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詩遇見春天(四)

跟隨古詩遊歷江南煙雨樓閣:

當古詩遇見春天(四)

上圖:謝冰瑩---《小橋流水人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當古詩遇見春天(四)


這首七言絕句久負盛名,前兩句只用了14字就將江南春景的花紅柳綠和豐富多彩描繪出來。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即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又繪出了一副栩栩如生水墨江南畫卷。後人在研究這首詩時讚賞之語之多舉不勝舉,但也有持反駁之言的,例如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在詩歌賞析上有人認為這是一首“諷刺詩”,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不滿。有人認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首風景詩,極深的表達出對江南美景的嚮往之情。

當古詩遇見春天(四)

上圖 :宋文治--《春雨江南》

當時唐朝經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以及牛李黨爭等動亂時期,早已不復當年之強盛。而李純當政後前明後暗,在取得了湘西平亂後開始驕侈怠政,信仙好佛,大興廟宇追求長生不老。刑部侍郎韓愈上疏《諫佛骨表》,懇切諍諫,險些丟了性命。而憲宗李純因立太子之事被郭妃集團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依舊提倡佛教,僧尼之數持續上升,寺院經歷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唐文宗大和七年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途中,想起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不由得悲從心來,創作了此詩。根據歷史背景推斷,結合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這確實是一首主題鮮明的“諷刺詩”。

當古詩遇見春天(四)


對各類評說先不置與否,但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對此詩的讚賞之語從未停止,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由此可見這絕對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曠世佳作。所以對錯與否都可不聞,我們只管欣賞詩詞的美妙便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