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上世紀90年代一首《說唱臉譜》以輕快的節奏,借鑑京劇唱腔和旋律,融合京劇與流行音樂,通過亦說亦唱的方式,紅遍大江南北。歌詞中有那麼幾句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看見那舞臺上面好多大花臉/紅白黃綠藍咧嘴又瞪眼……藍臉的竇爾敦 盜御馬/紅臉的關公 戰長沙/黃臉的典韋……”那時我尚且年幼,手舞足蹈地也能跟著哼唱幾句,腦海裡想象著各種臉譜形象。也許是在這懵懂之間讓我對京劇有了初步的輪廓,到後來親眼所見各式各樣的舞臺京劇人物,為栩栩如生、形象鮮明的人物深深吸引。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從現場觀看、收音機收聽到如今網絡線上點播。面對形形色色的京劇臉譜,非專業人士難免有些區別不清,而如果識別不了京劇臉譜、理不清人物關係,這勢必會給觀賞京劇大打折扣。看京劇首先得從“識人”開始,那麼,如何看“臉”識人呢?本文將和你一起從京劇臉譜中瞭解看“臉”識人的秘密。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1.京劇從何處來

京劇在我國享有崇高的美譽,它與中國醫學、中國書法等一道稱為我國的“國粹”,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細心的讀者朋友可能會發現,春晚作為中國人的文化盛宴,每年總有一道節目是屬於京劇的,而京劇也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海外的一道靚麗名片。那麼,京劇是起源哪裡?京劇,顧名思義是“京”這個地方的戲劇,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與此相關,中國有很多與地名相關的事物,比如淮劇、越劇、河北梆子、秦腔,再如蘇繡、粵繡等,都是看名字便能知曉一二,這也反映了我國地方文化風情特色。據史料記載,京劇這一名稱始於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的《申報》,歷史上曾有二黃、皮黃、黃腔、京調、京戲等稱謂。更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臺、和春)進京,後與京劇壇的崑曲、漢劇、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交融,正式形成約在1840年前後,最終演變成為京劇,它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京劇實際上並不是北京原汁原味的劇種,而是源自安徽,它是徽州商人在商業發展、貿易繁榮的基礎上萌生了對文化方面的需求進而發展起來的。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劇說到底是一種戲劇,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戲劇則是通過用歌舞的形式來表演故事,且往往內容豐富深刻,給人以啟發。由於吸納了崑腔、京腔、秦腔三者精華,使得集眾家所長的京劇更加藝術精湛。京劇在唱詞上注重音韻格律,講究合轍押韻,整齊對稱,它不僅融合了唱(曲調)、念(道白)、做(表演)、舞(動作節奏)、打(武藝)為一體,還將文學、舞蹈、美術、武術等元素貫穿其中,形成了氣勢宏麗、表現成熟、藝術綜合性特點。因而,“綜合性”是其第一個重要特徵。“虛擬性”是京劇的第二個基本特徵,看似簡單的“手、眼、身、步”這四種基本動作,實則是蘊含了豐富的語言、情感表達,這種高度虛擬化表演可以引發觀眾的各種想象和意境,展現出時間與空間上的靈活自如。“程式性”可以作為京劇的第三個基本特徵,“一招一式”已經形成高度的規範化和固定化。因而,許多專業的演員自幼年起就要接受各種程式動作的嚴格訓練,勤學苦練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保證以後正式演出的質量和水平。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2.京劇臉譜知多少

京劇給人最直觀的視覺符號就是它豐富多彩的臉部扮相,戲曲演員一上臺,觀眾便能通過其臉譜特徵大致知曉所扮演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地位,舞臺臉譜在人們的腦海中已形成理性觀念與感性認識的統一。所謂京劇臉譜,即臉譜的構圖章法,它要展現人物的共性與個性,自然需要活生生的人物特徵作為依據。“貌有清、古、奇、秀之別”,我們常說通過一個人的臉部表情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如: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還有眉目傳情之說。在史書中對人物亦有這樣的描述:如宋江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還有張飛的豹頭環眼,諸葛亮的面如冠玉等。由於臉部特徵是最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與生理特徵的,因此,它是我們勾畫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生活構成了臉譜來源的基礎,但臉譜又不是全搬照抄的,而是在此基礎上的放大、誇張。在舞臺上,我們可以透過京劇臉譜,對人物角色“察顏知心知身”。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隨著社會發展,京劇臉譜的譜式也在不斷完善和豐富,把基本譜式作為一種程式,其他譜式在此基礎上勾勒描繪,進而演變出無數個臉譜來,可以看下圖。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下面介紹上述臉譜譜式,重點關注整臉、三塊瓦臉和十字臉。

(1)整臉:

