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1. 片名《無名之輩》,該片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講述了一對低配版的劫匪,一個落魄的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這些“無名之輩”身上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導演饒曉志拍攝這部電影是因為有一次在飛機上聽了堯十三的歌曲《瞎子》有了鄉愁,因此想做一部和家鄉有關的電影,該片於2018-11-16在中國大陸上映,如片名“無名之輩”,他所代表的是眾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

一、小人物心中的最後一道防線——尊嚴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導演絲絲入扣刻畫了小人物的“尊嚴”,胡廣生(劫匪之一)得知自己搶來的手機全是模型時,痛哭流涕,他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說:“我犯了法,抓我,槍斃我,我服,為什麼要這樣惡搞我,侮辱我”他們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們想通過獵槍來獲得人們的尊重,自己並非一無是處。在他的世界觀裡,尊嚴比命都重要,反觀社會,“面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臉上的光,他們沒有很好的區分“尊嚴”與“面子”如影片人物一般,“尊嚴”是對人的身份,地位的認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權利,“面子”則更多為炫耀的談資。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大頭(劫匪之一)性格怯弱,他喜歡同村的女孩霞妹,為了兄弟,他陪著胡廣生打劫,並幫胡廣生吹牛,一直維護著胡廣生“霸道”的姿態,他知道霞妹(大頭心愛的女人)的工作,但是當胡廣生觸及他內心時,他爆發了,往胡廣生踹了一腳,這一腳代表的是他與霞妹的“尊嚴”,沒人能踐踏他的“尊嚴”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身體殘疾的馬嘉祺一心求死,一開始,她不讓劫匪走,並希望劫匪能殺了她,她個性彪悍,說話毒舌,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維護她的“尊嚴”,而當她失禁時,她的彪悍個性頓時崩塌,她央求劫匪們離去,但是這樣連死都不怕的人,卻想要在陌生人面前維護自己的尊嚴,或許對於她的生活來說,“尊嚴”是她最後想要守護的東西了。

約翰•高而斯華餒說: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劫匪、馬嘉祺都是生活裡不起眼的小人物,影片以喜劇的方式給我們呈現了小人物的生活歷程,讓觀眾在歡樂的情緒中也不禁嘆息他們生活的心酸,影片看似笑料十足,但對於悲涼氣氛的渲染卻也毫不吝嗇,在歡聲笑語中,我們或許應該能夠去思考些什麼。

二、人活著就要用生命解釋自己的信仰——生命的意義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影片裡劫匪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他們對於生命的意義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在實現自我價值,胡廣生想要得到尊重,大頭想要賺錢與霞妹結婚,假如他們做的是一件正確的事,那麼他們就是為了實現價值而努力拼搏的有志青年,但不然,他們對“死亡”沒有深刻的理解,胡廣生只認為,人死後下面會有一座橋,踏過了橋,一切就翻篇了。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而對於車禍後馬嘉祺來說,生活是煎熬的,她把死亡看得風輕雲淡,甚至於,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為實現自我價值努力奮鬥呢?我一直認為電影是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一種藝術體現,我們或許應該在觀看電影后給自己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帶來些思考。

三、它是昇華人生的絕頂——愛情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影片對於愛情的描寫沒有著重表現,馬嘉祺性格彪悍,胡廣生是劫匪,他們在相處之中產生了共鳴,馬嘉祺看到了一個男人追求自己“理想夢”破碎時的痛苦,胡廣生看到了性格彪悍卻一心求死的馬嘉祺,兩個人相處時間非常短,但是都看見了彼此最脆弱的一面,他們之間產生的情感更多的是來自於對方的憐惜,影片只通過一個擁抱便表明了兩人之間的情愫。一見鍾情自古以來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美談,因為我們會覺得這樣的愛情很難得,我們會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結局,因為這樣的愛情實在太美好了,而胡廣生與馬嘉祺,他們不是一見鍾情,大概只是心心相惜罷了,而這樣的情感更牢固、更難得。


豆瓣8.1分《無名之輩》,小人物眼裡的“俠義世界”與“愛情觀”

電影《無名之輩》劇照

大頭與霞妹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大頭為了能賺錢娶霞妹,與兄弟搶劫了手機店,其實霞妹並不在乎大頭能否賺到錢,因為在警察審訊她時,想到大頭,她露出了笑容,她或許只是在等大頭開口,即使自己的職業沒那麼體面,即使大頭可能沒有能力賺錢,但對於他們來說,彼此都是最好的歸宿。

水會流失,火會熄滅,而愛情卻能與命運抗衡——納撒尼爾·李

影片裡還有許多描繪愛情的片段,如依依與高翔的校園戀愛,依依關心著高翔,在他們身上,看不見任何的物質,校園戀愛一直都是最難拍的,因為很難捕捉當代學生的情感,影片也只是有所提及。影片裡最後高明被打時,小三不顧一切跑了出來保護高明,高明笑了,他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職業定位有高低之分,談婚論嫁講究門當戶對;大多數家長都反對校園戀愛,而小三,更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小三是不道德的,但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如此產生的愛情,都能讓人感動,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四、觀影思考——小人物的悲涼

影片裡的小人物眾多,他們的生活品質都處於社會邊緣,網絡搜索《無名之輩》,豆瓣得到的詞條是懸疑、荒誕、喜劇,在我看來,影片講述的其實是一個悲劇,喜劇成分只不過是影片調味料,電影人物設定全是一些“無名之輩”,他們的生活與我們更接近,因為我們與他們產生了一些共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觀看一些“家國情懷”的大片時,更容易產生一些觸動,常常會有將自己代入角色的想法。因此,“小人物”設定的影片更能與觀眾產生交流與互動,往往更加真實。

而對於“小人物”的塑造,周星馳先生做的很好,他是人們公認的喜劇大師,他的影片人物全是“無名之輩”,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但當時的觀影者其實大多為“小人物”,所以很容易與周星馳先生的電影產生共鳴,周星馳先生曾說:我明明拍的悲劇,你們卻看成了喜劇。確實,人們看到的往往都是自己想看的,對於那些觸及到自己內心的痛點,大都不願意接受,所以在大腦裡本能就會忘記其實這是一部悲劇。我們會更願意回想起影片的笑料片段,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說看周星馳的電影越看越悲涼的原因,時間飛逝,我們也在長大,生活經歷增加,自然對於影片會產生更強烈的共鳴。

結語:雖然影片看講述了一堆“無名之輩”的故事,實則也在提醒著我們,“無名之輩”們在社會中佔比很大,這些“無名之輩”的故事誰又會去理解,或許“小人物”眼裡面充滿了悲涼,但黎明來臨,所有人都會沐浴在陽光之下。最後引用一句名言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裡希特《長庚星》

作者簡介:一個嫉惡如仇的憤青少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付出總會有回報。曾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懂一丁點藝術,歡迎探討,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