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除了關羽真沒有人能殺華雄嗎?

思維杜鵑


《三國演義》裡,關羽“溫酒斬華雄”是小說中著名的橋段,那麼當時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殺得了華雄嗎?那得先給華雄的武藝一個定義,再分析十八路諸侯的其他武將水平,才好對比。



首先是華雄:華雄當時自告奮勇出戰十八路諸侯時,董卓的態度是欣喜,呂布的態度是默認,所以華雄可能是西涼軍僅次呂布的武藝存在。再看華雄的戰績:只帶五百兵秒殺鮑信之弟鮑忠;和孫堅兵戰,幾回合平手,被李儒火燒對方後營打斷;孫堅兵敗,連發兩箭被華雄躲過;祖茂林中埋伏華雄,被大喝反殺;華雄關下挑戰,袁術驍將餘涉不三合被斬;韓馥上將潘鳳去不多時,也被華雄所殺;所以,綜合華雄的表現,能秒殺弱一流的祖茂,強二流的餘涉和潘鳳,武藝應該在強一流左右。



再看十八路諸侯:首先盟主袁紹,手下最厲害就是“河北四庭柱”,但是超一流顏良和文丑沒來,否則正如袁紹所說“若一人在,何懼華雄”。但是,顏良文丑要斬殺華雄,也需要二十回合以上,參考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而華雄實力和徐晃差不了多少;另外兩個河北四庭柱之高覽和張郃,應該短時間能平華雄,但是打到底,恐怕還是會輸;除此之外,參考《第七回》袁紹和公孫瓚的戰鬥,趙雲離開袁紹來投公孫瓚。因此,此時趙雲也有可能在袁紹陣營,所以,以初出茅廬,六七十回合平文丑的趙雲,要殺華雄,也是沒問題的。但是,趙雲地位低微,沒有機會和華雄直接面對了。

曹操:此時兵微將寡,僅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六將。夏侯淵,李典,樂進,曹仁屬於一流水準,勝不了強一一流的華雄,可以和華雄一戰的只有夏侯惇和曹洪。夏侯惇此時也是初出茅廬,幾回合便被呂布打敗,又還沒開發出兵戰平名將的技能,所以也不是華雄對手;曹洪情況差不多,四五十回合阻擊馬超是之後的事,鼎峰時也是一流上的到強一流的水準,此時也非華雄敵手;



公孫瓚:公孫瓚手下的猛將不多,所以常常自己上陣,比如虎牢關之戰,公孫瓚和呂布交手不到十回合就敗走,所以最多隻是平華雄;依附公孫瓚的劉備三兄弟,關羽不用說了,張飛上陣肯定能殺華雄,只是可能不像關羽“溫酒殺”如此迅捷,而且也沒有如關羽斬殺名將的屬性,所以大概二十回合內。但是,張飛如果發動“獅子吼”的技能,十回合左右便可陣殺;



馬騰:在小說裡,馬騰也是十八路諸侯之一,但是存在感非常小,無論是商議或者作戰都找不到馬騰的身影,再加上地緣關係(涼州),恐怕馬騰有沒有到場,都得存疑?那假設馬騰到場,馬超由於年紀小都未必會帶來,所以可以忽略。順便提一句,假如此時馬超年以十七,殺華雄輕而易舉,因為馬超最鼎峰恰恰就是年少,心無旁騖之時;

其他的諸侯能敵華雄恐怕找不出幾個,更不要說斬殺了,比如袁術部將紀靈,雖然和關羽打過三十回合平手,卻明顯是關羽留手,大飛熊分析過,不作準。後來紀靈遇到張飛,十回合加獅子吼被刺死了,遇到華雄最多短時間打平,最後還是會輸;還有孔融部將武安國,和呂布交手十回合被刺中手腕,應該說實力不差,但是畢竟武安國不能如夏侯惇,公孫瓚一樣全身而退,所以,武安國或許能長時間平華雄,結局一樣會被打敗;

綜上所述,當時除了關羽,顏良,文丑不在場,馬超在場存疑,那麼只剩下張飛,趙雲(大概率在場)可殺華雄。


大飛熊騎士


正史上華雄是和孫堅作戰時別殺,所以這個問題明顯問的是《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遇到華雄時,誰能斬華雄。當時除了關羽,張飛,其他夏侯惇、夏侯淵、張郃等人都未必打的過他,最多隻能戰平,更不要說斬殺華雄了。

華雄是董卓手下的猛將,他在《三國演義》出場時間不長,不過表現相當不錯,先後斬殺了聯軍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將。這裡四人裡雖然大多隻是徒有虛名,實際水平一般,比如上將潘鳳,不過也有武藝不錯的,那就是祖茂。

