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葛紅林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鋁業公司原董事長葛紅林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鋁業公司原董事長葛紅林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對疫後全球產業鏈變化的看法。葛紅林認為,疫情之後,小心全球產業鏈的“去中國化”。

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新京報:如何看待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葛紅林: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對世界產業鏈的重塑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不能天真地認為,中國防控疫情和快速的復工復產成效,會導致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轉移。


而應理性地認識到,疫情之後,全球發達國家對各自產業鏈的痛定思痛之後,將加快彌補和完善各自或區域化的完整產業鏈,形成競爭中心,有的甚至在重塑“去中國化”。
前一時期,疫情還沒有在美國大規模暴發,美國一位部長對媒體表示,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促使製造業加速回流美國。更何況當前疫情已經嚴重衝擊了美國經濟,不難想象,他們的迴流意識會更加強烈。
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絕不能自以為是地認為國外資源會以中國為中心,紛紛湧入。從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局來看,形成多個完整產業鏈中心是未來客觀的發展趨勢,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應當順勢而為,積極參與,包括鼓勵我國的企業“走出去”參與,把握主動權。

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新京報: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國的產業鏈如何應對?

葛紅林:當前穩定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的核心是穩定產業鏈。產業鏈一旦受到衝擊,再恢復的時間長、代價大,甚至會影響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當前,復工復產的步伐已經不斷地加快,但復產卻不達產,其中資金鍊和供應鏈仍然不夠暢通,出現一些焦點問題的轉移,需要針對新情況、及時解決新問題。


比如,企業資金鍊的焦點問題已經逐步轉移到上下游企業的資金結算上,上游企業不斷積壓的庫存,佔據了大量資金,下游企業因為資金短缺,付不起上游企業,不僅制約了自身復工復產,也影響到上游企業的復工復產。


我認為,化解這一矛盾,光靠企業之間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通過金融機構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特別是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行業協會作用,是可以有力有效緩解的。
對國內的產業鏈佈局來講,也應當形成多個區域化的基本完整產業鏈中心,而不是一個。絕不能依賴國內某一區域形成通吃全國的唯一完整產業鏈中心。


但多箇中心的建設,絕不是過去意義上的重複建設,而是既防範產業鏈風險,又促進區域產業鏈競爭,通過區域競爭得到發展。
我們要抓住疫後全球產業鏈重塑的又一戰略機遇期,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域,緊扣國家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區域的垂直整合,加快形成四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區域性完整產業鏈中心。

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等,中國或將成為本輪全球資金的避險之地。你如何看?


葛紅林:面對當前疫情,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本國經濟,包括美國都採取了許多救市的金融政策,啟動了危機工具箱,紛紛釋放了多種資源,加快向市場注入(資金)。

可以預見,會有相當部分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尋求較高的回報。但從全球看,能夠接納並滿足回報的市場並不多,而中國不斷取得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成效,將具有明顯投資風險較小、回報率高的比較優勢,有望成為首選市場。
有人認為這種資金流入會使中國的股市,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會為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持,更有利於上市公司。

我認為,與其期盼海外資金向中國股市流入,還不如引導海外資金流入中國的實體經濟。不容置疑,向股市投入100億,向製造業投入100億,後者的效果遠遠大於前者。

全國政協常委的預警:小心疫情後全球的產業鏈會不會“去中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