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關注公眾號影視獨舌【dusheme】,第一時間獲取更多精彩文章。

疫情沒有影響到編劇秦雯的日程。

她在疫情期間完成了《我的前半生》姊妹篇《流金歲月》的劇本修改。

《流金歲月》同樣是改編自亦舒小說,由沈嚴導演,新麗出品,落地上海。

當然《流金歲月》也同樣聚焦情感,同樣與女性友誼和成長相關。

從《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如果愛》到《辣媽正傳》《我的前半生》,秦雯劇作的氣質,越來越將“貼地生活”和“離地飛行”,平衡得當。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說她貼地,是因為劇情生活質感寫得好,重細節。

比如上海人生活的煙火氣,聊天時的姿態、眼神、語調,在她的劇中都非常有呼吸感。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我的前半生》

說她離地,是因為她喜歡“優化人物”,更向往美好。

比如像唐晶這樣集美貌、能力、理性於一身的女性角色,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存在。她的理想化,或許正是觀眾愛她的原因。

提起劇作慣例,秦雯說“單純寫渣男,演員也不會來演的”“原生家庭問題?以前是用在反派身上的”“我們小時候看的故事,恨不得都是重男輕女”……

分享最愛的電影,她說“上海人民都愛王家衛”;談到最喜歡的劇集,她說《琅琊榜》厲害,一個懸念撐完全片;提及合作的導演沈嚴,她稱之為風度翩翩沈公子,手把手教你寫戲;談起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她反問,宅家翻看《古文觀止》的老闆,怎麼可能不是好老闆?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總之,採訪編劇秦雯的過程,是一個讓人不斷有觸動點的過程,十幾年的從業經驗,她的很多觀點值得品味。

中生代故事有大把好演員,為什麼不做?

《我的前半生》熱播後,很多編劇項目找到秦雯,大都是家庭、教育題材,比如孩子高考、出國留學、00後與年輕父母的關係問題等,她都拒絕了。除了手頭在忙《流金歲月》,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對家庭倫理的熱情並不高。

從小看瓊瑤、席娟小說長大的秦雯,在創作之初將《我的前半生》定義為一個言情戲去把握,她並不偏向家庭倫理戲。

《我的前半生》中做出的生活質感,秦雯歸結為是把一顆浪漫言情劇的種子,種在生活的泥土當中,“我只是把這個土刨得,你看起來,好像比較生活一點。”

唐晶賀涵,都是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優化。

看完之後,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他們,或者希望用他們的一些方式去處理生活、情感問題。但其實,生活中的我們可能沒有他們這麼清楚的思路。

《辣媽正傳》中的夏冰也是一個美化了的角色。

劇情沒有側重寫婆媳大戰等婆婆媽媽的細節,也沒有去細究80後辣媽生產前後,細節上的痛苦。生活殘忍的東西,秦雯不太希望讓觀眾看到。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辣媽正傳》的元寶,在張譯的演繹之下,有很多眉飛色舞的生動細節。但秦雯覺得遺憾,因為過於從戲劇功能去考慮,讓元寶襯托夏冰的角色,男性本身的人物弧光沒有完成。

到了《我的前半生》,“前夫哥”雷佳音走紅。

陳俊生就是一個立體的、有獨立人物命運的男性角色。寫渣男容易,寫處於渣和暖中間的男人,就要費一番功夫。

那時的創作傾向,與秦雯自身生活閱歷的增加相關。她開始看到生活中不同的角度,不停地轉換立場來寫人物,發現每個人的苦衷和努力生活的姿態。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觀眾對《我的前半生》的反饋,讓秦雯感到意外。

她沒預料到觀眾會那麼喜歡雷佳音的角色,也沒料到會那麼痛恨吳越飾演的凌玲。但她覺得每個演員對角色的塑造,都很出彩。

劇本給了一個基礎,導演、演員都在做加分,都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放進去了。

談及中生代題材,秦雯表示其實中生代戲在國外是主流。

主流美劇的主角,年紀都不小,包括男性角色。以前是因為,在中國我們覺得女性到了30多歲以後,基本上就埋頭家庭了,沒有被書寫的空間。但其實,現在在北京上海,中年女性或者說中生代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秦雯認為,或許我們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嘗試更多的中生代故事。從演員角度來說,他們的經驗也更豐富。

另外大家對《我的前半生》《都挺好》的好評,對《淑女的品格》的呼喚,都證實了中生代故事的魅力。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我們應該有青春美好的面孔,但是不能只有青春面孔。

拿原生家庭做文章?因為女主人設多元了

為了創作,秦雯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一個人有問題,就特別想知道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最近幾年市面上的電視劇作品,喜歡把問題根源歸結為原生家庭。

在秦雯看來,這很正常,國外很早就這樣去寫戲了。

以前中國的戲劇戲曲,人物形象都是善惡分明的。但在國外的劇作中,好多反面角色,會讓你不那麼討厭他(她)。或者說,你會知道他(她)為什麼會做這,你也會心疼他(她)一下。

比如很早時候港劇中的溫兆倫演的《我本善良》,對秦雯的創作影響也蠻大,因為溫兆倫飾演的角色好像又是壞人又是好人。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原生家庭問題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

原生家庭的設置從來不是現在才有。只不過,以前的劇本創作中,往往是用在反面角色身上的,讓觀眾去同情反面角色。比如為什麼董事長貪錢?最後發現,因為他家裡有一個腦癱兒子。

