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在文藝復興時期有這樣一位堪稱傳奇的作家,他的一生曾經歷過多次大型瘟疫,每一次瘟疫發生時,總會打亂他的寫作計劃,當然還有他的戲劇演出。或許是瘟疫帶給他的印象太過深刻,以至於他的作品中,瘟疫一詞曾出現98次,構成了他筆下最經典的災難意象。

本文作者揮墨歷史​,歡迎閱讀文章後點贊、關注和留言。

他,就是莎士比亞,英格蘭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和最偉大的傳奇作家。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事實上,無論是作品還是現實,莎士比亞都經常與瘟疫打交道,那麼在瘟疫來臨時,莎士比亞究竟是如何度過這場苦難的呢?

1564年,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斯特拉特福鎮爆發了一場黑死病,那一年,莎士比亞剛剛出生。黑死病蔓延得很快,短時間內就有六分之一的居民喪命,而對於那年鎮上出生的嬰兒來說,更像是一場噩夢,只有三分之一的嬰兒活到了一週歲。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莎士比亞很幸運,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將他帶回了孃家避難,遠離瘟疫蔓延的街道,莎士比亞安然無恙。

少年時候的莎士比亞通過讀書掌握了較為豐富的知識,可惜的是父親破產,他未能畢業就獨自走上了謀生之路,後來又因為得罪了鄉紳,被迫逃到倫敦避難。

來到倫敦後,莎士比亞從事著戲劇事業,結果在1592年,瘟疫再次與他撞了個面。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1593年,倫敦爆發大瘟疫,導致14%的人口死於瘟疫,兩倍於這一數目的人受到感染,在瘟疫最猖獗時,一週甚至有超過一千人喪命。而人口密集的戲劇院,則被認定為了此次疾病傳播的罪魁禍首,於是莎士比亞連同他的戲劇院,都暫時只能關門歇業。

瘟疫肆虐的日子裡,莎士比亞所在的波貝奇劇團不能在倫敦演出了,於是只能被迫進行全國巡演,而莎士比亞本人,則選擇用寫作的方式對抗苦難。因為在1593年裡,莎士比亞寫了很多的十四行詩獻給騷桑普敦,以感謝他提供的避難所。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直到1594年戲劇院恢復演出時,莎士比亞才重返戲劇舞臺,繼續著他的表演。

時至1603年,大瘟疫再次爆發,二十萬人口中,有三萬多人死於這場瘟疫,儘管莎士比亞所在的國王劇團有大約30英鎊的生活補助,但這遠遠不夠,於是劇團又開始通過私人表演來維持生活。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而在此之後,莎士比亞戲劇中所寫的瘟疫色彩更加黑暗,這種緊迫與不安,一直縈繞在莎士比亞的心頭,於是在天命之年時,莎士比亞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特福。

雖然遭遇多次瘟疫相安無事,可瘟疫帶來的陰影卻一直伴隨著莎士比亞,揮之不去。他頻繁地在自己的戲劇作品中提到瘟疫這一詞彙,似在警示著什麼,其中最經典的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

“倖存”的傳奇作家:瘟疫一詞曾在其作品中曾出現98次

在面對瘟疫帶來的苦難時,莎士比亞選擇用寫作的方式來與之對抗,並將他對瘟疫的感受表達在戲劇中,警示著世人。從某種程度來說,瘟疫既讓莎士比亞痛苦不堪,也逼迫著他創作出了許多堪稱經典的傳奇戲劇和作品。

正如契訶夫所說,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