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她找到了自己的光

沒出生證明、沒上過學、生病不能去醫院、夏天不能露出上臂、能讀的書非常有限、被父親強迫到毫無保護的廢品場工作,這是都16歲的塔拉曾經的生活。但17歲後,她上了大學,在一次夏令營中得到了去劍橋讀研究生的機會,最後博士畢業成為老師。她逃出了家庭陰影的控制,寫下了自己的故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她找到了自己的光|逃出廢料場的劍橋博士

以書為盾,以筆為矛,塔拉走出了控制自己的噩夢

生於幸福家庭的人很難想象這樣的故事發生在一個1986出生的美國女孩身上;而在“有毒”的教育中長大的人卻在書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遭遇。

有人將父母的行為合理化,將過錯都歸因於自己;
有人將父母當成反面,努力活成心中英雄的樣子;
有人讓自己困於孤獨,費盡全力也無法正常社交;
有人把自己變成活寶,假裝一切都可以一笑而過;
還有人從照顧父母變成照顧伴侶,粉飾太平卻苦了一輩子。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在長大後變成了曾經的父母、讓孩子重蹈覆轍。

而塔拉·韋斯特弗,在他人的幫助下,用教育努力逃離了曾控制她的“有毒的家”。


困於廢料場的小女孩

塔拉的外婆是個體面人,她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教會他們舉止得體、著裝一絲不苟,卻將女兒推到了反面——她與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男人跑到山裡,唯夫是從、不拘小節,過著遠離科學的原始生活。塔拉的母親本該是她的庇護,卻在父親的強權下成了幫兇。

塔拉的父親是個聰明人,卻在生活重壓和宗教極端中閉塞視聽。他將公共教育視為“光明會”的陰謀,將醫院視為魔鬼的道場:7個孩子只有2個上過小學一家人出了嚴重的車禍也不去醫院救治、而是回家用草藥和精油療傷、等著自愈。他將自己的家打造成末日方舟,不斷囤積彈藥和食物,時刻準備著對抗想象中的敵人和末日,卻也成為了7個孩子成長的噩夢。

塔拉出生併成長於這樣的家庭,起初沒有任何問題。直到她發現不上學是一件被公認為奇怪的事,她察覺到了問題,卻不知如何解釋或抵抗。到了可以去廢料場幹活兒的年紀,她被父親拉到危險重重的金屬廢料和沉重機械前。一次兩次的受傷讓她嚐到了苦頭,哥哥被汽油燒傷的腿更讓她膽戰心驚,只有出去賺錢才能找到不去廢料場的理由。

塔拉有個叫肖恩的哥哥,時常在不順心時打她、將她的頭按進馬桶、將她的手摺到近乎骨折可她只能鼻青臉腫地在別人面前笑著裝沒事,也不敢告訴父母——肖恩會跟他道歉,且父母也只當是孩子間的玩笑。她能怎麼辦?學著姐姐去外面打工、然後嫁人離開?在家暴和廢料場的危險中,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會在什麼時間停止。

當她幾乎被絕望吞噬的時候,哥哥泰勒靠自學考上了大學、不顧一切地從家中出走,她似乎看到了希望。

我們很難從習以為常的世界中走出來,就像古人無法想象手機支付的時代,我們也無法想象沒見過的生活方式。但只要你看到了一絲希望,轉機可能就在手邊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她找到了自己的光|逃出廢料場的劍橋博士

父親自制的大型機械剪,差點讓塔拉喪命


困難重重的成年道路

泰勒從小沉靜好學、對塔拉也不錯。在臨走前,他把自己的數學筆記留給了妹妹,因為他讀出了塔拉眼中的渴望。可是大學入學考試哪裡是沒上過一天學的人靠讀書和別人的筆記就能完成的?塔拉在家中能讀的只有宗教相關的書籍,父親又有意讓她去廢料場幹活、剝奪她看書的時間。她只能靠著偶爾去外婆家學習、跟泰勒打電話請教來一點點搞懂考試。

