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天才這種生物,十多年能出現一個,百年能出一個也不一容易,他必須要有出世的才學,還要有入世的道德,才能稱之為天才。每年的清華北大總會招收好多的天才,有的從小就展現出不同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成為數學家。

也有的經過培養成為了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都為了中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這些天才中也有不同的,13歲前往北大讀書五年,後來遠赴美國改成了美國的國籍,嫁給了美國人,引起爭議。她就是--田曉菲。

學習生涯:

1971年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4歲的時候跟隨著父母前往天津,在天津市大院裡面成長。天津可是個曲藝之鄉,由於父母都是從事文藝工作,田曉菲很小就開始接觸文學。那時候,每逢週日爸爸在在家裡面舉辦詩歌比賽,交給媽媽來評判,後來田曉菲在報紙上發表第一篇詩歌,又出版了兩本詩歌集。

田曉菲沒日沒夜的看書寫詩讓母親十分心疼,跟孩子說:“這麼看書眼睛是會壞的”,田曉菲卻說“如果不看書要眼睛幹什麼呢?”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在1985年,13歲的田曉菲經過面試後特殊招入北大英語系。即使進入到英語專業,田曉菲也沒有忘記自己最愛的詩歌,依然在學習之餘寫詩。在北大的日子裡面認識了15歲就考入北大的查海生,也就是詩人海子,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流傳中國民間,在他短暫的生命中,一直保留著一顆聖潔的內心,他被譽為在中國70年代能夠達到文學和生命的平衡的人。

曾經田曉菲拿著自己寫的詩歌向海子討教,海子說:“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你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

1989年,田曉菲聽說了自己的老師海子臥軌自殺的事情,深受打擊,很長時間田曉菲都沒有拿起筆來寫詩,無法理解曾鼓勵過自己成長堅持的老師,會無法忍受世俗的煩擾選擇了自殺、在那時候,田曉菲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找尋自我價值上面,20歲考入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的博士生。

邂逅美麗愛情:

在哈佛的日子裡,田曉菲遇到了日後影響了自己的另一半--宇文所安,宇文所安是來自於美國的聖路斯市,從小熱愛中國詩歌,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迷。宇文所安深深痴迷著中國傳統文化,當遇到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研究的田曉菲之後,更是被她深深的吸引住。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共同的愛好和研究讓兩個人交流的話題越來越多,靈魂的高度契合讓兩個人每天都在一起交流,從李白到白居易,從杜甫到蘇軾,談天談地,如膠似漆。每當宇文所安用癟嘴的口音說出“你好”“再見”的時候,田曉菲總是笑的合不攏嘴,覺得他十分可愛。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田曉菲要從學校畢業了。宇文所安邀請田曉菲一起出門爬山,到了下山之後,宇文所安表達了自己對田曉菲的愛意,可是田曉菲一股腦的往前走,沒有聽到宇文所安的的求愛,所以等到兩個人回到車上,田曉菲也沒有表示。

下車之後,宇文所安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愛意,有點生氣的質問她為什麼不理會自己的求愛,田曉菲一聽到這樂出了聲,原來你剛才是在求婚。但是婚姻不是兒戲,而且在當時田曉菲的追隨者不止一位,田曉菲還在猶豫掂量著兩個人。

這時候的宇文所安逐一的列舉自己和另一位的優缺點,希望能讓田曉菲選擇自己,可是這一舉動引起了田曉菲的反感。就當猶豫的時候,宇文所安寫下一首詩詞,打動了田曉菲。“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千里蟬娟照,愛若磐石堅。”,田曉菲發現了宇文所安骨子中的中國傳統血統,於是答應了宇文所安的求婚。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沒有過多久在1999年的元旦,兩個人結為夫妻,兩個人的生活滋潤而又甜蜜。兩個人的婚姻誓詞“為了你,我等待了52年”“我知道,你就是我的真命天子,無論相隔多遠,我們都會在一起”。在以後留學生問起她關於跨國婚姻的問題中,田曉菲說:“相互理解和尊重尤其重要,這基礎上要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

每當新出版作品,夫妻二人都在書中把彼此成為一生的知音,可謂恩愛一生。

功成名就享受人生:

1998年的6月,田曉菲從哈佛畢業,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憑藉著自己濃厚的文學功底和從小培養的文學素養,成為了紐約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可是沒過多久發現丈夫在波士頓哈佛大學工作,自己在紐約,兩個人相隔百里,不僅交流上有問題,而且異地戀對感情也有一定衝擊。

於是,她考慮換一個離丈夫近的工作。2000年的5月份,哈佛大學邀請田曉菲作為講師,講師比起教授,身份可降了一個檔次,但是田曉菲接受了這份邀請,既能在哈佛大學能夠和自己的丈夫一同生活,又能繼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在自己的努力和宇文所安的支持下,田曉菲在世界文學領域斬獲不少成就,終於2006年,年僅35歲的田曉菲正式成為了哈佛的教授,被譽為東方智慧的象徵。

從小文采斐然的田曉菲一生用來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也寫下無數作品。自己的著作《十三歲的青春》選入了我國語文課本。

可是這麼有文采的人也會遭受非議,留在美國任教這事雖然引起了大多數人的爭議,認為她不愛國。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可以完成心中的理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她就是幸福的。

清華畢業的很多天才都選擇了出國留學,到國外去發展,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沒有回來,我們不予置評。但對於田曉菲來說,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像海子的那首詩一樣“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