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弗洛伊德之本我 自我 超我

昨天晚上我參加了莞讀書友會的領讀活動,主題是一起分享探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幾位書友分享領讀此書,最後得到一個結論:

書可以讀得不明不白,但是不能缺乏接觸經典的勇氣。前者是能力問題,後者是心態問題。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是自我成長的第一步。天書不是天書,不妨用精神分析的角度來問一下,為什麼我讀不下去?雖然我認識書裡面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

“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弗洛伊德認為,組成人格的各部分經常發生衝突。

比如: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發現,一部分的自己想做某件事,另一部分的自己想做另外一件事。

弗洛伊德因此創立了人格的結構模型,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一、本我



弗洛伊德認為,人剛出生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格結構,即本我。

1.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只關心如何滿足個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質和社會的約束,屬於人格結構的生物成分。

比如:嬰兒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去拿,無論這個東西屬於誰。

2.然而現實生活中,想要的東西並不會全部得到,因此本我會通過願望實現來滿足自身需要。

比如:嬰兒肚子餓了,周圍沒有食物,本我就會開始想象食物,以暫時滿足自己的需要。

3.弗洛伊德認為本我完全隱藏於無意識中,大部分的本我衝動與性和攻擊有關。事實上,人們常常無法察覺到本我。

二、自我



在生命的初期,隨著嬰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結構的第二部分---自我,開始發展起來。

1.自我遵循現實原則,通過考慮情境現實性,控制本我盲目的衝動,調節本能與環境的關係,負責本我、超我與外界世界的聯繫,屬於人格結構的心理成分。

2.現實中,由於本我的衝動並不為社會所接受,因此會對自我構成威脅。自我的任務是將本我的衝動控制在無意識當中。

3.自我不僅僅控制本我的衝動,還會以考慮後果的方式,嘗試著滿足本我的需要,以減輕本我需要沒有被滿足的緊張感。

比如:小的時候,嬰兒通過到父母的碗裡抓取食物來減輕緊張狀態。逐漸長大後,他們懂得了社會的規定和約束,雖然餓的時候本我的衝動會驅使他去獲取食物,然而自我明白這種行為是不當的。

4.自我在意識、潛意識、無意識中自由活動。

自我和本我的關係:

弗洛伊德曾說過:自我好像是騎在馬背上的人,駕馭著這匹桀驁不馴的馬(本我),約束著它前進的方向。

三、超我



兒童5歲左右,人格結構的第三部分---超我,開始形成。

1.超我代表社會的理想、價值觀,尤其是父母的價值和標準,對個體行為的好壞與善惡有著道德規範的限制,通過抑制本我的衝動,說服自我以合乎道德方式來取代現實的目標,屬於人格結構的社會成分。

比如:你在朋友家的桌子上看到了五元錢,本我的衝動會想要佔為己有;自我會意識到這樣做可能產生的後果,但會試圖尋找拿走錢不被人發現的辦法;當你想到了不被人發現的辦法,超我將以偷錢違反道德原則的罪惡感,來禁止這一行為,如果拿走了錢,事後你可能會不安心,睡不好覺等等。

因此,也有人把超我直接稱為良心。

2.超我代表著獎懲。不僅對人的行為進行懲罰、使人形成內疚感和自卑感,也會對合乎道德的行為提供獎勵、使人形成自尊和驕傲感。

3.如果因為教養方式的錯誤,導致一個孩子沒有充分建立起超我,那麼成年以後他就會缺乏對偷竊和撒謊等行為的內控機制。

4.有些人的超我過於強大、過於遵循道德原則,將會面臨著難以實現的完美標準,進而不斷體驗到道德焦慮,如羞愧感和罪惡感。

四、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關係

1.心理能量決定了個體的行為,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的分配,決定了人格的動態性。

2.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補充、相互對立。其中一個獲得了主要能量,另外兩個就要失去一定的能量。

3.健康人的心智中,強大的自我不允許本我或超我掌管人格,因此三者的鬥爭永不停止。我們每個人意識下的某個部分,永遠存在著放縱自我、考慮現實、遵循道德標準三者的緊張狀態。

4.本我,是在現實能力條件下我能做到的水平,超我,是內心的理想狀態,是拋除現實的條條框框後我能認識到的水平。當本我與超我一致時,人就躊躇滿志,當本我低於超我時,人就自我菲薄。王陽明說,知行合一,本我是所行,超我就是所知。看到人們用不同的語言說著同樣的哲思,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了。

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心理活動一直伴隨左右,精神反常也許就是一瞬間事情,只有內心強大才有具有平衡心理的能力,不只要適度釋放本我,也要符合自我,還要多增強自己的超我,不能脫離社會現實去實踐,也要懂得如何調節慾望與學會滿足,這樣才能單純質樸的去享受心靈的安定、感受由內而外的幸福。

張笑笑,個人品牌教練,善水滋品牌養身茶創始人,喜歡旅行,閱讀,寫作,創業,擁有十五年持續創業及八年品牌運營實戰經驗,提倡通過打造個人品牌來創業,守業,展業。因為苦逼而牛逼,因為逗逼而二逼,因為裝逼而傻逼。願我們賦予生命意義,自利利人,讓世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