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導語: 對於一個電影迷,看電影就是我的消遣法寶,最近在重溫黃渤主演電影《親愛的》時,被張譯一句古詩所震撼,第一次意識到電影和古詩竟然也能碰撞出如此絢麗的火花。它讓我有了想要為古詩與電影寫點東西的衝動,雖然自認文采不夠飛揚,但是還是按耐不住,提起了筆,就權當是對自己靈魂的藉慰吧!

火花由《親愛的》而生,那就在此開始吧。電影中張譯所飾演的韓德忠在一次尋找丟失兒子的途中對田文軍唸叨:“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句詩引用自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此詩原意為陸游故地重遊遇見分離多年的前妻,再深感離異之痛苦,思念之深切,卻無能為力之時,悲從心來寫下此詩。經過電影的修飾,再從韓德忠口中說出,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懷愁緒”說出了韓德忠不慎丟失孩子的懊惱與愁緒;“幾年離索”道出韓德忠這幾年為尋找孩子在希望與失望間循環往復,使身體特別是精神上備受打擊和折磨。

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緊隨其後,韓德忠又在哽咽中吟唱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原詩是一首表達“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的抒情小詩,詩的本意主要表達了對初遇的相思和未遇的失望之情。通過電影再次詮釋後,賦予了此詩一個全新的靈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表達出了韓德忠對兒子丟失前幸福生活的回味以及對重回原來生活的渴望;“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表達出了韓德忠幾年尋找杳無音訊,心中的悲愁之情無以復加。看韓德忠在咽哽中吟唱這首詩更像是在釋放尋找兒子的最後一點支撐,電影后面的情節中韓德忠要了二胎,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此片中電影給了詩詞更深的寓意,使詩句得到進一步昇華;而電影通過詩句的引用不僅渲染了電影的氛圍,更將人物的情感表達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休慼與共。

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單單是隻有此片運用了古詩其實並不能佐證什麼,如果我們仔細留意的話,會發現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運用古詩詞的場景。例如周星馳的《功夫》中,兩個瞎子和斧頭幫幫主講話時說道:“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這是出自:左丘明《左傳》中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此處即致敬了伯牙和子期又介紹了兩個瞎子的關係,電影情節在敘述上簡介明瞭,毫不拖泥帶水,此處對詩詞的運用可謂妙筆生花。

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再如《新龍門客棧》,應該會有很多人看過這部電影,徐克導演在拍攝時先是用古詩體通過莫言和周淮安分兩次對金鑲玉的名字就行了解說。莫言道:“可惜!玉在瑕中嘆,金釵土裡埋。”表達了對金鑲玉的諷刺和不肖。周淮安道:“金壁生輝玉玲瓏”對金鑲玉的名字做了另一種解釋,反映出了周淮安的江湖閱歷之深以及深知江湖兇險之厲害。通過兩句詩塑造了三個豐滿的人物形象。

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後面劇情中,在周淮安與莫言的對話中又用到了宋代將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兩句詩。通過劇情背景來反映主人公空有報國志在,眼見忠臣被陷害卻無能為力,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無奈之情。在周淮安與東廠廠頭糾纏時引用了納蘭性德《浣溪沙》中“浮萍漂泊本無根,天涯遊子君莫問”兩句詩。此處不僅巧妙的迴避了他們的問題,還表達出了俠客的漂浮不定,居無定所,以及對所處時代宦官專權所抒發的不滿之情。電影寥寥幾句詩詞就將電影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給交代清楚,即顯得電影敘事簡潔明瞭又現得俠客性格灑脫豪邁,一股濃濃的江湖之風撲面而來,不可謂不妙哉!

古詩的絢麗火花在電影中再次綻放

結語:在這些影視劇中,對詩詞運用都是非常成功的,它利用古詩詞所散發出的悠揚神韻結合電影情節,將人物的或悲愁、或失落、或大怒、或驚喜的情感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電影的氛圍渲染到了極致。古詩歌給電影帶來了更高層次的意境,電影也給了古詩一種全新的表達形式,或者說給了古詩注入了另一個靈魂,使它又一次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