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疫情中國國內發生了幾起學生自殺事件,而英國1.5萬小留學生同樣備受疫情困擾,卻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同樣是疫情,卻出現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現象,我們不好奇嗎?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這種對比,讓人遐想連篇,卻更引發深思。

同樣是面對疫情,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體現呢?

我想,可能有幾種原因。

一,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

因為,我們對留英小留學生們的情形並不瞭解!即使出現這種現象,也無法知曉。從而,造成了我們的視覺差錯。

二,事實如表象

留英小留學生們確實承受能力較強,心理素質過硬。那麼,這樣的比較落後,就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自殺行為,本身是一種心理的不健康?

為什麼會自殺?肯定是思想上出現問題,在心理上也出現問題。

那麼,為什麼國內的學生會出現自殺呢?而留英小留學生們卻沒有這種現象呢?

可能與兩種原因有關:

一種是學生本身的壓力大小不同。

另一種是學生抗壓力的能力不同。

那麼,同樣面對的是疫情,同樣無法進行線下學習,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呢?

國內學生無法開學,但是,學習的壓力卻並沒有減輕。

自身的壓力,社會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家長的壓力,綜合一身,四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脆弱的心靈何以承受如此重壓?

留英小留學生們,他們也無法進行線下教學,但是,據瞭解,他們是不需要進行網課學習的。

他們沒有社會的壓力,沒有老師的壓力,沒有長期呆在父母身邊的壓力,至於自己的壓力,可能也和社會環境有一定的關係,變得並不是那麼強大。

兩者壓力本身的比較,讓我們為這些學生感到惋惜與痛心。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這些壓力來源是什麼?

國內孩子為什麼會面臨如此強大的壓力呢?成績,學業,是他們壓力的源頭!

沒有好的學習,就不能考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未來,就沒有好的人生,所以,必須往死裡學。

要有好的學習,必須放棄一切其他的東西。

不能玩手機,不能玩電腦,不能打遊戲,不能出去旅遊,不能看小說,不能進行過多的體育活動,不能做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學習。其實,他們不可憐嗎?快樂的童年在哪裡?快樂的青春在哪裡?當你不再有了學業的壓力,你卻又面臨著工作的壓力,人生的快樂在哪裡?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會在心理上出現自殺的念頭?

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但要解決這一問題,不是我在此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也就只能從一些共性的角度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孩子對生命的敬畏

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的宣傳,都應該讓孩子明白,生命可貴,不要拿生命開玩笑。讓孩子們對生命充滿敬畏!

二,教育的目的需要淡化

教育的功利性是當前國內教育的最大的弱點。人們往往覺得孩子學習就是為了未來過的更加美好。那種短期的功利性的要求,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不到生活的快樂,他們在強大的壓力下備受煎熬。

即使成功,也是折磨的成果。這樣的結果,難道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三,因材施教,注重方法

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如此。因材施教由古至今,從沒有被人們遺忘過,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卻往往忽視。

家庭教育雖然面對的是個體,但是,家長的“抄襲”現象嚴重!他們總是在看著別人怎麼做?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幹什麼?於是,儘量效仿,多重比較,讓孩子沒有了自己的個性,讓孩子承受著不恰當的壓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

四,注重溝通,心理平等,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孩子出現自殺念頭,很多時候都是一時鬱結在心頭,出現心理鬱結,卻不能與人交流,更因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僵硬,也無法和父母進行交流溝通,他們的心裡得不到安慰,他們的情緒得不到宣洩,他們的想法沒人理解,最後,越來越嚴重,從而出現自殺行為。

如果,父母和老師們,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讓孩子感覺親近,他們就會說出他們所想的一切,我們也就能發現端倪。從而,為他們舒展壓力,為他們解決問題,為他們疏導心理。他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輕鬆,也會越來越愉快,那麼,自殺心理也就消失了。

五,父母從小的嬌生慣養,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十分脆弱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往往希望一手承包,總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作為愛的方式,幫助他們承擔各種困難與挫折,從來,讓他們走的更加一帆風順。

然而,沒有經歷挫折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他們不可能一直不遭遇挫折,然而,一旦他們遭受挫折,他們就將變得脆弱無比。如果這種脆弱的心理沒有得到撫慰,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為什麼小留學生們沒有出現這類事情

如果真是所說的這樣,這可能與如下的幾點原因有關?

一,他們從小脫離父母懷抱,獨立能力更強

這些小留學生們,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出國留學,漂泊異國,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人際關係,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的堅強!而這,讓他們內心也就變得更加的強大。

二,國外的教育環境相對比較寬鬆

國外的教學環境可能更加註重自由,他們都會像國內這樣,應試教育成為教育的重頭戲。

所以,他們在面對學習,往往會變得更加的輕鬆,充滿了活力與生機。他們的思想本身變得更加的自由,也就沒有國內學生的那種幾重大山了!

三,家庭背景為他們減少的壓力

往往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家庭背景都不簡單,往往都會接受比較優越的條件。還在學習本身,更是他們無需過多操心的,更有父母和其他人為他操縱,他們只需要去實行一下,就可以實現別人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達到的結果。所以,他們也不需要有壓力,從來,就不會出現因為壓力而自殺的行為了。

國內學生PK小留學生,自殺行為的背後,有些原因值得我們重視

自殺行為讓我們痛心,兩者比較,卻讓我們於心不忍

學生自殺是學生的錯?留學生們不自殺是他們能力之強大?生之為人,不只為自己,還為他人!他們脆弱的雙肩難以承受生命之重,難以承受壓力之中,難以承受社會之中,從而,無限感嘆,讓我們不願指責。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事情,總是暗自嘆息。不過,我也並沒有因為小留學生們沒有出現這類事情而暗自高興!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無法真正成為另一個人,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