可是就在這一切壓力和阻力中,塔拉居然壓線考進了當地的楊百翰大學。她小心翼翼地徵詢父母的同意,在不提供任何資助的苛刻條件下才勉強成功入學。而進入大學後,她的世界變了。

她開始認識到科學的力量,知道了普通人的社會生活,看到了更多從沒想過的問題和答案,也意識到曾經受到的傷害並非自己的錯

,但傷疤卻久久不能癒合

她拿到了有資助的去劍橋參加夏令營的機會,卻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靠自己的努力到劍橋讀研究生,也不敢相信自己配得上她享受的一切。在海外生活讓她似乎在距離上遠離了家庭,卻無法從家庭的陰影中走出來。她一度放棄了學業、毀掉了社交,徘徊在自毀的邊緣

她在親情和理性中難以割捨,不斷自我折磨、掙扎反覆。好在朋友、心理師、教會、老師和哥哥泰勒給了她幫助,她在家人的背叛和與之對抗的過程中認清了原生家庭傷害自己的真面目,在理性的幫助下戰勝盲目的情感,逃出困她的囚籠、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她找到了自己的光|逃出廢料場的劍橋博士

她的成功能否複製?

在塔拉的敘述中,博士畢業後她有能力且下決心掙脫了家庭,不會再被家庭控制。可她是否還會有“瘋了”一樣的舉動、半夜跑到街上大喊大叫?是否她仍然牽掛父母而向情感和傷害低頭?是否她還在經受著噩夢的折磨?我們無從得知。

塔拉的故事裡摻雜了太多元素:宗教原旨、精神偏執、家庭暴力、女性歧視、信任危機、反對科學、親情大於一切……她的故事裡也有太多的不可思議:對語言和宗教的敏銳理解,讓她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學術新星;她遇到的一個個貴人也及時出現,將她從危險中拖了出來。

不如就把她的故事當作一個現實版童話:女孩在騎士和寶劍的幫助下斬殺了惡龍,她擁有勇氣和力量,即使再遇到其他危險,也將撐得過去。重要的不是在童話中學到實際的生活技巧,而是感受勇氣的力量,看到希望的光芒,體會女孩的苦與樂——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

如果看到了惡龍進攻的勢頭,就主動去尋找自己的寶劍、找到幫助的力量。教育能充實我們的知識、讓我們學會思辨;心理諮詢能夠讓人明確問題的所在、減弱負面影響;求助其他家人、朋友甚至網友,能讓我們得到支撐的力量、不覺得孤立無援。

傳統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將每個人都設定成固定的角色。不止在家庭中,在力量懸殊的學校或職場裡,一些人習慣了頤指氣使和忍氣吞聲。正像從小被鎖鏈捆住的大象,即使成年後有了成倍的體格和力量,也不會去掙脫拴住它的一根繩子。只意識到問題還不夠,直視並反思問題根源、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或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才能減少傷害的影響,找到自己的出路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她找到了自己的光|逃出廢料場的劍橋博士

他人造成的“小傷害”可能是困住我們的大問題


不熟悉聖經或沒想過搜索的讀者不會知道,中文書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出自《聖經·詩篇》,有“逃離”和“找到新的信仰”的雙重涵義,這也是作者塔拉想讓中文讀者體會到的。它不是“Educated”(“受過教育的"或“有教養的”)那麼簡單,也絕不僅在講教育改變命運的道理。

世上沒有解決原生家庭問題的“一鍵消除”,也不存在“人生重啟”的按鈕。

當你感到無助,請記得曾有一個人也經歷過這些,而她走了出來。

她說:“我能在風中站穩,是因為我不是努力嘗試站在風中。

人因害怕而變得脆弱,而控制住恐慌,就能慢慢從困境中走出來。

塔拉的故事給我下了一夜暴雨,雷聲讓我想起一些事,可我不會害怕。因為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人淋過暴雨、也能擁抱陽光,而我的晴天也將來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