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設伏沒吃掉對方,卻被對方反包圍反殺的經典戰例?

漆沮古河


粟裕將軍早年經歷過的“譚家橋戰鬥”就是如此,1934年深冬,紅十軍團以約8000人設伏,試圖首先殲擊迎面而來的王耀武補充第1旅。結果由於戰鬥部署錯誤,伏擊戰打成了遭遇戰,最終紅十軍團作戰失利,釀成了後面幾乎全軍覆滅的嚴重後果。

(粟裕將軍)


先介紹下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紅十軍團當時下轄第19、第20和第21共三個師不到8000人,其中還有近2000名非戰鬥人員,因此能夠投入作戰的不足6000人。當紅軍進入皖南地區時,浙江保安處長俞濟時奉命指揮敵第49師、補充第1旅和保安第二縱隊共11個團20000餘人迎面撲來,其中補1旅為前鋒。


“補充第1旅”雖然番號看起來很土很雜牌,其實是貨真價實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也就是後來第74軍第51師的前身,該部由錢大鈞“保定編練處”訓練出來的三個團為基幹編成,軍官大多為黃埔生,裝備也比較精良。補1旅還配屬了浙江保安第2團的一個營,作為帶路部隊,兩者總兵力達到5800餘人。


(王耀武)


按照集中兵力殲敵一路的原則,紅十軍團在烏泥關至譚家橋這段公路的兩側預伏,如果能夠一口吃掉王耀武旅,則俞濟時的“進剿”基本也就破產了。但問題在於,紅十軍團的兵力跟補1旅相比,其實並不佔多大優勢,同時在戰鬥部署上又出現了重大失誤,伏擊戰打砸了。


紅十軍團是由原紅七、紅十兩個軍團合編的,黃埔一期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為軍團參謀長,其中第19師由原紅七軍團改編,軍團長尋淮洲改任師長,是最有戰鬥力的隊伍。紅20師由原紅十軍團改編,而第21師則是合編後的新建部隊,戰鬥經驗和戰鬥力都差強人意。

(粟裕)

然而軍團長劉疇西一意孤行,他安排用紅20、紅21兩個師沿公路兩側埋伏,卻把最有戰鬥力的紅19師作為預備隊部署在一個山溝裡。1934年12月14日上午9時,當補充第1旅前衛團剛剛走進伏擊圈時,紅20師個別戰士又因為過分緊張而步槍走火,結果紅十軍團的伏擊計劃一下子就暴露了,後面的王耀武聽到槍聲,立即命令旅主力搶佔公路一側的制高點515高地。


等到尋淮洲的紅19師聞訊殺出時,戰場形勢已非常不利,紅軍名將尋淮洲親自率隊仰攻515高地,結果英勇重傷直至犧牲。由於補1旅裝備和火力都遠優於紅軍,因此當伏擊戰失去突然性後,變成了雙方正面交鋒,戰場主動權逐漸易手,歷經八小時激戰,至下午5時紅軍已經取勝無望,被迫撤出戰鬥,譚家橋戰鬥終告失利。


(尋淮洲烈士)


是役紅軍損失500餘人,傷亡雖然不是特別巨大,但本來就不多的彈藥戰後所剩無幾,本來是準備幹掉補1旅來補充自己的,結果未能成功,並且士氣受到嚴重挫折。最關鍵的是譚家橋戰後,軍團長劉疇西信心倍受打擊,此後消極避戰,幾次作戰失利,而聚集的敵人卻越來越多,形勢更加危急。


鑑於紅十軍團在皖南已無法立足,方誌敏、劉疇西決定撤回閩浙贛根據地。而俞濟時指揮14個團瘋狂圍追堵截,軍團參謀長粟裕率領800人為前鋒,連續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已經接近突圍成功,可惜劉疇西指揮的大部隊卻行動遲緩,最終在懷玉山被敵人重兵合圍。紅十軍團由此遭遇失敗,劉疇西、王如痴和本來隨前鋒部隊行動又折回去尋找主力的方誌敏先後被俘,殊為可惜。

而紅十軍團的前鋒部隊數百人,則在粟裕的率領下突圍成功,並且始終堅持在閩浙游擊區與敵人作戰,又逐漸發展成為“挺進師”和未來的新四軍第二支隊一部。十四年後,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一舉攻克濟南,活捉王耀武,一雪譚家橋失利前恥,也告慰了當年紅十軍團犧牲的指戰員們之英靈。


度度狼gg


本想埋伏對方,卻被對方猛揍一通的事,可不是特例。

:日軍埋伏遠征軍,反被遠征軍殺了1000多人。

1943年,經過蘭姆伽的整訓,我軍兩個遠征師開始重新入緬作戰。日軍扼守胡康河谷出口的是精銳甲級師團第十八師團。這個日本師團曾以3萬兵力俘獲8萬英軍,震動英倫三島.

