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交通廣播4月5日消息(通訊員 徐普查)

他們,聞令而動、不分晝夜,配合有關部門籌建3所黃岡版“小湯山醫院”;他們, 鐵血丹心、不顧生死,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轉運“疫毒”患者298人;他們,主動請纓、不計報酬,為市民配送各種生活物資189餘噸。他們,就是被革命老區黃岡人民稱為“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黃岡消防救援支隊新港大道特勤站!

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鏖戰黃岡“小湯山”

疫情就是命令, 防疫就是打仗。1月25日(正月初一),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啟動改造工程,在48小時內改造成黃岡版“小湯山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為了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改造任務,特勤消防站全體指戰員紛紛請戰。一封封請戰書,一枚枚紅手印,申請參加支隊“119黨員突擊隊”。隊員們不要報酬,不顧生死,一趟又一趟搬運醫療器材,充分發揚特勤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渴了喝幾口礦泉水,餓了吃幾塊餅乾,汗水一次次溼透了衣服,仍不叫苦和累;手傷了,腿扭了,咬牙堅持戰鬥。黨員張文權是二班副班長兼第一齣動駕駛員,原打算春節安保一結束,就請假回家探望癌症晚期的爺爺的他,接到“出征疫情阻擊戰”的命令瞬間陷入兩難,一邊是生命垂危的親人,一邊是刻不容緩的抗疫出征令,咬著牙張班長作出了決定,穿上了防護服隨著隊伍出征,他說:“我是一名黨員,疫情防控,我責無旁貸,崗位就是我的戰位。

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他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黃岡版“小湯山醫院”緊急改造中,冒著被傳染風險,與隊員們搬運200餘件醫療器械和物資到樓層病房。2月17日,正在搬運醫療器材的副班長張文權突然接到家裡電話:爺爺因癌症不幸病逝了。他一時難以接受這個事實痛哭起來……站裡領導得知這個消息後,主動向支隊申請看能否讓他回去一趟,自古忠孝難兩全,張班長認為戰爭年代黃岡老區人民就有“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他強忍悲痛,主動跟領導請示繼續堅守在抗疫第一線,同時積極與家人溝通,不能回家送別爺爺,請求家人理解和支持。他化悲痛為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舍小家顧大家”初心。

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防疫撲火“兩手抓”

“特勤,就是支隊一刀尖刀,承擔社會急難險重的主要任務, 我們要堅持一手抓隊伍內外防疫,一手抓撲火救援準備,全力維護隊伍和火災形勢兩個穩定。”這是新港大道特勤站黨支部在“抗疫”戰鬥時,向全體指戰員提出的新要求。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特勤站每天安排專人對內部食堂、寢室、消防車、運輸車、辦公室等消毒,並先後對黃岡東站、西站、火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定期消毒。同時,為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市傳染病醫院等3所黃岡版“小湯山醫院”巡檢消防設施,排查火災隱患並按照“一所一預案”標準,對轄區“五類涉疫場所”製作防疫處置預案19家,開展預案模擬推演20餘次。

“喂,消防嗎,這裡12樓著火了!”2月6日21時53分,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黃岡赤壁大道幸福建材城對面一高層12樓發生火災,部分居民被困火場,火勢異常猛烈伴有濃煙且正在向上蔓延,如有延誤將會造成更大損失。新港大道特勤消防站接到出動命令立即出動5車20人到場處置。到場後,特勤站指揮員張勇帶領中隊長助理黎獻文、戰鬥員何宇生、魏波進行偵察,並下達命令:人員迅速劃分三組,一組採取外牆垂直鋪設水帶至11樓,做好救火準備;二組內攻搜救被困者、排除火場易燃易爆品,控制火勢;三組逐戶進行疏散,封控現場,救治傷員。被困的15個居民疏散到一樓安全地帶,囑咐他們不要扎堆,保持距離,帶好口罩。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22時25分, 大火被撲滅了,沒有人員傷亡。

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生死線上“逆行者”

