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成績不好喜歡籃球鞋,約定獎勵的成績差0.5分,這鞋子買不買?

在人間的魚兒


假如孩子的成績達到約定獎勵的分差就一定要買的。家長的信譽不僅僅是要兌現約定承諾,更重要的也是教會孩子守信做人的原則。

假如孩子的成績分差沒有達到約定的成績就堅決不能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約定就是約定,目標就是目標,差0.1分都不可以。


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常常在實際操作中飄搖不定,拗不過孩子,達到目標也獎,達不到目標也獎。

比如,家長與孩子約定要考到90分以上獎勵,但孩子考了89.5。這時候家長為難了,只差0.5分到底該不該兌現之前的承諾?

其中,有一部分家長就會動搖之前的承諾。因為,孩子在不停的和家長討價還價,再加上,家長自己內也認為只差0.5分,並沒有差的太遠,所以就勉強的給孩子兌現了承諾。

殊不知,這樣的獎勵有害無益。

比如說,你報考985重點大學,那麼分數差了0.5分,人家學校會不會勉強的把你錄取?

比如說,孩子的數學考了99.5分,老師會不會說算了給這位同學100分,也就差0.5分,並不是什麼大事。

我的孩子在上五年級時,我曾經和他之間就有過類似的約定。

我答應他,如果他能夠考到全年級前15名,那麼我就給他獎勵一套《老鼠記者》。但事實上,他的成績剛考到了全年級的第16名。

我的態度非常堅決,16名是不行的!因為,我們之前約定的是前15名。雖然只差一個名次,是這不符合我們的約定。可是孩子不甘心啊,在他看來也就只差一名,所以他多次糾纏我說這件事,可最終我還是說服了他。

我告訴他,我們之間的約定還是不變,如果下一次考試你能進入前15名,那麼我一定會兌現之前的承諾。

這其實說到底,是一個信譽、承諾和態度的問題。通過這件事情,不僅僅是要達到獎勵、激勵孩子的目的,更要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教育探微


家長提出的這個問題,反映出兩個問題:

一是既然有約定獎勵,那就照章兌現,差0.005分,也不算是達到兌現獎勵的標準。

二是拿籃球鞋來獎勵孩子,試圖刺激孩子學習上進心,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對於前者,家長如果不能堅持原則,實際上你就抱著差不多就行,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態度,保證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持無所謂的態度。

同時家長還會把低標準,低要求在事關孩子其他方面的利益訴求方面,都體現出來,這結孩子學會信守承諾沒有任何好處。

用給孩子喜歡的籃球鞋作為獎勵,來激勵孩子在學習上進,可以明確地給家長講,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孩子現在籃球鞋已經不少了,不需要買新鞋了,他便失去了為獲得籃球鞋而主動學習的意願,家長怎麼辦?

通過上面的分析,家長可以進行對比反思,至少你要清楚兩點:

一是要讓孩子清楚,爸爸媽媽給你的物質保障需要與你的個人表現掛鉤,要通過你個人努力才能獲得,不要抱著不勞而獲的心態買你喜歡的東西。

二是家長要在管教孩子堅持原則,信守承諾,你們的榜樣作用,至少可以讓孩子向你們學習,今後在做人方面也同樣信守承諾。

總之,一件小事,如果與家庭教育聯繫到一起,家長就會發現處處有教育孩子的時機,只是側重點在哪,需要你們結合事去分析與判斷,圍繞側重點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就能達到讓孩子明事理,知對錯,而後加以肯定與鼓勵,激發孩子上進心和自尊心就可以了。請家長記住,有一種獎勵叫賄賂,你用籃球鞋試圖來賄賂孩子為你而學,這種心態和做法不可取!


寒石冷月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從規則上來看,不應該買!但是,如果不買,勢必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孩子本身成績就不是很好,他能夠遵守你制定的規則,已經算是不錯了。

試想一下,如果這次不給孩子買,到了下次,倘若孩子的分數還不夠的話,孩子勢必會失去信心,又怎有心情再去好好學習呢?