新三十八師的一個前鋒搜索連在新背洋以西無名高地首先和日軍一個大隊遭遇。日軍一個大隊有1000來人,根本沒把遠征軍300人的加強連放在眼裡。而我軍已經從裝備到訓練已經徹底有了飛躍:士兵清一色的M4湯姆式衝鋒槍,連隊還有迫擊炮十二門,反坦克炮三門,輕重機槍二十五挺。

一頓遭遇戰火拼之後,日軍傷亡慘重,進攻勢頭被我軍壓制。三個小時後,另一支遠征軍連隊趕來,日軍見勢頭不對,扔下兩百多具屍體跑了。國軍以少打多,獲得開門紅。

不久,日軍捲土重來,打算伏擊我軍。當新三十八師112團先遣營行至加拉蘇高地時,遭到日軍兩個大隊的伏擊!日軍一個大隊戰鬥力,至少相當於國軍一個團。甚至,在抗戰戰場上,日軍以一個大隊擊破我軍一個師的戰例也有很多。現在,日軍以“兩個團”兵力伏擊我一個營,真是想撿個大便宜來的。

但是,此時的遠征軍已經不是之前的戰鬥力了。突遭伏擊,我軍馬上穩住陣地。附近的一個營,也趕快趕來支援。遠征軍這兩個營的火力,比日軍兩個伏擊大隊的總和都強!

我軍兩個營:60毫米、82毫米及105毫米口徑迫擊炮約60門,輕重機槍110挺;
日軍兩個大隊:迫擊炮不到20門,擲彈筒50具,機槍70餘挺。

我軍佔據山頭,居高臨下,以優勢火力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日軍仗著人數優勢,切斷我軍退路後,只能搞圍困戰術,想把我軍困死。等我軍彈藥耗盡,再一舉攻破我軍陣地。

日軍想的很好,但是,遠征軍有空投支援。在我軍兩個營被圍第五天,盟軍飛機就投送來彈藥等物資。投送物資之豐富,甚至還有香檳、留聲機、襯褲、一袋女人裸體照片、等等,和交戰無直接關係的物資。我軍有了物資,也不急著突圍(避免沒必要的傷亡,吸引敵軍主動進攻),還想搞反包圍。

日軍就慘了,高地上不去,頭頂還經常被我軍扔105炮彈。後方也不安全,物資後勤運輸隊還經常遭到盟軍飛機空襲。

最終,在新三十八師全線出擊之後,日軍扔下一千多具屍體跑了。

國軍有了美軍的裝備和後勤,戰鬥力碾壓日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從2014年4月爆發衝突以來,烏克蘭遭受了重大損失,不僅是經濟利益上的損失還有大片國土的淪喪。目前,克里米亞島成了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烏克蘭東部兩州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已經宣佈“獨立”,東部還有數州處於半獨立狀態。

從大量的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政府軍作戰不利,經常敗給東部民兵武裝力量(都包含誰大家清楚),甚至還出現了成建制的政府軍投降事件。但是這五年來,烏克蘭政府軍也有高光時刻,比如發生於2019年初的一次反伏擊戰。

之前,在東烏戰場上,民兵組織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對政府軍滲透、伏擊和突襲,他們在短時間內發射最多火力,趕在烏軍救援部隊反應過來之前,打完就跑,頻頻得手,烏軍救援部隊趕到後,往往只能收攏屍體和救治傷員。

俗話說久病成醫,被襲擊多了,烏克蘭政府軍也有了經驗。

2019年初的一天,一支24人組成了烏軍小分隊在頓涅茨克機場附近開始巡邏。這引來了民兵組織的注意。

民兵組織準備像以前一樣伏擊這支烏軍小分隊。

民兵組織準備了大量武器,包括82毫米迫擊炮、NSV“岩石”12.7毫米機槍、RPG-18火箭筒和AT-4“巴松管”反坦克導彈等,計劃用猛烈火力一舉消滅這支烏軍巡邏隊。

哪知道一交手,民兵組織發現這支烏軍小分隊並沒有像以前一樣驚慌失措,反而反應迅速而鎮定。

烏軍一邊尋找掩蔽物還擊,一邊通過無線電呼叫附近部隊支援。

馳援部隊很快就抵達了現場,與被圍小分隊內外夾擊,最終成功擊敗伏擊者,打死打傷多名民兵組織人員,並且俘獲大量武器裝備。

這次成功的反伏擊戰,被認為是2019年以來烏軍獲得的最大勝利。對此,北約顧問讚不絕口,並與烏軍一道總結經驗,將其傳授給其他烏軍部隊。

民族組織對此次戰鬥也極為重視,戰後反覆研究總結。


別酒流年


東晉VS前秦:肥水之戰,前秦慘敗。

最成功的反殺莫過於肥水之戰了,八十萬大軍被八萬北府軍給殺了個透心涼。

肥水之戰這場仗的背景很有意思,當時前秦皇帝苻堅坐下的第一能人王猛死前,曾千叮嚀萬囑咐告誡王猛,說東晉乃是漢人正統,切不可取之,先把精力放在鮮卑等異族身上,苻堅也是十分“相信”,說先生死了我就不能統一了啊。



苻堅表面上傷心的要死,結果轉過頭來就把這事給忘了,開始摩拳擦掌的準備攻打晉朝,很快苻堅便聚集起一支八十三萬人的大軍,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在發兵的時候,苻堅自己帶著自己的嫡系去了,反而留下了鮮卑慕容氏留守後方。


等到開戰的時候,苻堅信心十足,大有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誰知等到開戰的時候,秦軍幾乎一觸擊潰,絲毫沒有抵擋。

那麼這場戰爭東晉是怎麼贏的呢?