祖茂是孫堅手下的大將,和程普、黃蓋、韓當並列。程普、黃蓋、韓當在此後都有不俗表現,特別是程普,和太史慈都能打上三十合不分勝負,三人的水平在演義中強於于禁等人,接近一流水平。

祖茂即使保守估計不如程普他們,也相差不會太遠。但是在面對華雄時,祖茂卻在偷襲對方的情況下被反殺,連一合都擋不住,直接被一刀劈於馬下。顯然華雄的武藝還要比程普等人強不少,極有可能在太史慈之上。

而太史慈面對張遼這樣的猛將都可以戰成平手,其武藝非常了得。此時諸侯聯軍中袁紹手下的顏良、文丑武藝倒是比太史慈強不少,不過不在身邊。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夏侯淵和太史慈水平相當。韓馥的部將張郃並未提到是否在場,不過他武藝和夏侯惇等人也差不多。顯然他們也未必是華雄的對手,最多能打平而已,無法殺死華雄。

所以聯軍中有把握擊敗華雄的,除了關羽也只有張飛了,其他的武將遇到華雄能打平就不錯了,大部分都是被砍的份,也難怪後來都沒人敢上了。


不沉的經遠


在正史中華雄是被長沙太守孫堅斬殺的。

初平二年,孫堅率大軍進攻洛陽城,但是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也不可能成功。這時,孫堅軍也是疲勞飢渴難耐。

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又令人傳佈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來襲。胡軫聽到此消息,全軍大亂潰敗,部下督華雄被孫堅斬殺。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第一次出場斬將是在汜水關戰役中。當時18路諸侯一同討伐董卓,董卓派手下華雄到汜水關出戰18諸侯。戰前,華雄曾向董卓保證: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雙方開戰後,華雄的表現確實不俗,連斬了鮑忠、祖茂、俞涉和潘鳳等十八里諸侯的四將,一下子把眾18路諸侯給鎮住了,再也沒人敢出戰華雄。

此時關羽站了出來說:我可斬華雄,袁術以關羽是馬弓手為由不讓他出戰,但是曹操抱著讓關羽試試看的態度同意讓關羽出戰,結果關羽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

當時除了關羽之外,至少還有張飛、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樂進等6人都可以斬殺華雄。

張飛我們就不用多說了,他的武力值甚至要高於關羽,張飛也是三國演義中單挑呂布次數最多的人,他能和呂布打100多個回合,斬華雄自然不在話下。夏侯惇也曾和呂布多次交手,雖然他的武力值沒有呂布高,但是斬個華雄還是綽綽有餘的。

夏侯淵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雖然他是被黃忠所殺,但黃忠殺夏侯淵和關羽斬顏良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偷襲斬殺,如果真的正面對戰,黃忠並不一定能斬殺夏侯淵。

曹仁更不用說了,一生戰功無數,他最出彩的戰績是樊城之戰。當時關羽水淹七軍,名震華夏,嚇得曹操都要遷都。但是曹仁卻能抵住關羽的進攻,而關羽計謀用盡,也沒能打下樊城,曹仁這樣的猛將,斬個華雄也是不在話下。

曹洪曾經和馬超大戰了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華雄肯定也不是他的對手,而樂進和張遼、徐晃等人都是五子良將,那麼他們的武力值自然也低不了。

張飛、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樂進這6個人隨便拿出一個來,都可以在汜水關戰役中斬殺華雄。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突出關羽,故意不讓他們六人出手,所以才只有關羽溫酒斬華雄。


公元前


諸侯會盟討姦凶,汜水關前戰華雄。

雲長停盞逞英勇,還有誰人可稱雄?

汜水關一戰,關羽溫酒斬華雄,威震十八路諸侯,這是《三國演義》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關雲長天下聞名,正式跨入超級猛將的行列。

當時袁紹麾下的顏良、文丑兩員猛將不在軍中,袁術帳下的紀靈也許在場,但也萎縮不出。那麼,在盟軍中還有誰能具備斬殺華雄的實力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張飛就在當場,他絕對有挑翻華雄的本事。那麼就奇怪了,張飛素來悍勇敢鬥,每次打仗都衝鋒在前,他為什麼不首先出馬迎敵,而要讓關羽出戰呢?

