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一旦決定,就要堅定不移,對於誤解譴責,也要無所畏懼

珍視自己的思想與理智,不要因為壓力就放棄我們思想。

試著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人把你的身體交給一個年老的陌路人,你會怎樣?你一定會怒不可遏。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珍貴的心靈交給任何一個可能影響你的人,你就應該感到羞愧。所以,在把自己的思想交給一個可能會斥責你、使你心煩意亂、忐忑不安的人之前,一定要多多考慮。

沉思錄:一旦決定,就要堅定不移,對於誤解譴責,也要無所畏懼

要信任自己的理智,忠實於自己的目標。如果經過深思熟慮,並且顧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智仍然告訴我們這麼做是明智的,那麼就不要再懷疑我們的判斷了,相信自己的理智。

一旦有所決定,就要堅定於此。對於他人的誤解和譴責,我們也要無須畏懼。只要告訴自己:這是根據我的最佳判斷在行動,我的行為是正確的。

要學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不要因為膽小怯懦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對於習俗,我們要在這種未經審視的迷夢面前保持頭腦清醒,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只有對習俗始終保持著懷疑的態度,才有可能把自己從這種迷夢之中喚醒。

對於流行的看法、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我們要客觀的看待問題。

這些看法、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一般都是比較膚淺的。許多普遍存在的觀念在理性和實踐面前,總是經不住考驗。這些習慣性的看法,不管是手段和目的,在本質上都是沒有創造性、趣味性的。它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維持那些過於自保的個人和機構團體的現狀而已。

對於新的觀念,也需要客觀的思考。除了看到其與時俱進的一面,還要看到這些新觀念中所缺乏的內在的優點。

沉思錄:一旦決定,就要堅定不移,對於誤解譴責,也要無所畏懼

我們要從這些觀點是否對生命有益的基礎上來評判這些觀點正確與否。那些凡是能夠促進道德、公平、對成長有利、仁愛、或是能保證人類共同的利益的觀點,我們都要贊同並按其行動。

對於自己的信念,哪些是應該樹立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我們也要加以考察。當事情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就要客觀地思考這些事情,思考他人的話,考慮再三以後才能樹立自己的信念。

對於那些社會灌輸給我們的信條,我們也要理智地思考。這些信條可能常常都是不可靠的:它們許多都是來自於偶然的、沒有責任感的或愚昧無知的社會經驗,而且其還有一些隱藏極深的我們沒法看到的信條。

一旦接受了這些不可靠的信條,我們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沒有素養的、只對過一種平庸倦怠的生活的人。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一旦陷入平庸倦怠的怪圈,我們常常就失去了重新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機會。

所以,對於那些低層次的社會信條,我們要學會區分,學會評估,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和有所警覺,也要保持我們較高的處事標準。

沉思錄:一旦決定,就要堅定不移,對於誤解譴責,也要無所畏懼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許多人總是身不由己地使自己的行為遵循個人的道德標準,並且在以後的行為之中也不能保持前後一致。他們總是滿情真誠的宣稱要做到為人正直誠實,然而在其真正的行動之中卻是欠缺考慮或是毫無節制。事後,他們的努力往往都會付諸東流,儘管他們一開始就有良好的願望。這種人就是無法保持自己的標準的典型。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保持自己的標準呢?

首先,不要聽別人怎麼說,要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並且要對可能產生的後果做出準確的評估。

其次,要思想清晰,不要像模糊迷亂的人一樣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有序但有害的景響所左右。這是最危險的。正如我們我在做其它事情之前,必須要打掃、整理、維護好我們的住所一樣,我們的心靈也要清明,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有可能行事效率低下,甚至使自己的心靈受到腐蝕。

更多的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最可靠的。要不斷地、密切地關注自己的信念和衝動。試圖取悅他人的人,總是容易被誤導,進入自己無法掌控的領域。所以不要試圖取悅他人,不要因此使我們迷失我們自己所要堅持的人生目標。

在人生的過程中,要學會反思,一旦發現自己錯了,就要勇於迷途知返,要抓住那些最基本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對於真理和智慧也要知足。

理智告訴我們:對於自己的聰明,不要試圖在他人面前展示。

堅持自己的原則、依靠自己的眼睛,是我們智慧的生活的基本準則。不論事情的好壞,都要堅持到底;不論環境如何變化,對於那力所能及的事要全力以赴,那些不能控制的事就要順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