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1951年5月24日早晨6時許,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縣郊的雞公山一帶忽然槍聲大作,隨後安敦山、西北高地也陷入戰火。這不是小規模的土匪武裝暴動,發動突襲者是一支國民黨正規軍,他們迅速攻佔縣郊堡壘,進入城內,於當日上午11時佔領滄源縣政府。激戰中,解放軍至少犧牲了40餘人,由於國民黨軍來勢兇猛,滄源縣城於12時左右失守。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年半後發生的事。1949年12月9日,盧漢起義,宣佈雲南和平解放,隨後遭到國民黨中央軍的反攻,昆明保衛戰爆發。經過十餘日對峙,昆明終於在談談打打中解圍,解放軍於1950年1月接管昆明。與此同時,解放軍主力繼續掃蕩滇省,於1月11日至16日佔領南溪、河口、屏邊,封鎖了中越邊境。1950年1月,在蒙自機場被解放軍攻佔前,國民黨第8軍、第26軍高級將領李彌、餘程萬等人已乘飛機撤退。2月下旬,解放軍基本肅清雲南殘敵。

這樣一算,1951年5月下旬距離雲南全境解放已近一年半,為何會忽然遭到國民黨正規軍大規模的襲擊,滄源、雙江、耿馬、瀾滄、寧江等多縣失守。這支國民黨軍從何而來?又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約1954年前後,緬甸境內準備撤離的國民黨部隊

敗軍入緬,偶然成孤軍

說起來,這支國民黨部隊的“誕生”充滿了偶然性,一切還得從1949年底雲南解放之時說起。盧漢於12月9日宣佈起義後,隨即圍攻昆明的國民黨中央軍部隊主要是第8軍和第26軍。

兩軍經過多日對峙,至12月21日拂曉,先是第26軍自行撤退。第8軍方面,軍長曹天戈獲知餘程萬和師長石補天先後獲釋,但具體情況不明,深恐第26軍已倒戈,於是派人進入昆明城,以函文向盧漢要求釋放第6編練司令部司令官李彌的夫人及第8軍幹部。當時盧漢也派人到第8軍軍部,要求第8軍派全權代表共商起義事宜。曹天戈為圖盧漢釋放人質,佯裝向盧漢提出同意起義的先決條件,最重要的第一條即“立即釋放李彌夫人及第8軍被扣幹部”。對於這些條件,盧漢全部應允。當日,第8軍停止進攻,隨後人質全部獲釋,不過第8軍起義之事自然也沒了下文,他們於26日撤抵蒙自、開遠地區。至此,昆明解圍。

1950年1月,解放軍進入昆明後,發動風捲殘雲之攻勢,掃蕩雲南境內的國民黨部隊。昆明解放後,國民黨軍在雲南的主要據點蒙自很快遭到解放軍包圍,當時擔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的湯堯見勢不妙,以第8兵團(含第8軍、第26軍)司令官的身份下令放棄蒙自,按照其命令,撤退路線為第8軍撤往滇西,第26軍往滇南“轉進”。不久後,26軍在元江遭到解放軍攻擊,傷亡慘重,強行突圍渡江後只好將部隊一分為二,右路以93師師長葉植南率直屬部隊“轉進”,左路則由第8兵團副司令官兼26軍軍長的彭佐熙率軍部等3879名官兵往南撤退,最後沒能與右路取得聯繫,反而在進入越南後被法軍解除武裝並軟禁。

但也有漏網之魚,那就是由國民黨第8軍237師709團組成的殘軍,該團團長叫李國輝,原本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基層軍官,但後來這個名字在金三角地區卻赫赫有名,甚至家喻戶曉。還有撤入緬境的國民黨26軍93師殘部,此時93師師長葉植南等人已搭乘飛機撤往海南,部隊僅剩下400人左右,指揮者職銜比李國輝還低,為278團副團長譚忠。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李國輝,國民黨金三角殘軍的第一位關鍵人物

