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有人說

小時候對於很多課文難以理解

但是在長大後的某一刻

忽然想起來當年的那些話

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感情

語文從來不是一門課程

是生活中的體會


是啊

那些經典的課文都已成為

一段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

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

也終於在長大成人之後

讀懂了文中的人生


今天

分享一些

在語文課文中讀懂的人生道理

01 馮驥才《挑山工》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小時候為挑山工而感動,深知不論做什麼事,只要一心向著目標前進,步步踩實了往前走,總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

長大後,我們往往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總想著最快最容易的獲利方法,工作埋怨萬分,卻忘記了路是一步一步熬出來的。

02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自此,將軍和宰相同心保衛國家。

小時候,只覺得藺相如聰明,廉頗知錯能改。

長大後,才發現:每個人成長了,位置高了,高傲卻一點也放不下。

出錯後理由總是千千萬,即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願意低頭認錯。其實低個頭,為自己造成的錯誤向別人道歉,到底有多難?為什麼人長大了,卻連最簡單的道理都忘了?

03 岑桑《畫楊桃》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作者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

同學們覺得好笑,卻不懂得不同的視角,楊桃也有不同的形狀。

長大後才知道,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到別人眼中的“楊桃”,是多寶貴的品質。

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是最高級的善良。

04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小時候,看汪曾祺先生寫的《端午的鴨蛋》,饞的流口水。他回憶起家鄉的鴨蛋,也回憶起了家鄉,他還引用了一句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那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句詩。

長大後才明白,童年的回憶有多珍貴。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05 朱自清《背影》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我相信最初的我們,都曾自信滿滿地許下過“孝”的誓言,以為來日方長,我們可以從容盡孝。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裡描述的,他後來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他以為一別後很快能見到父親,卻不知整整過去兩年,還是不得見。

那種悵然傷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子欲孝親尚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06 史鐵生《我與地壇》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曾有記者追問史鐵生:“為什麼寫作?”史鐵生回答道:“為了活著。”

這是他那位歷盡磨難的母親,用自己的生命,給他的人生寫下的註腳。

有些人活著,就已經筋疲力盡。如果年少的時候有人對我說這句話,我一定不屑一顧。

直到我看過那些暴雨中,為了一單外賣,奮力狂奔的快遞員;看過那位蹲在雪地裡接活,一邊泣不成聲,一邊吞嚥著食物的父親……

我終於相信:世間萬物,沒有什麼能苦過生活。能夠活著,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十一歲癱瘓,四十八歲開始靠腎透析維繫生命,在苦難的生活中史鐵生足足支撐了59年,用一支筆點亮了短暫又璀璨的人生。

很喜歡崔健歌曲裡的一段歌詞:“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

是啊,生活就像那堅硬的石頭,即便無比艱難,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和前進的方向。


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讀已是文中人。

時光,不再是少年錦時。

我們,也不再懵懂無知。

課本,即便在歲月中泛黃,

卻會一次次為我們

還原出人生最本真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