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近日,不少地區陸續公佈了當地各校的開學安排。現在,已有天津、湖南、吉林、安徽、四川、福建、廣西、山西、貴州、青海、新疆、陝西、雲南、西藏、內蒙、海南、江西、寧夏、遼寧、江蘇等20個省市(自治區)明確了各自的開學時間!


4月,我們或將迎來2020年的開學熱潮!


家長應該好好利用開學前的這段時間,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習慣不僅對孩子新學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習慣還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範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從小養成好習慣,優良素質便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


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學習,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即將開學,爸爸媽媽應該先抓孩子的習慣,再談成績,下面這12個好習慣,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網課期間,有的學生竟然還與自己的老師起了衝突,甚至還隔著屏幕出口不遜。不尊重、欣賞自己的老師,只知道一味地抱怨,這樣的學生如何才能專心向學?因此,爸爸媽媽要培養孩子尊重、欣賞老師的習慣,適應老師的教學。當發現孩子有不尊師的苗頭,一定要趁早阻止!


2.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在家上網課,孩子比平時更容易分心。因此,家長要提醒孩子在課堂上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5.善於提問的習慣。


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居家學習期間,孩子和同伴的交流較少。家長可以利用網絡為孩子創造溝通的渠道。雖然孩子問的很多知識,家長都教。但同伴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更能激發孩子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7.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


這些不良習慣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所以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告訴孩子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方法。


8.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生要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9.反思的習慣。


習題做完之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五個層次進行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種習題?想一道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答錯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10.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的過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複習是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


每天儘量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複習。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


11.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讓孩子平時把有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記下,經常看看,也可以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客觀評價的習慣。


孩子應該從小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好習慣要逐步養成


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孩子告別。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


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


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


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


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


二、控制時空,學會約束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孩子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孩子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不讓一日虛度,不讓一時空耗。


在空間上,在日常學習的空間內少放置與學習無關的事物,比如遊戲機、電腦、手機……


三、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在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偏離的情況,要立即作出調整。


比如,發現孩子的字寫得不規整了,發現孩子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發現孩子躺著看書、看電視了……立即作出調整。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對於孩子來說,養成一個好習慣是特別重要的事。那麼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具體應該做些什麼呢?


下面總結了一些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培養的好習慣,家長們可以參考。


針對小學1-2年級


1.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初步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外出、回家主動與家人打招呼;見到師長同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主動問好;不說謊。


3. 按時上學,積極學習遵守校規、班規和家規;公共場合能夠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購物、乘車自覺排隊。


4. 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努力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樂於探索求知,養成讀書習慣。


5. 養成早睡早起習慣;講究衛生,衣著乾淨整潔,學會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齊。


6. 讀、寫、坐、立、行姿勢正確;飲食衛生,認真學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樂觀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7. 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水龍頭隨手關緊,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


8. 學會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嘗試體驗公益勞動,瞭解志願者和志願精神的內容。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針對小學3-4年級


1.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聲音洪亮;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關心父母健康,聽從父母教導;禮貌回答老師的問題;與同學互相幫助,文明交往;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好;說話和氣、耐心傾聽,衣著得體,舉止文明。


3. 學會用班規、校規解決小糾紛;遵守規則,活動有秩序;遵守交通標誌、標線和信號燈。


4. 課前做好準備,上課認真聽講,細心觀察,勇於提問,按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一定自主閱讀能力。


5. 按時作息,合理飲食;愛惜、保護環境衛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 有生活安全常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初步的安全自護能力,懂得生命的寶貴。


7. 主動學習勞動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錢,節約用水、用電,愛惜糧食;保護環境,學會垃圾分類,善待動物、愛護植物。


8. 關心學校、社會,積極承擔班級勞動;瞭解志願者服務內容,熱情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樂於助人,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針對小學5-6年級


1. 尊重國旗、國徽、國歌,瞭解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喜歡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物,崇敬英雄模範,學習好榜樣。


2. 主動與父母交流,禮貌回答問話;理解和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誨,知錯就改;尊重同學,與同學真誠合作、互助;對待客人友善得體,熱情大方。


3. 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參觀、出遊守規則、講秩序,文明觀賽;根據老師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健康使用互聯網。


4. 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計劃性強;能夠獨立思考,善於提問;愛好廣泛,樂於科學探索,積極發表見解。


5. 飲食起居有良好習慣,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做事有計劃、講效率;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6. 合理飲食;養成鍛鍊習慣,培養運動興趣;珍愛生命,遇到困難和挫折積極面對,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7.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珍惜勞動成果;自覺節約資源,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熱愛和尊重大自然。


8. 熱心公益,初步具有擔當意識和勞動能力;積極參與孝親、尊師、敬老、愛幼、助殘等志願服務,樂於承擔班級、校園、家庭、社區義務勞動任務,具有社會責任感。


「小學·教育」4月開學,先抓習慣!1-6年級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學走路,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紮實,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孩子成長的路上,良好的習慣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使孩子受益終身。


趁著還未開學,家長快抓緊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吧!讓孩子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