臉上以一種顏色為主色,沒有勾勒花紋,用來突出膚色,再勾畫出、眉、眼、鼻、口和細緻的面部肌肉紋理。從臉譜特徵來看,這可以理解為舞臺上上的主角或重要人物,給觀眾呈現的是整張臉,也便於識別,往往是開場出來或整場劇中戲份很大的重要人物。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2)三塊瓦臉:在整臉的基礎上,重點勾勒出前額、左右面頰這三塊主色,輔助用黑色將三者分隔開,再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來,給人以濃眉大眼、眼神粗獷的感覺。用途較廣,正、反面人物和有缺點的人物都可以用,如晁蓋、馬謖、關勝。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3)十字門臉:由“三塊瓦”發展而來,要勾勒出一個“十”字形,需從月亮門一直勾到鼻頭以下,這樣主色條與眼窩就形成一個“十”字形。其特點是將主色縮小為一個色條,如張飛雖是黑臉,但臉譜上黑色部分比例遠小於白色的,這樣的臉譜區分度也是非常高的,由於“十”字形特徵明顯,忠奸善惡易識別。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4)碎花臉:如果說三塊瓦臉已經將臉譜複雜化,那麼碎花臉則是在三塊瓦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勾勒,除保留正額主色外,在其他部位用其他顏色勾勒,整體上看線條多、圖案多、顏色豐富。識別技巧是:抓住主色特徵,然後再細分。關於臉譜顏色,後面會細說。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5)歪臉:不正為歪,毋庸多說,這種臉譜的色彩、構圖是不對稱的,通常是來表示反面、邪惡人物,臉譜特徵非常明顯,識別度很高,可以說是京劇臉譜中最好識別人物形象的之一。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6)象形臉:這類臉譜也好識別,畫法也是根據實際模樣特徵而來,一般用於神話戲,無固定譜式。似像非像的表現手段,觀眾一看就清晰明瞭,知道是何種妖怪化身。典型人物如孫悟空,猴子臉跑不掉!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7)神仙臉:基本構型是“整臉”“三塊瓦”,神、佛的面貌較為完整,構圖取法佛像。金色是主色,一般輔助勾勒的顏色種類少,以示神聖威嚴。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8)丑角臉:是京劇臉譜中最好識別的人物形象之一,抓住其最主要特點:在鼻樑中心畫一塊白色“豆腐塊”。整體看上去讓人忍俊不禁。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9)元寶臉:它的腦門和臉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寶,故稱“元寶臉”,這種臉譜識別度較高。再對比看看《千與千尋》中的巨嬰寶寶,兩者構型是不是很像?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10)僧道臉:包括“和尚臉”和“道士臉”。“和尚臉”的眼窩是腰子狀、花鼻窩、花嘴岔,腦門上再畫一個舍利圓珠或點上九個點。“道士臉”最大特徵是腦門中畫有一個太極圖或八封符號。識別時抓住頭頂的圓點或太極圖,便知是和尚還是道士。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11)太監臉:基本也是整臉的形式,兩者的區別在於眉、眼、鼻、口等各個部位表現太監特點。太監一般都擅權害人,色彩只有紅白兩種,具有“整臉”與“三塊瓦臉”的基本形貌,要注意區分,但誇張了太監的特點;還要注意腦門的圓光,這表示其閹割淨身,自詡為佛門弟子,這一點上要與前面的僧臉區別。腦門和兩頰的胖紋,是刻畫其養尊處優、腦滿腸肥的神態。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12)六分臉:又稱“老臉”。將腦門的主色縮為一個色條,眉形帶有誇大色彩,識別時抓住眉毛特徵。典型人物有《群英會》中的黃蓋、《將相和》中的廉頗、《沙陀國》的李克用、《御果園》的尉遲恭,元勳老臣一般都勾“六分臉”。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13)小妖臉與英雄臉

“小妖臉”常見於神話戲中的天將、小妖等角色。又叫“隨意臉”,無存在感的角色,瞭解就好。

“英雄臉”記住這不是指類似關羽、張飛這樣大英雄的臉,而是指舞槍弄棒的教頭和武鬥打手的臉。看看下面幾幅圖,將有助於進一步識別。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通過上面的系統介紹,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歸納:

京劇臉譜是以整臉為基本雛形,然後輔助線條細分、色彩點綴、區域凸顯,或誇大或美化、醜化,從而演化成其他臉譜,這實際上是一個由簡到繁臉譜繪畫的過程,在形式上使人產生視覺聯想,喚起人們對臉譜角色的認知,近而產生移情,達到情感的共鳴。變形、傳神、寓意是京劇臉譜藝術特色的三個主要方面。

3.京劇臉譜色彩很豐富

知道了臉譜的譜式分類,對於瞭解京劇臉譜還不夠,還不能完全做到看“臉”識人。我們會發現同樣一種臉譜形式,對於不同的人物,其臉譜顏色有區別,甚至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的戲劇中也會有略有不同。顏色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之分,那麼京劇臉譜也是以此為基色。下面再一起看看京劇臉譜的色彩,進一步學會辨別忠與奸、善與惡等。

