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穿越到1689年2月13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些人或者事,總是能憑一己之力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是改變歷史的進程。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它不僅改變了英國的命運,也深深影響著世界的格局。

1689年2月13日瑪麗二世與其夫婿威廉三世受邀出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共治英國。1689年2月13日,既是結局,也是開始。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是結局。

1685年,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出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國王,到1688年,他是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國國王。

今天,讓我們穿越到1689年2月13日

詹姆斯二世


而當時掌握英國國會輝格黨、託利黨信奉新教(英國國教會),從這裡不難看出,1688年到1689年之間發生的光榮革命,既是權力之爭,也是基督教新舊教(英國國教與天主教會)之爭。

在17世紀的英國,君主和議會之間鬥爭了接近半個世紀。

1685年,時任英國國王的詹姆斯二世不顧臣民的反對,堅持委派天主教教徒到軍隊任職,這更引起議會的不滿。不過在這個時候,議會仍抱有幻想。

當時的詹姆斯二世沒有兒子,他女兒瑪麗是英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而瑪麗信奉新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瑪麗和自己的父親並沒有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直到1688年,議會的幻想破滅了,因為詹姆斯二世生了一個兒子,而且他極有可能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下,議會坐不住了,他們決定廢黜詹姆斯二世。

可是,要廢黜一個國王談何容易,況且詹姆斯二世還自己握有軍隊。如果議會臨時組建軍隊和國王作戰,戰爭的結果很難人為控制。於是乎,議會就把目光鎖定了瑪麗和她的丈夫威廉

我們來看看威廉的戰鬥力。在法荷戰爭中,威廉被任命為軍隊統帥執政,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下,荷蘭打敗了入侵的外敵,恢復了國土。

極具戰爭經驗的威廉從荷蘭親率大軍登陸英國,本來詹姆斯二世軍隊中就有很多信奉新教的軍官,他們看著威廉浩浩蕩蕩的大軍,可能都沒經過思想鬥爭,就倒戈相向了。

今天,讓我們穿越到1689年2月13日

威廉到達英國


眼看大勢已去,詹姆斯二世只得流亡國外,尋求保護,為日後復辟做準備。逃亡的詹姆斯二世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所保護,不過一直到死,復辟也只是一句空談。

威廉兵不血刃就驅逐了原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在1689年2月13日受邀和妻子瑪麗二世共治英國。這場不流血的政變,史稱“光榮革命”。

再來說說為什麼是開始。

1689年1月,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同意了議會提出的《權利宣言》,同年10月,這個宣言就正式被議會批准為法律,即《權力法案》

。這個法案的出臺,宣佈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君主和議會之間的鬥爭,正式落下帷幕。

光榮革命看似是教會之間的鬥爭,但實質上,還是權力之間的角逐。

《權利法案》規定,英國人民擁有不可剝奪的民事與政治權利,還有國王不得干涉法律,不經議會同意不得徵稅等內容。從實質上,《權利法案》就是在削弱王權,加強議會權力。

他們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兩個法案最終確立“議會至上”的原則,至此,議會成為英國的最高權力機關。而君主,逐漸被邊緣化,成為沒有實權的虛位。由此開始,英國就成了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說過:“存在即合理”。我不會去妄談一個制度的好壞,況且我也沒有那個能力。君主立憲制已經伴隨著英國走了快400年,自然有他的道理。不過,這個制度的確立過程,其中有一些故事值得我們探討和深思。

正如歷史學家錢乘旦評價的那樣:近代以來,英國採用和平方式解決社會內部衝突的和平變革道路很有借鑑意義。英國的和平變革歷程,以及它把改革模式作為社會發展道路之一的歷史選擇,為近代世界各國提供了和平變革的成功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