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市多,一家必須交費才能進的超市是怎麼賺錢的?

今年8月,美國的倉儲型超市“好市多”(Costco)在上海落地了。結果沒想到開業第一天,在下午1點就暫停營業了,因為購物的人實在太多了。進停車場需要排隊3個小時,結賬需要等待1-2個小時。

好市多,一家必須交費才能進的超市是怎麼賺錢的?

倒不是說所有人都是去那裡買東西的,有很多人都是抱著看看的心態:就是想看一下,好市多的東西到底有多便宜。因為這家公司一直以來的口碑,就是他們賣的東西既便宜,質量又高。好市多的聯合創始人辛內加爾,曾經這樣描述好市多的經營理念,他說:一個傳統的零售商,可能會以29塊錢的價格買進商品,然後思考怎麼以35塊的價格賣出去。但好市多思考的是,一個90塊錢買進來的商品,怎麼能以18塊錢的價格賣出去。

那這樣一家公司,怎麼賺錢呢?這就要說到好市多跟傳統的經營之道相比的獨特之處了。好士多的一個特點就是門店數量少,只有競爭對手沃爾瑪的6%,但是它們卻實現了沃爾瑪20%以上的銷售額。這就要從其三個反常的經營手段說起。

01

高門檻的會員制度

或許你有了解,在好市多買東西,你必須要先成為他們的會員。如果沒有會員卡,那麼根本沒法結賬。在一般情況下,你連好市多的門都進不去。而且,會員費還真是不便宜——在上海,會員的年費是299元;在美國,交60美元,你能成為普通會員;交120美元,能成為高級會員,能獲得最高2%,封頂1000美元的返現。


好市多,一家必須交費才能進的超市是怎麼賺錢的?

而且,好市多的會員可不像有些會員制度,交了的會員費還能存在卡上讓你花,好好市多的會員費,購買的純粹是購物資格。

那這就很奇怪了。一般的超市或者購物中心,肯定是希望客流量越大越好,恨不得倒貼優惠券,把客戶請進門。那為什麼好市多要給客戶設立門檻呢?

這個制度其實很妙,它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縮小了目標客戶的範圍。因為好市多的目標客戶,鎖定在中產家庭這個群體上。“是不是願意付會員費”這是一個很簡單,但同時很有效的區分標準,能幫他們判斷客戶的購買力。有了精準的客戶群體之後,好市多也更容易收集和分析用戶的數據,這也有利於提高公司的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這是第一點好處。

第二個好處是會員制能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在交了會費之後,客戶會因為這部分成本,而優先考慮在好市多買東西,因為這樣才能讓你自己的會員資格物超所值嘛——當然,前提就是好市多提供的商品,無論在價格還是質量上都不遜於其他的零售商。如果你看看數據,你會發現好市多的會員忠誠度極其高:會員的續訂率達到了90%。

其實,好市多的核心商業模式,就是會員制。在2017財年的財報顯示,好市多的會員費收入是20多億美元,而當年好市多的淨利潤為26.8億美元,會員收入佔到了利潤比例的74%。而在2018年第二季度,這個比例達到了86%。所以完全可以認為好市多的大部分利潤都來源於會員費。

02

“以少為美”的定價和選品策略

當然,如果沒有物超所值的購物體驗,好市多的會員肯定也不會持續續費。在國外的好市多,像是烤雞、熱狗、蘇打飲料的組合裝、肉製品,還有一些半成品等等,都是傳統的低價商品。其中,好市多的烤雞是格外便宜的。有人算過,好市多每年要賣6000萬隻烤雞,可平均每隻雞才賺4美元不到。在上海的好市多,烤雞一隻才賣37.9塊錢。

那好市多是怎麼做到持續低價的呢?這就涉及到它們第二點反常識的經營之道了,“以少為美”的定價和選品策略。

“以少為美”的第一層含義,是利潤少。有不少零售商都會採取漲價的策略來提升利潤率,可好市多的管理層,很奇葩,他們堅持低利潤率的原則。

好市多,一家必須交費才能進的超市是怎麼賺錢的?