(1)紅臉:表示忠誠勇敢俠義,有血性的角色,屬於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看來要根正苗紅,首先臉得紅啊!典型代表人物有關羽,但如果紅色稍微弱化一點,如褐色臉譜、粉紅色臉譜,則一般指正義感的老人。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前面太監臉中劉瑾勾的是紅臉,按理說這是反面人物,是不是搞錯了呢?其實這裡給他勾紅臉是具有嘲諷之意,也有說是因為劉瑾在《法門寺》一案中,也做了點好事,故勾紅臉,要特別注意這點。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2)黑臉:表示剛正不阿,富有正義感,給人以威嚴感,這點很好理解,黑著個臉,是會讓人怕三分的。典型代表人物比如張飛、包拯。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3)白臉:我們平時常說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與黑臉相對,白臉表示奸詐、兇惡或愚蠢,典型代表人物如曹操。需注意的是,年邁的老人、太監也使用白色臉譜,如趙高,前面講到的《黃金臺》劇中的太監伊立。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4)黃臉:表示智勇兼備,但也可能是脾氣暴躁那種,代表人物有典韋、宇文成都。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5)藍臉:表示剛強、桀驁不馴、有心計人物,代表人物清代盜御馬的竇爾敦。雖然藍臉也有表示勇猛的意思,但與黃臉最大的區別在於,藍臉勾畫的人物有桀驁不馴的顯著特點,如竇爾敦,這是個盜御馬的人物,勇猛自不必說,但也反映出他的反抗精神。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6)綠臉:表示勇武莽撞之輩,如一些綠林好漢,這也好理解,綠林好漢藏居山林,這樣的特徵身份易識別,代表人物有程咬金。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7)其他顏色臉:除上述六種主要顏色臉譜外,還有以下幾種,在平時觀看京劇過程中,可以細分觀察。紫色臉譜往往莊重、正義的象徵,典型人物如三國裡的張郃;金色臉譜表示神秘、威武、莊嚴,一般都是神仙專用臉譜,典型人物有如來、二郎神;銀色臉譜則表示妖精怪類之類的形象。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4.看“臉”識人實戰演練,速來圍觀

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下面舉現實中京劇舞臺上兩個例子,來看“臉”識別他們。

已知:劇情屬三國演義《空城計》,劇照1和2分別為劇中兩位主要人物。

試求:初步判斷兩位人物各是誰。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劇照1

看“臉”識人,你會嗎?從京劇臉譜說起

劇照2

解答過程如下:

根據劇照1可知,(1)該人物在臉譜譜式上沒有過多的線條和色彩,基本以整臉為主,又已知為劇中主要人物,對照整臉特徵分析,判斷為整臉譜式。

(2)從臉譜顏色上看,主要為紅色,略帶淡紅色。結合紅臉特徵,可知屬於典型的正面人物,從臉譜的淡紅色來判斷,該人物年齡稍大些。

(3)綜合已知條件和劇情發展,可以判斷為諸葛亮。

根據劇照2可知,(1)該人物臉譜也是整臉譜式,對應上了已知條件,屬於劇照主要人物。

(2)在臉譜顏色上主要為白色,白色臉譜表示奸詐、狡猾人物。另外太監也可能是白臉,但是從劇照上並沒有看到表示太監臉的腦門“圓光”這一顯著特徵,故排除太監。

(3)綜合已知條件和劇情發展,初步判斷為司馬懿。反過來驗證看,這也與其性格、身份特徵相符。

當然,以上是比較簡單的兩個人物臉譜,易於判斷。同樣,對於複雜的臉譜特徵,在實際觀劇過程也是通過抓住臉譜譜式、顏色這兩個主要特徵來判斷。可能有讀者朋友說,諸葛亮最好判斷,看到羽扇就知道是他。確實如此,對於一些顯著特徵的人物,從他使用道具、武器、著裝上也能判斷出來,這又是另外的話題了。今天我們這裡只講看“臉”識人。

總結與感悟

基於上面的介紹,看“臉”識人已不是難事,總結起來就是一點,抓住人物主要臉譜特徵,判斷主要臉譜顏色,再給它定型與定性,這樣一來也能識別個八九不離十了。在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影視傳媒強烈的衝擊之下,京劇的發展受到了挑戰,似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危”感。因此,這樣獨特富含魅力的京劇文化不應該只停留在家門口,要讓它漂洋過海地傳遍世界。

對於這樣富有藝術美感、濃厚人文底蘊的國粹,我們也不要有“相見恨晚”之嘆,而應該重視它的傳承與發展,看到它的機遇所在,自覺承擔起宣傳、學習瞭解的重任,樹立起文化自信,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軟實力。

看“臉”識人,你也會的!


(注:為敘述方便,引用的圖片均源於網絡,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