這支活動於滇緬邊境的殘留部隊很快引起國民黨第8軍的老長官李彌的注意。李彌是雲南省盈江縣太平鄉人,畢業於黃埔四期,抗戰後期就擔任第8軍副軍長,1944年8月與軍長何紹周共同指揮了松山戰役。抗戰勝利後被提為第8軍軍長,參與內戰。1947年3月,李彌升任國民黨軍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淮海戰役爆發後率部參與,幾乎全軍覆沒,僅以身免。1949年,蔣介石決定重建13兵團,仍以李彌為司令併兼任第8軍軍長。9月,李彌率部經瀘州移駐雲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可以說李彌不僅在第8軍中影響根深蒂固,對雲南的情況也十分熟悉。

1950年李彌到中國臺灣後,一面上書蔣介石,請纓前往滇緬邊區收容舊部,一面到處為在緬活動的部隊籌措人馬。中國臺灣當局也認為這支部隊存在於緬境對日後“反攻大陸”有幫助,因而在李彌《入滇計劃書》出爐後,於當年4月15日得到蔣介石的批示。同一天,李彌向“國防部”總長周至柔呈請核准其部隊編制,希望恢復第8、第91兩個軍的番號。但鑑於部隊目前是在別國境內,不宜用正規軍番號,這一請求被變相否決。

將戰火燒進雲南

國民黨殘軍在緬甸境內的活動很快引起緬甸政府之警惕,先後4次派人與李國輝部談判,要求其退回中國境內。然而殘軍回到中國,只有兩條路,一是投誠,二是被消滅,這兩條路李國輝都不想選,於是只能欺負緬甸政府了。談判破裂後,緬甸政府於1950年6月調遣數千精兵,還向新加坡借了6架飛機,在炮火優勢的掩護下對李國輝部進行圍剿。戰鬥從6月16日打響,一直到8月23日結束,前後長達40餘日。戰鬥中國民黨殘軍還擊落了緬甸空軍總司令的坐機,飛機墜毀山區,無人生還。大其力之戰,這支國民黨孤軍獲勝,在緬甸算是實實在在地紮根了。

正是在大其力之戰打響之際,國際形勢風雲突變,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敗守中國臺灣的蔣介石甚至寄希望於此役能發展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讓其能夠趁機“反攻大陸”。不過美國希望將戰爭侷限於朝鮮,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同年9月,美國海軍少將厄斯金率領“東南亞軍援顧問團”訪問泰國,與泰方交涉關於出兵朝鮮事宜,李彌趁機通過駐泰武官陳振熙與美方取得聯絡,請求美方對緬甸的國民黨部隊給予援助,並表示可以讓這支部隊進軍雲南,把解放軍的軍力牽制於大西南,減輕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壓力。

對於李彌的建議,美國原則上允諾給予武器、器材以及經濟支援,但美方擔心直接支援在緬國民黨部隊會違反國際法,因此特意強調,這支部隊必須進入中國大陸國境後,才能展開空投補給。

不久後,朝鮮形勢又發生新變化,1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番號,跨過鴨綠江,參與朝鮮戰事,抗美援朝之役爆發。這樣一來,美方在朝鮮戰場上的壓力的確變大了,對於李彌部隊的支援也便提上日程。1951年3月19日,李彌部隊成功接收這批美援

得到援助後,李彌部隊即開始分配武器,制定“反攻雲南”之作戰路線。5月21日,進入滇境的國民黨部隊發動總攻,以瀾滄為目標,對多個縣城發動攻擊,於是發生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由於事前計劃周密,加上得到了美方的武器資源,攻入雲南的國民黨部隊前期作戰非常順利,迅速攻佔了滄源、雙江、耿馬等縣城,雲南境內遭到國民黨軍攻擊的縣城多達8個。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1953年底,國民黨金三角殘軍首次撤離前,蔣經國親臨視察現場,以示鼓勵。

拉牛山重創緬軍


國民黨殘軍從緬甸大舉入滇很快引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注意,自6月下旬開始,解放軍集結兵力準備反攻。兩軍交戰後,李彌很快發現國民黨軍依然不是解放軍的對手。7月4日,解放軍各部均發起總攻,對南北兩路國民黨軍進行肅清,戰至20日基本將這股入侵的國民黨部隊再度驅逐出境。