如果這次給孩子買了,你不妨這樣做:

【1】與孩子好好溝通,先試探孩子的底線及心理變化過程;

如果孩子“願賭服輸”,表示下次要繼續努力的話,那麼家長不妨暫時將錢收起來,看孩子下次的表現。

如果孩子流露出不高興的神態時,家長可試探性地問道:“那你說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不出聲,就表明孩子很想得到籃球鞋,只不過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出口。

如果孩子直接說:“這次就買吧!就差0.5分而已。”這就說明孩子跟你的關係還不錯,他也十分想要得到這雙籃球鞋。

【2】家長可講一個關於“信守承諾”的故事給孩子聽。家長邊講,邊觀察孩子的舉動。

信守承諾的故事有很多,家長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隨機選一個。

比如“曾子殺豬”、“一諾千金”、“一飯千金”的故事······

【3】講完這個故事後,聽聽孩子的看法。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很慚愧,往往會默不作聲,性格開朗點的,或許會直接說出來。

如果孩子聽這個故事,覺得很不耐煩,則說明他比較反感“雞湯式”的教育方式。

【4】家庭教育,要因人而異,不可死板!

孩子愛打籃球,說明孩子熱愛運動,熱愛生活,性格往往活潑開朗。

孩子愛籃球鞋,說明孩子很愛籃球,說明他的心思有大半花在籃球上。孩子成績差,則是最好的說明。

孩子能遵守你制定的規則,說明孩子即想得到籃球,又願意聽話,勇於拼搏,與約定獎勵成績只差0.5就是最好的說明。


針對孩子目前的現狀,再加上孩子處在青春期,老穆建議你,買!但同樣要做好一系列的教育工作:

A、這次破例給你買,是對你之前努力的肯定,希望你繼續保持;

B、與孩子達成一致,下次爭取考出更好的成績來;

C、愛籃球沒有錯,但不要痴迷,否則會誤了學業。

D、如果你將來想從事籃球事業,首先成績得好。



【結束語】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看似簡單,只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就可以了,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因材施教,萬不可墨守陳規,按部就班,否則,難以教出好的孩子來。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那天在班車上聽同事說,她頭一天跟上一年級的兒子約定第二天考試要是得了一百分,就給他買一套奧特曼的卡片。

結果那天中午孩子打電話來說:媽媽,我只考了99分,你還給我買卡片不?同事一邊說一邊笑,覺得孩子可憐又可愛。



我當時想,要是我女兒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給她買嗎?

記得女兒小時候,我們約定了,每次去超市只能買一件她喜歡的東西。她每次都做到了,而且有時候她有兩件都很喜歡,我說只能買一件,她會很乾脆地拿起一件,說,那我就要這個。

有一次,我把兩件都給她買了,她高興得跳了起來,那樣子,就像我們中了彩票一樣高興。

題主說孩子成績不好,約定成績獎勵籃球鞋,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獎勵,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其實這就像我們校長要是給我們定個科研目標,到年底達到多少分就給獎勵的話,老師們一定會幹得更有勁更有奔頭。這個過程,無形中讓老師想辦法,也提高了科研能力,一舉兩得的事。

所以,我並不反對用物質獎勵去激勵孩子學習,因為,初中生這個階段,還不像大學生或成人知道是為自己學習。用一定的外因去推動,也許好過喋喋不休的說教。



孩子喜歡籃球鞋,他一定是個愛運動的孩子。有了這雙鞋,他在課餘和週末時間去打籃球,既鍛鍊身體又提高籃球水平。這不也是一舉兩得的事嗎?