原因很簡單――張飛根本就不想出戰華雄。張飛這個人其實心胸比較狹隘,他特別記仇。他不出戰華雄,是記了孫堅的仇。

大家記得,桃園結義之後,三兄弟先是投在涿郡太守劉焉帳下效力。黃巾軍來犯涿郡,三兄弟率領人馬迎敵,大興山一戰,張飛一矛挑翻敵軍副將鄧茂,關羽刀斬敵軍主程遠志,立下了首功。

隨後在曲陽之戰中,張飛又“戰不數合”,一矛將“地公將軍”手下副將張寶挑落馬下,再立新功。在戰鬥中,劉備還射傷了張寶的右臂。

儘管三兄弟屢立戰功,但也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他們在行軍途中救下了被黃巾軍追殺的董卓,董卓卻因為三兄弟是“白身”,無官無爵而“甚輕之,不為禮”。張飛非常憤怒,他感受到了因為地位低下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劉備的老師盧植因受閹宦的誣告被免職,押往長安,劉備最期待的靠山倒掉了,更使張飛忿忿不平,感覺前途渺茫。

三兄弟到了皇甫嵩麾下,隨之攻打在宛城中負隅頑抗的黃巾軍。這時候來了一隊人馬,是孫堅的部隊,他們也參與到了攻城隊伍中來。桃園三兄弟對攻堅不太在行,這次戰鬥就被孫堅大發神威,首先登城斬將,立下了首功,三兄弟只有劉備射死了一個孫仲。張飛看著孫堅在大領導面前出風頭,當然心裡就很不高興。

戰鬥結束,論功行賞,孫堅由於在朝廷中“有人情”,就被任命為別郡司馬上任去了。而劉備三兄弟雖然立功多多,卻被掩沒了功績,閒置起來。張飛更加氣憤,除了痛恨朝廷的腐敗之外,對孫堅也很不感冒,認為他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公孫瓚率兵前去赴盟,路上正遇到劉備三兄弟,公孫瓚為劉備的遭遇感到不公,又見關羽和張飛器宇不凡,問詢起來,得知他們武藝高強,屢立戰功,卻僅僅充當馬弓手和步弓手,感嘆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張飛聽了,覺得自己的大好才能被埋沒了,更加痛恨這不公平的社會。

到了會盟地點,三兄弟因身份低又遭到歧視,張飛心裡更生氣。諸侯們商量討董戰略,孫堅又冒出來了,自告奮勇要充當盟軍的前鋒,在一旁的張飛看到孫堅又來出風頭,舊恨新仇湧上心頭,恨得咬牙切齒,心中默默祈禱老天開眼,讓孫堅這廝出去就馬失前蹄,一頭栽進糞坑裡嗆死。

汜水關之戰,孫堅遭到華雄的偷襲,全軍潰敗,連大將祖茂都被華雄一刀砍了。張飛見孫堅灰頭土臉地跑了回來,心裡那叫一個爽,比三伏天吃了蘸蜜的冰鎮西瓜都痛快,再叫你這廝搶風頭!

隨後華雄乘勝來盟軍寨前挑戰,袁術麾下“驍將”俞涉出戰被殺,韓馥帳下的“無敵上將”潘鳳出戰,“去不多時”又被華雄宰了。諸侯們面面相覷,心驚膽戰,萎靡不振。張飛心中大樂,暗挑大拇指大讚華雄。讓張飛去出戰華雄,想都不要想,他巴不得華雄把這群渣渣們全都劈砍了。

旁邊的關羽見張飛興奮得眉飛色舞,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色,擔心再發展下去,張飛會突然繃不住,當眾爆發出五百分貝的狂笑,於是關羽趕緊制止住張飛的手舞足蹈,立即閃身出列,當眾請戰,一戰成名。

所以說,不是盟軍中沒有兇悍的猛人,而是那廝根本就不打算上。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首先,華雄是孫堅殺的。

羅貫中寫的是小說,為突出主角,給他們加些戲是正常的。


其次,華雄並不一定是最厲害的。只不過,他出場早,一開始氣勢懾人。

按文學手法,得先突出敵人厲害,然後才好烘托主角更厲害。

為增加戲劇性,還得寫出眾人都不敢出戰,唯名不見經傳的關羽應戰,且酒還溫著哩,人頭就提回來了。

所以,按小說的安排,此時能殺華雄者,舍關羽其誰?


