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導語

在古代的時候,我國曾有過一段非常光輝的歷史,那它被周圍的各個小國尊為宗主國。例如曾經盛極一時的漢、唐等王朝,更是達到了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時代。那時的中國不但穩穩佔據著天朝上國的尊貴地位,甚至每年可見萬邦來朝的輝煌場面。勝者為王是亙古不變的鐵律,當時的中國由於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超強的軍事實力而引得周圍小國紛紛自願歸附。

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現如今的朝鮮、越南、緬甸以及日本等在古代的時候都曾自願歸附中國。到了現在,雖然各個國家之間已經開始平等的交流了。但大多數國家依舊能夠正視歷史,大膽的承認自己曾是中國的服用,但有的國家卻妄圖以篡改歷史刪改歷史教科書等方式來拒絕承認自己曾附屬於中國。

這其中最為明目張膽的大概要數日本了,它在現如今發行的歷史教材中大幅度的篡改和刪減當年的歷史,意圖以此來抹掉自己曾經附屬於中國的事實。但歷史要是能夠輕易篡改的話,那它也就不叫做歷史了。儘管日本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地毀滅,自己曾經做過我國藩屬國的歷史證據。但我們依舊發現了許多能夠證明日本起源的歷史資料,而考古發現的禰軍墓的墓誌銘更是將日本的前世今生記錄得清清楚楚。

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禰軍墓的出世

2017年的時候,西安出土了一件特別的文物。根據考古學家鑑定,墓誌的主人名叫禰軍,此人曾是大唐王朝的右威為將軍。墓誌銘中不但記載了這位將軍的生平經歷,甚至還提到了不少有關中、日、韓三個國家的記載。從墓誌銘中我們瞭解到,禰軍原本是中原人但為了躲避五胡亂華時期的戰亂,禰氏家族舉家遷移到了朝鮮半島,並且進入了百濟王朝的官場。禰軍出生之後,在父輩的影響下,一直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因此,他的心中對故土中原有著非常深的眷戀。

唐高宗是統治時期,曾派遣蘇定方率軍攻打百濟國。對於一心想要重歸故國的禰軍來說,這不異於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毫不猶豫發動了叛亂與唐軍來了個裡應外合。你軍俘虜了當時百濟國的統治者義慈王,藉此來像唐朝投誠。投降後的禰軍很快便受到了唐朝的重用,唐朝不但將駐守朝鮮半島的重任交給了他,甚至還委託他作為使者出使倭國。

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日本竟是倭奴國

而且在漢朝的一些史料中,也出現過許多有關日本這個國家的記載。《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奉,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而倭奴國這一國名的來源,則要追溯到東漢時期。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日本的國王派遣使臣到漢朝的首都洛陽進貢,表示自己自願成為漢朝的藩屬國。並且為了表忠心還請求漢朝皇帝為其賜名,皇帝因為日本人身材矮小便將封為倭奴國,而國王也得到了倭奴王的封號。得到封號之後,兩國之間政治是確立了臣屬地位,為此倭奴國還曾舉國歡慶。

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最早的“日本”並非指日本

禰軍的墓誌銘上曾有這樣一段記載“於時日本餘噍,據扶桑以逋誅”。而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百濟國的遺民逃到了扶桑國來躲避懲罰,這裡的扶桑國指的就是現如今的日本。而當時之所以會將其稱之為日本,則是因為唐朝為了區分扶桑國的原住居民和後來逃入的朝鮮遺民。而且在禰軍出使之後,唐朝給日本的國書中,依舊稱日本國王為倭奴王。從碑文記載可知,古時候的日本確實是我國的附屬國。但這也激起了日本部分學者討論,日本學者稱出土的碑文是假的,他們國家名稱,自古便是日本,他們不會承認這個事實。

日本發源何地?考古挖出唐朝將軍墓,墓誌銘碑文顛覆日本歷史

小結

雖然到了民國時期,附屬國一詞已經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但不管歷史如何更改,事實也永遠存在,但是呢好漢不提當年勇,關鍵還是要自立自強,發展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