我有見很多孩子跟家長約定,要是期末考得好,就買一個高級的手機,假期裡面光玩手機了。跟這樣的孩子比起來,題主孩子的這個要求真的很好,不忍心拒絕。

明天就去把籃球鞋買了吧,給孩子一個驚喜,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不是用分數換來的,而是與以前相比他的努力換來的。



多給孩子鼓勵,下一次,他能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


英語老師Minnie


我認為該買,如果孩子已經盡力,只是因為這0.5分買不了他心愛的籃球鞋,豈不是讓孩子過度失望,認為再多的努力也經不起一個小小的失誤,但是買的時候要繼續和他約定好,讓他認識到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父母也喜歡用買東西來鼓勵我學習,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承諾我的期末考試,如果我語文和數學都能考到80分以上,就給我買輛新的自行車。所以那段時間我特別努力,起早摸黑的背課文,認真的完成家庭作業,但那時候可能學習方法較少,到了期末考試數學卻沒有考到80分,考了78分,差了2分,所以父母沒有給我買自行車。那個寒假我就徹底墮落了,人都心事重重的,認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卻達不到自己的目標,那繼續努力有什麼意思呢?或許父母后來看到了我的心思,過完年開學的時候,給我買了一輛新的自行車,並告訴我說是額外的獎勵,目的是要求我這個學期能提高成績。嚐到甜頭的我,那個學期學習特別努力,像換了個人一樣。

買鞋子的目的是什麼?

0.5分對於升學考試來說很重要,但對於孩子的努力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這個0.5分不應該成為父母對孩子激勵的缺失,要知道你給孩子買籃球鞋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通過激勵,讓孩子克服過去的惰性,讓他把成績提高上來。

如果不買籃球鞋會是什麼後果?

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如果這雙鞋子不買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孩子考試差了0.5分,他自然口頭上不會提什麼要求,但是實際上他心裡是非常失落的,甚至是崩潰的,他會不停的內疚和責備自己為何那麼粗心,這種內心的煎熬,我不認為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往往過多的內疚,會讓他們進一步認為自己缺乏智力和能力,在學習上會變得極度不自信。有些偏激的孩子甚至會直接放棄再次努力學習,尤其是你家孩子本身學習就不好。

激勵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或許在父母看來,規矩就是規矩,說好的分數你差了0.5,如果給你買了下次就沒有規矩了,可能下次差5分也會提要求了。其實這種想法不對,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給孩子買鞋子的同時告訴孩子:這是對你努力的肯定,但你離預期還差很多,給你買這雙鞋子不是因為你的分數我滿意了,而是你最近的努力學習的表現讓我滿意,希望下次能憑表現和成績一起證明自己值得父母給你的這雙鞋。

所以,我認為這雙鞋必須買,買了你家孩子或許會有更大的改變,不買則可能會讓孩子喪失學習自信,甚至是進入自暴自棄的局面。


美蛙英語


初中的孩子成績不好喜歡籃球鞋,約定獎勵的成績差0.5分,這鞋子買不買?

單從分數的角度來說,堅決不買。約定就是約定,規矩就是規矩,但從孩子表現的角度來說,可以根據情況家長做出抉擇。畢竟孩子處於青春期,家長做出決定一定是要有方法的。

為什麼說從分數角度來說:“堅決不買呢?”

學習本來就是孩子的事情,努力考出一個號成績,本來就是孩子該自己制定目標爭取的事情,當孩子拿籃球鞋跟你談條件的時候,孩子的立場就變了,我是在為爸爸媽媽學習,我是替你考試的。所以考得好了的話,你該給我獎勵。

看似獎勵,實際上師孩子在跟你做交易。事先約定,那麼就必須遵守承諾和規則,絕對不可以違背。

這個也是教會孩子將來成長中必經的一課,走入社會,遵守約定和規則,這個是一個基本。在做出承諾的時候,就必須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通過這個不買鞋,讓孩子明白這個立場和和規則,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假若孩子來和你談條件:”爸爸,你看,我還是努力了,差了0.5分,是因為我粗心,是因為……“

”孩子,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你說的那個理由也非常充分,我很認可,但是我還是不能夠給你買鞋,結果是沒有達到我們的約定。鞋還是不能降低標準給你?“