從事實上講,能斬華雄者,多矣。張飛、曹操……


錢多多讀文史


有很多人都想殺華雄,孫堅和曹操皆想殺華雄,關羽斬華雄其實是撿了漏,曹操很驚訝也很不爽,殺華雄比的不是武功,而是權謀戰術,爭的是聯盟話語權和地位,證明的才是實力。

斬華雄核心的目標是爭椅子

十八路諸侯最強的是袁紹兄弟,最弱的是劉備兄弟三人,曹操也是剛剛起兵不成氣候,但各路諸侯都有一個私心,就是都想當盟主,或者是爭奪聯盟的話語權,也就是爭奪盟主或副盟主的椅子。因為袁紹最強,所以被推選為盟主,但很多人是不服的,無奈又沒有博弈的砝碼。最慘的是劉備,沒有椅子,只能站著。此時華雄來戰,殺華雄是各路諸侯賺取話語權的機會。所以想殺和能殺華雄的絕非只有關羽一人。

劉備兄弟三人沒有席位,在十八路面前,劉關張需要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而這個機會曹操、孫堅、馬騰都需要。

何時殺華雄是一種博弈

華雄叫陣,關羽要出戰被劉備攔下,第一戰是袁術派的人,第二戰是袁紹派的,結果都戰死。此時在派第三人出戰之前,曹仁想出戰也被曹操攔下。

如果說殺華雄是一個投名狀,那麼何時殺,時機才是關鍵,劉備按住關羽,也是在等待時機,等待十八諸侯派不出人的時候才是對他們最有利的時機。而曹操到算盤也基本是這樣的,曹操是在等待用最少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袁紹袁術兩兄弟那才是急功近利,無奈出師不利,袁紹哀嘆顏良文丑不在。關羽這脾氣能吃這委屈了,關羽一個箭步上來請戰,反被袁術恥笑。在曹操的周旋下,關羽出戰華雄,以馬弓手關羽戰華雄,十八路諸侯都不看好。

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將華雄斬殺,也就有了溫酒斬華雄的美談,當關羽將華雄腦袋扔進了的時候,劉備頭都沒抬,而是穩坐如山。在劉備的眼中,關羽殺華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為此十八路諸侯被震驚,無奈為劉備設置了第19路討伐董卓的軍隊。

殺華雄,不僅僅是對劉備,對任何一個諸侯都是一種成就,所以大家都想殺華雄,但除了關羽就沒有人殺的了華雄嗎,這是未必的。因為對於各諸侯心懷鬼胎,也許是他們的時機還沒到,他們更希望用別人的犧牲去試探敵人的實力。關羽殺華雄,曹操既感到震驚,也感到不爽。

一開始劉備三人被拒在門外是曹操帶進來的,到曹操給關羽說話爭取出戰,曹操並未把這三個人當為人物。曹操記不住劉備的名字一開始,後來叫三位為"壯士",十八路諸侯大部門都是有背景有爵位有兵馬的,只有劉備窮。關羽殺華雄讓曹操意外。

殺華雄其實就是諸侯之間的博弈,誰來殺,誰能殺都影響著聯盟內的地位。而殺華雄並不僅僅只有關羽能做到,相信還會有人。其實華雄只不過是一道菜,殺華雄比的不是武功,而是權謀戰術。


內蒙範兒


有!

華雄其實戰力沒有那麼高,華雄當時斬殺了很多將領,但都不是名將。關羽斬殺華雄看起來很容易,多少有些誇張,但並非毫無道理。

下面列舉能斬殺華雄的將領!

張飛!

張飛的戰力其實挺高,甚至勇猛有過於關羽。

曹操帳下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


走近文化


所謂溫酒斬華雄事三國演義為了神話關羽,杜撰的。真正斬殺了華雄的,事孫堅。

而且給您澄清一下,三國時代事不進行武將一對一戰鬥的,有一對一戰鬥的場次只有呂布和張遼等少數將領。

大家耳熟能詳的對戰環節是和三國演義的寫作朝代有關係的。




娛樂相聲笑長


據《三國志》記載,孫堅殺了華雄。孫堅雖然出身卑微,但他在戰場上非常出色。在《三國演義》中,如果不是袁紹一直對他有所猜忌,不給他任何糧食和飼料,最後他部下的人餓急眼了,製造了內亂,如果袁紹相信了孫堅給他糧食上的供應,他也許早早的就能一刀就殺了華雄。

孫堅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人。東漢末年將領、軍閥,孫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因獲得傳國玉璽被袁紹設計陷害,與劉表作戰時被劉表偷襲,陣亡在戰船上。因為他官至破虜將軍,世人又稱他為“孫破虜”。


潮哥1495582530712


華雄不是關羽殺的,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殺華雄的是孫權他爹孫堅。

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令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復進軍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尋徙都西入關,焚燒雒邑。堅乃前入至雒,修諸陵,平塞卓所發掘。

孫堅很能打仗,打到董卓害怕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