為什麼現在女主拼命賺錢,因為家裡有一個啃她的親人,同樣的道理。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但仔細想來,又好像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以前國產劇中的女主角,不太會做缺陷設計,往往人設都是正氣的、善良的。而現在如果你要為女主角做一些缺點的設計,勢必要找到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支點,總得給出一個觀眾同情她的理由。

原生家庭,就是最簡單的理由。

最根本的原因,是國產劇女主或女配的人設,越來越多元化了。原生家庭是隨著女性角色的拓寬,做出的一個功能性、技巧性的設計。

“我們小時候看的故事,恨不得都是重男輕女的故事”,秦雯調侃,80後一代或許就是在重男輕女的故事中長大的,因為那時城市文學缺乏,大都是農村故事。

所以我們會發現,如今電視劇中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往往跟重男輕女纏繞。當然,這也確實牽涉到當下女性地位的變化。

“不論是原生家庭的矛盾,還是人物面臨的其他什麼矛盾、危機,故事的種類總歸就那麼幾種。原型都是一樣的,就看你能寫成什麼樣子,寫法有千千萬萬種。”

惡的方式赤裸裸?我不喜歡,我會迴避

秦雯不熱愛家庭倫理,她喜歡將人物美化一點。

她表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她寧可選擇一些有美感的東西。

不喜歡家庭倫理,一是因為距離太近了。平常人就生活在這個圈子中,如果創作的時候還要扎進這個圈子,太累。

其次,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有的東西是編劇不能去寫的。那就意味著,你能寫的東西其實還不夠。不夠,就是在隔靴搔癢。

從小時候起,秦雯就不太喜歡看太苦的東西,浪漫一點的好。所以,她喜歡王家衛的電影,她說“上海人民都喜歡王家衛”。

與王家衛電影一樣,《當哈利遇上莎莉》,理查德·林克萊特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黎明破曉前》等“話嘮電影”,也是她鍾愛的。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當哈利遇上莎莉》


從編劇角度,“話嘮電影”的懸念,不依靠外化的戲劇形式來做,很考驗編劇功力。

在內容上,秦雯感悟道,好像所有在說愛情的戲,都不是單單在說愛情。很多故事都是一開始兩個人談戀愛,但他們講的其實都是人生的問題。《愛在》三部曲、《當哈利遇上莎莉》即如此,有很多生活哲理在裡面。

還有些故事,秦雯從技巧上、理智上認為是好的,但情感上無法認同。

比如《寄生蟲》。她不認同《寄生蟲》表現惡的東西的方式,她不喜歡這樣赤裸裸的。她甚至也不喜歡《人間世》這種風格的紀錄片。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寄生蟲》

從自己的角度而言,她拒絕把惡的東西、不好的東西赤裸裸地擺在觀眾面前,然後拽著觀眾的頭摁下去說,你看,這是一灘血。

“我不喜歡被摁著頭”,秦雯調侃。她確實是一個偏好浪漫、美感的作者。她喜歡看以前的所有的香港武俠電影,還主動請纓做古裝劇。

在她看來,以前的港劇其實對她創作的影響很大。比如《妙手仁心》《第二法庭》等,都對她寫職場戲有影響。秦雯認為,如果能將TVB曾經的職場戲,落地到今天的土地上做,也會很好看。

不過,看得最多的還是美劇。其中對她創作影響最大的是《醜聞》。

這部劇就是突然間改變秦雯對寫戲認知的劇。

她認為,自己之前以人物取勝,別人老覺得她的戲細節太多,情節不夠,衝突不夠大。所以,在看到一部衝突比較大、情節比較強,但人物還能非常有魅力的戲時,對她的影響是很大的。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醜聞》


談及自己的編劇經歷,她表示要感激的人很多。

中戲學生時期,就跟隨盧敏老師寫戲,老師認可了她這個“好學生”的努力,機緣巧合下她被選去救場。

寫救場戲時,她結識了陳道明老師,為後來的《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打下基礎。而《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是秦雯嚴格意義上入行的作品。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按照秦雯的原話說,“當時陳道明老師問我們幾個年輕人,誰對這個戲有興趣。其實那個時候,陳老師問什麼,我們都有興趣。”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是第一次與沈嚴導演合作,也因此得到了沈嚴導演手把手的指導。後來的創作過程中,沈嚴導演誇她細節感挺好的,那她就狂練邏輯。沈導演說她女性角色拿捏得好,她就加緊突破男性角色的塑造。

秦雯:言情劇寫作的三個為什麼|國劇少壯派(3)

在與新麗傳媒的默契合作上,秦雯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董事長曹華益的文人氣質。

“不管他表現出來是什麼樣子,你知道他是一個文人。你知道他能夠懂得劇本里面情感深層的東西,所以創作觀上是相似的。”

談起傳幫帶的話題,秦雯表示,自己也希望有人能幫忙。但是,或許要分類型。

以細節、人物取勝的劇本,就很難團隊合作。因為每個人對於細節和人物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東西,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但如果未來嘗試懸疑這樣的強情節題材,或許可以考慮。

在國產劇的發展上,秦雯認為,十幾年前國劇與美劇,在價值觀上差距很大,但當下可能與美劇的差別不是特別大。

“現在大家都在看美劇了,價值觀的距離已經在天然縮短了。比如在女性角色的定位上,我們偏向西方女性獨立的東西更多一點了,這是一個好的創作傾向。”

最後,秦雯表示,這一段時間行業很困難,尤其對片方來說。她希望很快能夠看到更多的劇組復工復產,也期待《流金歲月》可以快點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