我們都知道,我們一生當中面臨這樣的事情非常多,甚至比這更殘酷,有些大考,可能0.1分的差距就與成功失之交臂。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真的非常非常的渴望這雙籃球鞋,你也觀察,孩子確實也認知到這方面的錯誤的話,立場正確,且真的很努力學習的話,還是考慮給孩子獎勵這雙籃球鞋。

這次是真正的獎勵,獎勵是有充足的理由。

1.孩子,我看到了你這段時間努力學習的行為了,當你努力的時候,你就有了很大的進步,實施證明,只要你足夠努力,你是會有好結果的 。如果你保持這樣的努力學習,那麼你完全有可能成為學霸哦。

鞋子今天依舊獎勵給你,獎勵給你努力的行為。

獎勵的是行為,不是結果,孩子可以看到你對孩子的關注點,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去修正自己的行為。

2.獎勵你的進步

孩子雖然離約定的分數只差了0.5分,但與之前相比,真的是很大的進步。你進步了,我為你高興,也祝賀孩子取得的進步,所以我也獎勵你。

孩子會知道,你其實是真的愛孩子,也真的在關注孩子。這個愛是真實的,會消融一些之前和孩子的誤解。

當然:這個是要建立在孩子真的又所付出的情況下,要看孩子的這一段時間的表現,如果孩子本身那個分數很容易達成,孩子也沒努力,老樣子的話,那麼這個鞋肯定是不能夠買的。

也堅決不能夠說:”因為只差0.5分了,所以我還是決定買鞋給你!“如果在原則上有所退步的話,那麼孩子知道,有無限制的底線可以退,那麼未來你永遠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在孩子學習的路上你會非常的被動。

總之:家長對於初中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會經常沒有原則的妥協,就害怕孩子鬧。孩子鬧,是因為他知道你的軟肋在哪裡。道理講清楚,原則堅持住,那麼不用擔心孩子會鬧,青春叛逆,不代表不講理,而是你講的是否有道理,你能夠堅持原則嗎?

左手規矩,右手愛,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這個平衡規則,孩子問題壓根不是事。

其實這個不是買不買籃球鞋的事,孩子未必真的在乎,在乎的是你堅持什麼,你給予孩子的教育是什麼,你能否真的能夠教育得了他。


教大育小


這還真是個難題,給買吧,沒有完成規定的任務,現在給買了,以後再製定什麼目標都不會努力完成了;不給買吧,孩子確實努力了,也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如果這次努力了沒給買,下次一定不會努力了,孩子會認為,努力也沒用,差一點都不給買。這個問題真是值得深思。

按照我的一貫作風,我是說話算數的,規定就是規定,差一點都不行,覺得委屈,是你努力程度不夠,怨不得別人。

另外,只差0.5分,下次肯定會超額完成任務,籃球鞋已經就在眼前了,只是時間問題。

我教初三畢業班時,我們有獎金,但是前提是必須完成學校制定的升學目標,達到了,有個基礎獎,超過多少,獎金增加。

我記得我們那一學期學生素質偏差,學校還按照以往標準制定方案,有的老師就提出異議,你的蛋糕是挺大挺誘人,但是不能讓我們可遇不可求啊,我們怎麼努力都完不成任務,那就不努力選擇放棄了。後來領導徵求大家意見,適當降低標準,讓大家在努力的前提下都能獲得這份收益。

我的意思是說,制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太高,要讓孩子努力後儘量完成,努力了還沒完成,孩子沒信心了,你的境地也尷尬了,給買鞋有毛病,不給買也有問題,好事讓你給弄砸了。

這次絕對是家長的問題了,孩子已經盡力,那就滿足他的心願吧,下次定計劃時,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太高,也不能過低,不能太輕鬆拿到,努力了也一定有希望。

家長們,您說呢?有想法請留言。


元氣女神


物質獎勵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手段,不過我認為用物質獎勵是把雙刃劍,用的好了,孩子成績可以提高,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拿這次考試成績來說吧,孩子努力的結果是離約定的成績差0.5分,不給也說的過去,不過我更建議給孩子買個想要的籃球鞋,也是對孩子前一段努力的肯定,也是鼓勵孩子繼續努力。