1952年夏季,李彌部隊再次組織了對雲南的“反攻”,因解放軍已有防備,無功而返,但這兩次襲擾也讓西南方面的解放軍感到不勝其擾。

李彌在緬活動可謂遊刃有餘,不僅得到撣邦土司政權的支持,同時還與分佈在克倫邦和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的克倫族人建立合作關係。1952年冬季,撣邦土司政權因不滿緬甸政府取消土司制度而欲反抗,李彌乘勢協助撣邦土司,準備在興威召開“中緬土司大同盟”大會以反緬,但此時走漏風聲,被緬甸政府先發制人而取消。李彌部隊的擴張必然越來越多地侵佔緬甸國土,也讓緬甸政府意識到,這支留在境內的國民黨部隊必須儘早解決。

早在1952年1月25日,中國政府正式照會緬甸政府,要求緬方短期內將李彌部隊驅逐出境,並表示中方可以協助共同進剿。緬甸政府不希望解放軍入境,決定自行處理。戰鬥於1953年元月打響,最初是緬甸內戰,政府軍與克倫族叛軍交戰,並很快取得軍事勝利。李彌因為之前與克倫軍定有軍事攻守同盟,有義務救援,同時也擔心緬甸軍鎮壓了克倫軍後會切斷孤軍的海上補給路線,於2月4日下令呂國銓和李國輝自2月8日至10日全面策應友軍作戰。此次緬甸政府軍調集精銳7000人,分南北兩路對李彌部隊進行圍剿,戰鬥全面打響,而其中最具決定性的戰鬥是“沙拉之戰”。

3月11日,緬軍5000人對李彌總部進行圍攻,來勢洶洶,不似此前緬軍之戰鬥力。16日,位於沙拉的李部基地遭到緬軍炮擊,李彌部陸續退守拉牛山。緬軍渡江後暫住沙拉,3日後才完成渡江,於23日繼續進攻,但被拉牛山方向的鄒浩修營所阻擋,戰鬥進行了一週仍未取得進展。

4月1日,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李則芬召開軍事會議,檢討前期作戰並對部隊進行重新部署。當時緬軍駐守在一連串的山頭上,所以在其後戰鬥中,國民黨軍充分運用誘敵深入、迂迴作戰、夜襲等戰術,斃傷緬軍甚多。緬軍本身就缺乏訓練,對於這些兵不厭詐的戰術更無經驗,吃了大虧。緬軍駐守之山頭一個接一個丟失,4月3日,猛畔被國民黨軍攻克,緬軍後援路線被切。6日凌晨3時許,國民黨部隊發動夜襲,將最後一個緬軍山頭攻佔。此役李彌部隊傷亡100餘人,緬軍傷亡則多達500餘人,被俘17人。緬甸政府以軍事手段解決國民黨殘軍問題的計劃落空了,只能寄希望於國際社會來解決。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撤離之前,幾名國民黨將領與“四國聯合委員會”代表一起用餐,喝酒話別

金三角風雲再起

至於李彌部隊,儘管足以應對緬甸政府軍的圍剿,又能以緬甸為基地對大陸西南邊境構成威脅,但其“反攻”雲南的軍事行動本質只是朝鮮戰爭之外的地緣戰爭,這是美國援助李彌部隊的根本原因。然而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已進入尾聲時,這支國民黨孤軍的價值就越來越小。

拉牛山一戰,國民黨孤軍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政治上卻陷入被動。因為緬甸政府在調兵進剿之前的1953年3月25日,就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譴責臺灣當局對緬甸已構成侵略,要求臺灣當局將部隊撤回。客觀地說,緬甸政府這一控訴不過分,而且很正當,臺灣當局也深知李彌部隊遲早會迫於聯合國壓力而被撤回島內。但國民黨並不死心,想在雲南邊境保留這支武裝,於是在6月初作了一個名為“天案”的規劃,擬定從緬甸撤退2000人,其餘的部隊則安排投奔克倫族、蒙族等勢力,等事件平息後又捲土重來。

