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打小時候,我們就被家長和老師們灌輸了無數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頓、愛因斯坦、高斯、達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

他們既天賦異稟,又勤奮異常,這讓我們又羨慕又慚愧。

我們總說自己沒那種天賦,而父母則總認為你不夠刻苦,特別是如果父母們知道一個非常時髦的“一萬個小時理論”的話,你也許就會永遠背個不刻苦、不努力的罪名。而今天這本書就是替你洗白的。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本書講的真正的“刻意練習”,是討論一個人如何根據自己的個體差異,掌握有目的的練習的方法。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通過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大量研究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而發現了一系列提高技能和能力的超有效方法所遵循的普遍原則,他將這種有規律的方法研創為“刻意練習”。

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練習,又並不等同於刻苦。一起來看看何謂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三種方法

(1)有目的的練習

在古典音樂界,莫扎特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歲環歐洲旅行演出,能彈奏多種樂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識別出升 A調或降E調。

種種技能加持在一個七歲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難以解釋。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

莫扎特的父親也是一名音樂家,培養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之後,更加用心地訓練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極小的年級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

然後,父親再以傳奇的形式,講述他的天才表現,驚豔世人的眼球。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而且單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進行的一項實驗,證明了一直被認為天才標誌的完美音高,實則通過訓練也可以為普通人所掌握。

所以天才的秘訣在於練習,那麼很多人會質疑說:我也一樣在很努力的練習,為什麼我就還是那麼平凡呢?

答案在於,練習的方法。

一般人學習或練習一種技能,採用的都是普通的練習法,即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但是這種方法其實並不準確

作者和同事曾經開展過一項關於鍛鍊記憶力的實驗,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史蒂夫嘗試記憶數字。

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樣,只能記住8個左右,經過練習,慢慢地突破9個、10個……

最終,他的成績達到了不可思議的82個數字。在這個試驗中,史蒂夫採用的練習方式是不同於天真的練習的有目的的練習,它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徵。

所以,我們只要在學習一樣技能時,需要的是有目的性去刻意練習,我們才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2)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史蒂夫的短期目標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記住一個數字。就這樣把目標分解,並制定一個計劃,在達成每一個細緻的小目標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行為方式,解決面臨的問題。

從小老師、家長就教導我們,我們每次可以定一小個目標,一步一步去完成,不要想一步登天。

所以刻意練習中我們想達到的目標,其實也是刻意練習中需要分解開來,讓我們有每成功一次,就對自己更有信心。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每次考完試,老師就會叫我們把錯題整理出來並經常去讀重複查看,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再進行修改,可以練習也是如此。

在每一個小目標中糾錯並解決問題。

(3)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史蒂夫練習的每時每刻都盡力保持專注,集中精力聽著作者報出的數字,記憶、複述,每秒鐘一個數字,沒有任何走神的空間。

在工作或是學習上,我們很多時候並沒有做到十分的專注。

當做著自己的事情時,同事叫你一下,跟你聊下天,大部分人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參與話題中。

當你跟同事聊完天后,再進入工作狀態時,你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再次進入認真工作的狀態。

我們與天才的區別是,在一個時間段我們做了幾件事情,而天才只做了一件事。

刻意練習黃金法則

(1)學以致用

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提醒我們,不要只聽不去練習,要舉一反三才能說明你掌握了這個方法。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每天看各種各樣的信息,每個都覺得很有用,點擊轉發、收藏之後,就沒有再看過那些信息。

轉發、收藏並不能讓他們進入你的腦袋,比如很多網友吐槽道:我的眼睛學會了,但是腦子沒有學會。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動手去做。

作者強調,你的才能是取決於你最終能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麼。

要注意區分知識與技能的區別,一直以來關於學習,人們的關注焦點幾乎總是知識。

但在職場,在刻意練習中,我們應該聚焦於績效和表現,畢竟最終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夠做好某件事。至於知識,只是讓你更清楚!

(2)保持動機

當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難,難的是堅持。

每次立的flag,剛開始熱血沸騰,一段時間以後,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逃避目標,最終立志計劃不了了之。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始終保持動機。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能日復一復的練習,是因為意志力太強,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對的。幾乎沒有任何科學證明,有適應場景的意志力。

能夠讓人們堅持下去的是動機,動機足夠讓人保持長久的熱情去做一件事。

(3)堅持3F原則

刻意練習必須牢記三F原則,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專注至關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鬆,你可能不會進步。

一個隊員正在擊球,教練走過來詢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答自己在練習。

教練說:“不,你不是在練習,你只是在擊球而已。”

全神貫注於練習的目標,控制自己的身體的各種細微反應,練習才會有效果。如果只是為了開心,那麼得到的也就只是開心,不會是進步。

即時反饋十分重要,它能夠讓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

《刻意練習》:通往成功的捷徑——刻意練習

區分傑出和優秀的一個標準就是人們對於錯誤的敏感程度,每次練習,是否識別出了錯誤,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饋,清楚自己哪裡欠缺、哪裡勝任,對於繼續練習至關重要。

當發現錯誤之後,要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它,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

比如,發現打字速度慢是因為某些字母按鍵錯誤,就要集中訓練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辦法稍微逼自己一下,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解決停滯瓶頸期的問題。

結語: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都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就是希望在這大大的世界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偉人的方法,讓自己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走更快的路,得到更大的進步,為我們的夢想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