很簡單,當時的東晉大將要求秦軍後退好空出戰場,於是秦軍就退了,但是由於秦軍是各民族拼湊起來的一支大軍,所以在撤退的時候,由於各族之間語言不是很通,結果讓後方軍隊一位前方的軍隊打了敗仗。


因為,在那個時候,後退就意味著戰敗,而戰敗就是死,所以軍心渙散,因此謝玄抓住機會就是一頓狂揍,結果本以為是一場必贏的戰爭結果就是這麼稀裡糊塗的輸掉了。


這個歷史很正


破釜沉舟算不算,一戰定乾坤。



天堂不寂寞911


明朝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在明朝後期萬曆年間就有這麼一位悍將,在對日軍的作戰中,孤軍援助被圍困的部隊,硬生生的將日本軍隊的包圍打成了反包圍戰。日軍以為遇到明軍主力而潰散,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他就是名將李如松

李如松是明朝總兵李成梁之子,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是明朝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他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士兵多願為他賣命,加上有家族訓練出來的一支精銳騎兵遼東鐵騎作為底牌,屢次立下大功,在戰場上罕有敵手。

萬曆朝鮮戰爭中,李如松領命進入朝鮮作戰,創造了一場經典且頗具傳奇色彩的碧蹄館戰役。李如松率領九千明軍,硬生生地將日本軍隊費盡心思佈置的包圍圈打破,反包圍了日軍,大勝日軍,使得日軍如面大敵,倉皇逃竄。

碧蹄館是漢城北十五公里外的一座小山丘上的驛館,這場傳奇的戰役,也讓這個小驛館永久的載入了史冊。前期作戰不利的日軍經過精心謀劃,決定在這裡投放重兵設伏,企圖一舉殲滅在此經過的明軍主力,扳回局面。經過緊急調度,日軍各部精銳共36000人集結於此地附近設伏,並派出了一支誘敵部隊,引誘明軍進入包圍圈。

明朝總兵查大受,也是李如松的家將率領3000騎兵輕而易舉的擊潰了日軍誘敵部隊,想將它一舉殲滅,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進入了日軍預設的埋伏地區——碧蹄館。

查大受帶領3000騎兵追擊日軍進入包圍圈,方才發覺情勢不對,想要撤退已經來不及了,只好迎戰。埋伏好的日軍主力迫不及待的發動了總攻,認為吃掉這支先頭部隊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他們完全打錯了算盤,他們所包圍的騎兵,正是明朝精銳遼東鐵騎的一支,就這樣,查大受的3000鐵騎扛了36000日軍精銳潮水般的進攻長達一晝夜,起初根本毫無壓力,但寡不敵眾,時間長了也顯出了疲態。就當李如松家將查大受認為扛不住了,準備以身殉國的時候,轉機來到了。

就在這時,李如松和副將各率領2000後備援軍到達戰場,看到查大受部被日軍重重圍困,仍在頑強戰鬥後,他隨即下令全軍發起衝鋒。經過一晝夜激戰,此時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跟李如松後手參戰的明軍一接觸就潰散,被包圍的查大受部看到援軍的到來,士氣大振,又開始奮力向外圍突破。

於是,在李如松的帶領下,明軍從內外兩面擠壓,最終成功的將日軍的包圍打成了反包圍。日本軍隊啃了一晝夜的“硬骨頭”,早就有點軍心動搖了,又遇到了直撲上來的生力軍,還以為遇上了明軍主力,遂崩潰奔逃,敗如山倒。

這場戰鬥可以用“網破魚不死”來概括,在李如松帶領下,7000(戰鬥即將結束時增加到9000)明軍硬生生的將日軍數萬人的包圍戰打成了反包圍,其驍勇善戰,果敢頑強的戰鬥品格可見一斑。




士兵世界


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之首智氏,聯合韓氏、魏氏進攻趙氏,反被趙氏策反韓魏,瓜分了智氏,最後三家分晉。


新日日


蒙古滅金的決定性戰役,蒙金三峰山之戰也叫均州大戰,就是經典的反包圍之戰。最終蒙古滅掉金國主力,隨後一鼓作氣拿下蔡州,金國滅亡!


野蠻人酋長53386293


鴻門宴項羽設伏劉邦,但因婦仁之忍而被反殺於垓下。


手機用戶54601658134


抗清名將李定國,面對清軍追擊設伏磨盤山,誘敵深入,準備盡殲。不料大理寺監盧桂坐告密,設伏失敗,損失慘重,但清軍恐懼晉王名將的聲威,因此不敢窮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