《財富》雜誌在2016年曾經對好市多做過一個深度報道,裡面提到管理層對漲價幅度和利潤率劃了一條不可侵犯的紅線,那就是:以成本為基礎,任何一個品牌商品的加價幅度不能超過14%;好市多還有一個自有品牌叫科克蘭,對這個品牌,好市多要求零售價不能超過成本的15%。這篇深度報道用汽油和碎牛肉等等商品的利潤率做了一個比較。結果發現,在這些商品上,好市多的平均加價幅度是11%,而沃爾瑪是24%,另外兩家零售巨頭家得寶(The Home Depot) 和勞氏集團 (Lowe’s) 更高,達到了35%。

所以好市多能維持低價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層的主動選擇,刻意要把利潤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不過,好市多也有另外一個原則,那就是他們不做賠本的生意。這家公司極度追求效率,用高效率來降低成本。那這就要講到,“以少為美”的另外一層含義了:SKU少。SKU指的就是商店裡的單品。在好市多,基本上一個品類只能找到兩到三款產品。如果你對比一下好市多和沃爾瑪,你會發現:好市多的SKU只有大約4000個,而它的競爭對手沃爾瑪有多少個呢?有14萬個。

那這也奇怪了,因為現在的大趨勢是給消費者提供越多的選擇越好,那為什麼好市多要限制SKU呢?因為減少SKU能降低庫存的成本,這麼做能節省公司在預定商品、追蹤和展示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讓庫存更高效地流轉起來:好市多的庫存週期只有29.5天,而沃爾瑪需要42天。

另一方面呢,SKU更少,其實也意味著好市多對單一品牌的訂單量更大,這就能讓它們在挑選供應商上能獲得優勢。因為供應商知道,一旦被好市多選中了,那自己很可能會獨霸某一個品類,比如說牙膏只有高露潔一個品牌,或者番茄醬只有亨氏的。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就願意主動降低價格來競爭到這樣的生態位,這就給了好市多更強的議價能力。所以你看,減少SKU是一個很機智的策略。

03

豐厚的員工待遇

一直以來好市多都有一個名聲,那就是員工待遇格外的優渥。好市多的員工每小時的薪水是22美元,遠高於競爭對手沃爾瑪,沃爾瑪員工每小時也就能拿到13美元。加入好市多的員工工作滿了一年,就能獲得股票和期權的獎勵。而醫療保險這樣的傳統福利更是不用說了,就連兼職員工都能獲得醫療保險和牙科保險。假期的制度更是很寬鬆,員工的年假從2周起步,如果工作表現出色還可以獲得獎勵,最高能達到一年5周的年假。

那這就奇怪了。因為前面我們說過,好市多的利潤率已經很低了,按理來說它們應該從人力、運營當中去節省成本。換言之,薄利的公司,多多“壓榨”員工才合理吧?

但其實這也是好市多的精明之處。之所以給員工這樣的待遇,一方面是出於管理層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也是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員工如果流動量大,會給公司帶來很高的成本,假如算上臨時工、獵頭、培訓新員工的費用等等,那麼替換一個員工的費用相當於一個正常員工薪水的40%到150%。而好市多員工的留存率高得驚人——在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當中,他們的留存率是94%。

好市多,一家必須交費才能進的超市是怎麼賺錢的?

其實要想員工對企業忠誠,首先需要企業對員工忠誠。就算是經濟衰退,好市多也沒有裁掉過員工,反而還要在經濟衰退期給員工漲薪,幫他們度過難關。這就是好市多第三條反常識的經營之道。

以上就是好市多的經營心法:當大部分公司都在追逐更大的流量、更高的利潤以及對員工更嚴苛的要求的時候,好市多卻選擇了完全相反的路。他們只專注於服務好中產用戶,並且刻意地限制商品的數量、把利潤率維持在低點,而且在此基礎之上,它們還給員工提供豐厚的待遇。雖然說好市多不是最賺錢的公司,但是他們的業務增長一直都很強勁,股價也在持續上漲。

這正應了好市多創始人的理念,那就是:如果你滿足了客戶和員工,那麼最終你也會讓投資者心滿意足。

當然,這樣的模式在中國能不能跑通,還得看好市多能不能打得過中國的電商。畢竟相比起美國電商,中國電商的優勢更大,因為中國的物流成本很低而房地產的租金很高,這就會增加好市多這樣實體店的運營成本、降低互聯網電商的成本,所以在中國的競爭更加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