“國家需要我們,就算死也有意義”、“病疫無情,人間有愛,人民消防就要為革命老區人民衝鋒陷陣……”。3月1日,市消防救援支隊要成立一支“‘119’轉運病人突擊隊”,主要擔任從大別山醫療中心轉送治癒病人到黃岡中職隔離點進行隔離任務。零距離接近患者,傳染的風險很大。特勤站消防指戰員們得令後,30多名黨員紛紛遞交了“請戰書”,主動申請加入突擊隊。

非常時期,非常任務。3月15日上午,“‘119’轉運病人突擊隊”接到一個特殊緊急任務:從黃岡市大別山醫療中心轉運一位85歲的新冠肺炎痊癒患者老爺爺回家。這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腿腳不方便,有時大小便失禁。在轉運車上老人尿褲子自己還不知曉,消防人員與老人家屬取得聯繫後,特勤站站長巴肖亞雄和二級消防士方德不顧老人曾身患新冠肺炎和身上異味,將其抬下車送到寶塔社區的家。老人住在一棟老式樓梯房三樓,到了單元樓下,考慮到老人腿腳不便極易跌倒,消防人員採取手抬腰背等辦法將老人送回家交給家屬。

老人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用手機反覆播放:“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嘴裡不停叨唸:“謝謝消防指戰員,您們辛苦了!”

這是一場場高風險的戰鬥,更是一次次生與死的大考。“‘119’轉運病人突擊隊”隊員們每天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全副武裝”,時常呼吸困難,臉上被勒出紅印,貼身的衣服被汗水溼透,眼睛也常常被消毒劑燻紅……但他們始終不分晝夜、不計報酬、不顧生死從醫院轉送治癒病人到黃岡中職到隔離點。

“轉運病人風險很大,但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身後就是人民群眾,選擇衝鋒,我們義不容辭!”站長巴肖亞雄這樣說,也是帶領隊員這樣做的。己有兩個月沒回家的巴站長,有好幾次路過家門口,他與妻子、孩子隔著屏幕、隔著街道,遠遠看著, 禁不住眼眶溼潤……直面病毒,不計生死。“‘119’轉運病人突擊隊”自3月1日至3月18日累計轉運各類298名病人,受到病患及其家屬的廣泛好評。

抗疫前線的一把“尖刀”

市民生活“保障員”

“抗疫”期間,城鄉封了,街道封了,小區封了,但封不住人民消防愛人民的一顆顆火熱的心。在全市封城時,市民不能外出購菜購物等,生活保障成了市民最大的難題。

人民所需,消防所為。“‘119’黨員突擊隊”30名隊員每天一大早整齊列隊走進黃商配送“戰場”。在超市員工的指導下,張勇、洪偉、張文權、徐繼虎、何宇生、任濤、張宇輝等消防人員戴著口罩和乳膠手套做好崗前的消毒,每兩人一組,有裝袋的、切菜的、稱重的、下貨的、轉運的、上貨的……大家有條不紊,秩序井然,很快進入“戰鬥”狀態。特別是當一輛大貨車駛入黃商購物中心收貨組,滿滿一車貨緊急等待著卸貨。消防隊員迅速化身“搬運工”, 躍上貨車與超市員工一起,將物資一個遞、一個接,不一會將所有物資傳送下來。這支配合默契的“戰隊”做到了“民有所求 我有所應”,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發揮著強大的戰鬥力。

“疫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消防指戰員不顧自己會被“疫毒”傳染的危險,天天去支援黃商超市,黃商員工胡朝霞激動地說:“非常感謝消防員的幫助和支持,看到重物,消防員都是主動搬運。有了他們的支援,讓我們更加快速的分揀市民所需物資,更快地將物資送到居民家中。”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群人毫不猶豫去選擇當一名逆行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他們依舊選擇堅持。同時在配送清單上,還特別註明了黃岡消防的溫馨提示:居家隔離,請注意消防安全。”

一組組數字,記錄下消防人員不平凡的付出。從3月1日至3月 18日, 消防人員協助黃商購物中心搬運、分揀物資58051單(件)、189.5噸, 並將數十萬條消防溫馨提示 “配送”到千家萬戶,築牢了老區人民疫情期間消防安全“防火牆”。黃商集團領導特給“119黨員突擊隊”贈送了一面“人民消防為人民, 抗疫保供真英雄”綿旗。這不僅僅代了黃商人, 更代表了黃岡老區人民對消防指戰員的感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