補充。

劉瑜、林達寫美國,對讀者影響很大。

問題在於,中國人看美國,是由於對現實不滿,用美國作為改進的參照。

但真正在兩國定居的人,會對中美進行比較,得出不同於劉瑜、林達那樣詩性和童話般的感受。特別是最近3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

書的內容都是有選擇性的,市場發售的書要迎合讀者,特別是要成為暢銷書,作者的定位和標籤就是這樣。

劉瑜和林達,講一個優美、溫情、民主的故事的時候,忽略了美國另一面:美國英語媒體大量報道的、作為居民感受到的不公、不義、不易。

美國言論自由,媒體私有,允許報道這些事。

相類似,如果忽略中國的問題,也有溫情、溫暖、溫馨的人和故事;但這些不是中國的全貌。同樣,劉瑜和林達,只關注美好,也不是美國的全貌。

(編者注:作者比較委婉地指出了劉瑜和林達“粉飾美國”。)

喬木《美國疫情日記3:生命》三次諷方方日記 揭劉瑜林達粉飾美國


六:人人都有一瞬間的平等

有人把我的日記和別人比較。我們完全不一樣:沒有作協發工資或退休金,更沒有什麼級別待遇、媒體稿費;我就是獨立寫作,在美國也沒有醫生朋友,不怕極左分子。

我不是寫小說的,我是新聞學教授出身,只記述、寫事實;不煽情,少評論,讓讀者判斷。我還是學者,有理有據,用心盡力。

(編者注:作者第三次諷刺方方)

有人問我收到多少打賞,其實很少。寫作辛苦,產出不易,一切看網友了。

美國疫情導致公司一個月沒開張,沒有收入。如果繼續惡化,妻子也可能歇業。

美國的緊急狀態目前到6月10日,難熬的兩個月。

最後回到本文的主題和傑斐遜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發現翻譯有誤,應該是造而平等。人胎教不平等、生下不平等,只是在生命孕育的一瞬間是平等的。

又被美國人和公知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