與孩子交流,從關注孩子興趣開始

孩子成績不好但是喜歡籃球鞋,可以以籃球鞋為突破口,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家長與孩子聊興趣的時候,一般孩子是感興趣的,只要我們表現出對孩子興趣的熱情,尊重,不對此表示輕視,慢慢的就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如果問孩子是否會和父母分享你感興趣的事物時,孩子一般會說:“他們才不會關心這個的,他們只在乎成績。”事實也就是這樣,我們永遠把成績放在第一位,想去阻止一切看來影響學習的事情,結果激化親子間關係,而且也沒得到父母想要的結果,其實不防通過孩子的興趣來架起一座心靈之橋,從能坐下來好好交流開始。

所以說,建議給孩子買個想要的籃球鞋吧,告訴孩子,這是對你努力的肯定,而不單單是因為成績,只要努力了就好。


然規教育說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類似的情形。

今天剛剛考完期中試,考試前,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就告訴學生,好好複習,你們有考滿分的潛能。學生就問我:“如果全班都考滿分,老師你請我們吃飯行嗎?”我說:“可以,你們努力吧!”我知道,全班考滿分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但是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即使不能全班考滿分,我也願意獎勵學生。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的是家長或者老師的認可,而不是什麼獎勵。這幾天,看著學生之間互相背題,我還真的有點小感動呢。

在這件事上,如果不給孩子買籃球鞋,家長一定覺得自己遵守規則,也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甚至有的家長一定認為 ,不給孩子買籃球鞋才會激發孩子努力的動力。

但是孩子是什麼心情呢?沮喪、遺憾、失望,甚至覺得自己如此付出和努力依然不能如願所償,所以可能下次不去努力了。

所以,獎勵孩子不一定完全達到之前商量的標準,規則是人制定的,可以變動的。

同時,家長獎勵孩子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買籃球鞋,而是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只要達到努力的目的,家長完全可以為孩子買,不必搞教條主義,要靈活運用,同時可以告訴孩子,這次你還欠0.5分,下次考試你要加倍還給我,這樣孩子不僅開開心心,還可以激勵孩子為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學習。豈不是兩全其美!

因此,凡事要看我們這樣做是否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只要有利於激發孩子成長的,即使修改規則,也問題不大,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在今後做事不教條,會靈活解決問題。


中考政治劉老師


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他的學習問題,更多的還是做人的問題,比如說這一個題目中就涉及到信守承諾的問題。

對孩子來說,你怎樣教他信守承諾?家長首先跟孩子做到信守承諾,我跟你說的話說一不一是一說二是二,做到的就兌現,不做到的不能兌現,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既然給孩子約定的成績,我相信那個約定的成績,一定是家長認為孩子努力一下可以做到的。但是現在他還缺了那麼一點,雖然缺的不多,但畢竟沒有實現目標,對於家長來說,你可以口頭鼓勵他再接再厲,但是其他的允諾的物質獎勵或者別的獎勵可以暫緩。

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暫時再給他另外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需要在現在的這個基礎上再往上加碼,就按照現在這個目標,再給他一次機會,如果他下次兌現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獎勵來給他兌現,這樣的話,既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讓他覺得我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是有希望的,而對家長來說,你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也讓孩子看到希望,這才是教育應該有的辦法。

孩子家長跟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原則是不得丟棄的東西。而且我認為很多時候原則往往是最重要的東西,很多家長經常是在孩子面前失了原則,結果導致孩子越來越鬆動,越來越跟你討價還價,最後到了家長無法管教的程度,因為你一讓再讓,因為你沒有原則把控,所以這個題目中我認為是不應該獎勵的,而重新設定一個目標,給他努力一下,這種方法可以用來做緩兵之計,讓孩子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效果會比較好,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