“天案”出爐時,李彌已經乘飛機回到中國臺灣,並作為這次國際事件的敏感人物而被軟禁。而在緬甸的國民黨軍幹部對“天案”是反對的,他們擔心這樣會給克、蒙等族遭禍,於是另行推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之招牌,宣稱在緬國民黨部隊只是其中一支,並抗議聯合國決議,反對撤軍。哪知道這樣操作反而弄巧成拙,遭到美國的否決。最終迫於壓力,李國輝部等國民黨孤軍只能撤回中國臺灣。撤退從1953年11月7日開始,到1954年6月3日結束,前後長達7個月,據臺灣方面的記錄,此次共撤離6750人。

在最後一批人撤離的前一個月,李彌宣佈解散“雲南反共救國軍”番號,標誌著李彌部隊時代之終結。

這次大撤軍之際,中國也發動宣傳攻勢,成功爭取了2466名國民黨官兵投誠,迴歸祖國。根據解放軍的估計,撤軍之後留在緬北的國民黨部隊大約還剩3800人。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首批李彌部隊官兵登機撤回中國臺灣

被遺棄的棄子

中國臺灣當局實際上只撤回了一部分部隊,仍然留有大量“不撤部隊”。主要有三個部分:馬國俊部、李文煥部和段希文部。這些部隊之所以沒有撤退,各有原因,馬國俊因為駐紮於緬北,距離過於遙遠,根本來不及撤退。李文煥部所打的番號為第3軍,官兵大多數來自當年雲南鎮康縣“自衛大隊”的班底,李文煥也非軍人出身,對仕途也不抱希望,故而不願意撤退到中國臺灣。至於段希文部的第5軍,則是接到中國臺灣當局的密令,要其繼續在滇緬地區活動,還給了段希文一個“龔志松”的代號。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段希文,雲南宜良人,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武漢衛戍司令長官

從這時起,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就三分天下各自為政了,又可稱為“三頭馬車時期”。不過,金三角地區殘軍的利用價值便越來越小,不久後成為不折不扣的棄子,只能自力更生。

1962年3月26日,沒有撤退的國民黨殘軍將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宣佈聯合成立“東南亞反共志願軍”,對現有部隊進行整合,可是因為經濟窘迫之問題無法解決,導致會議的整合決議不過紙上談兵。既然要自謀生路,部隊便開始離散。原本參加第1軍的張書全、梁仲英和呂漢三人率部投靠了金三角地區的大毒梟坤沙,淪為臭名昭著的毒販武裝。值得一提的是,坤沙這個舉世聞名的大毒梟,雖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但一直自稱祖籍雲南大理。早年還接受了基礎的軍事訓練。其依靠毒品崛起後,陸續吸收了很多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

還有一部分殘軍不願跟著坤沙,但困於經費問題,只能依附於與金三角接壤的幾個國家。有仇的緬甸政府是不可能的,那麼只能從泰國和老撾選擇。由原第1軍軍長呂人豪收容的不撤官兵800餘人,志願收編為老撾北部戰區部隊的一個營,營長由呂人豪擔任,下轄兩個連,成為老撾政府的僱傭軍。

泰國政府對於這支部隊一直比較感興趣,早在1961年,泰國政府得知有2000游擊隊(段希文部)在泰,生活困苦時,就擬請美方給予資助,未獲同意。1964年3月,段希文率部遷往泰國北部的美斯樂小鎮,並在此興辦學校,長期駐紮。1970年,泰國發生叛亂,段希文指揮殘軍幫助泰國政府平叛,一戰成名,不僅得到泰國國王親自頒發的勳章,泰國政府還批准殘軍改編,稱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儘管這些殘軍官兵仍然拿不到泰國國籍,但這已經是幾支遺留殘軍中結局最好的一支了,這部分官兵又稱為“泰北孤軍”,直到今天,美斯樂地區的國民黨“孤軍文化”隨處可見,甚至已被開發成旅遊景點。

敗軍之後的殘軍: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如何淪為販毒武裝的?

美斯樂鎮中展示當年段希文部隊的營房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冷戰格局下,地緣政治催生出的悲劇群體,其政治價值遠高於軍事價值,因時局而興,亦隨時局而衰。20世紀80年代,兩岸關係解凍,軍事衝突已不復見,金三角殘軍自然成了中國臺灣當局的棄子,已經沒有人會記得,遙遠東南亞叢林中,還有一支衣衫襤褸的“國軍孤兒”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