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尤其是小學生的負擔,嚴禁校外培訓班是不是可以一刀切?

潘文軍的滿漢全席


現在中小學學生負擔中,壓力大,家長的壓力也大,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校外培訓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絕對不是罪魁禍首。



競爭的壓力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學生之間競爭壓力大,為了讓孩子在與別的孩子的競爭中取得領先,家長就不得不想辦法讓孩子多學一點,那麼課外機構作為學校教學的補充和提高也就順其自然了。

在八九十年代,沒有輔導班,孩子的學習全憑學校教育和自己練習,沒有條件也沒有意識讓孩子去參加課外培訓。現在條件好了,家長的教育意識加強了,感覺自己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得在孩子這一輩給補上,於是在教育方面就舍h得投資。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近最好的學校,然而由於優質學校的稀缺性,就勢必競爭激烈,家長自己去輔導孩子也不太現實,於是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就誕生了,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家長輔導學生的壓力了,所以說,輔導班的產生在本源上還是由於競爭產生的,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孩子的壓力本身就存在,只是由於輔導班的產生在幫助孩子提升競爭力的同時又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近些年來一直倡導要給學生減負,但只要看成績擇優錄取的政策未有根本性改變,學生的負擔是不可能減輕的,誰願意讓孩子在這場競爭中輸掉。

反觀一直倡導的減負,個人認為,負擔沒有減下來,反而讓學校的教學質量下滑了。教學質量下滑,孩子在學校學的不好,跟不上了,那麼家長就不得不求助於課外輔導。

翻開課本,學的內容很簡單,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題目也比較簡單,小學很多學生都能達到90多分,然而在高分背後卻依然隱藏問題,基礎不紮實,到了初中後,慢慢就出現了掉隊現象。平時的考試題目比較基礎簡單,但到了比較大的選拔性考試中,題目的綜合性和難度就上去了,如果平時沒有相應的拓展和提升,最後吃虧的還是學生。

要切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就必須要想辦法提升學校的教育效率,當學校的教學效率非常高時,孩子在學校所學都掌握好了,也許就用不著報那麼多輔導班了,壓力和負擔也就減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