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三體第一艦隊

三體文明為了文明的延續,決定向外太空移民。三體人把移民目標設定為太陽系,先後向地球發射了智子和水滴,並派遣三體第一艦隊前往地球。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三體第一艦隊並不簡單,他們有著遠超人類的科技技術,假如人類算是0.7級文明,那麼三體人就差不多為2級文明。雙方差距很大。就第一艦隊來說,三體艦船配備了人類還沒有研究出來的無工質發動機,在宇宙航行時可以不用自帶能源,而且在速度上達到了10%的光速效果。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此外三體艦隊大多使用強作用力裝甲,可以保護自己的艦船不會輕易受損,抗擊打效果十分完美。軟件上配備著量子計算機,無論是反應時間還是效率都是人類電腦處理器的幾十倍。而計算機控制的三體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操控水滴進行護航和遠程打擊。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對於對手的攻擊概率和軌道進行計算,同時修正艦隊軌跡,這才讓三體人擁有了星際航行的能力。此外三體艦隊還配備了大功率電磁發射器,正如一句老話所說,一個國家的疆域離不開自己的通訊效率,強大的通訊設備可以實現三體艦隊和母星的交流,時時進行情報互換。同時強大的電磁武器可以瞬間磁化敵人(地球)的武器。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三體艦隊還配備了多顆水滴,這些強相互力導彈可以摧毀敵人的艦隊。

三體第二艦隊

第二艦隊比第一艦隊在科技上有了質的飛躍,從發動機科技上來說,第二艦隊替換掉了無工質發動機,改用了空間扭曲科技——曲率引擎,曲率引擎可以達到完全的光速,這就連二維化都追不上他們。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同時曲率產生的黑域也是一個強大的武器,利用黑域建立黑域長城或者是光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家園。第二艦隊應該是在第一艦隊的基礎上,用智子窺探過其他文明後所研究出來的。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第二艦隊的假想敵也從人類變為了類似於歌者一類的3級文明。他們的新一代武器大概會有能量武器、重力武器、元素衰變、重組武器、夸克武器一類。人類的科技是無法打敗他們的。然而這支艦隊在金牛座區域發生星際戰爭而幾乎全軍覆沒。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第二艦隊遭遇了其他文明的艦隊爆發了戰爭,而且因為自己母星的毀滅而群龍無首,導致毀滅。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還有一種可能是三體人之間爆發了黑暗戰役,他們要充分調動資源來保證自身艦船的安全,而導致了類似於人類曾經的黑暗戰役。而且黑暗戰役的主角可能也包含了第一艦隊。很有可能是第一艦隊為了讓自身存活下去,而伏擊了第二艦隊。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從理論上講是很可能的,第一艦隊與人類接觸時間極其長,也許學會了人類的詭計和生存策略,從而發動內戰。

人類太陽系艦隊

人類太陽系艦隊是在人類“大低谷”後建造的第一代星際艦隊,艦隊共有大約2000艘星際戰艦,戰艦群分為三大戰鬥群,為亞洲戰隊、歐洲戰隊、美洲戰隊。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人類艦隊所使用的引擎表面上是和三體艦隊一樣的無工質發動機,然而人類用盡了自己被鎖死的科技所掌握的可控核聚變發動機,本質上仍然是有工質發動機。但是人類的飛船依然達到了光速的15%,遠超三體第一艦隊的速度。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即使人類的科技鎖死,人類依然造出來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戰艦。就拿自然選擇號為例,它採用核聚變無工質輻射引擎,最高速度達15%光速,武器主要為:伽馬射線激光,電磁動能炮,高能粒子束,星際魚雷,次聲波氫彈。然而科技鎖死,就相當於從冷兵器過度到熱兵器的過程失敗。即使你的弓箭射程長,戰車的機動性厲害,卻依然打不過科技化的機槍和坦克。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正所謂:“大人時代變了!”所以人類的失敗是註定的,人類的驕傲自大不過是末日戰爭失敗的次要因素。

星艦文明艦隊

星艦艦隊起源於人類太陽系艦隊,他們曾是末日戰爭的逃兵,是逃亡主義的堅定擁護者。是黑暗戰役的最終贏家。星艦艦隊的鼻祖是藍色空間號。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它曾經是人類太陽系艦隊中的一艘恆星級巡洋艦。黑暗戰役中,在“終極規律”號搶先對其他艦隊發動次聲波氫彈後,藍色空間號對“終極規律”號發起了反擊。最終藍色空間號奪取了其他四艘戰艦的全部資源。之後與新時代的萬有引力號結成聯盟遠離太陽系。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星艦艦隊的科技和人類太陽系艦隊科技類似,只有萬有引力號配備引力波發射器,擁有引發“黑暗森林”的力量。在之後這支艦隊進入到了四維空間,明白了大海和魚的關係。最終這個艦隊建立了新的人類文明。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而他們的科技最終達到了三體人的級別。也成為了宇宙中一個燦爛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