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降而復叛,農民軍越剿越多,怎麼辦?崇禎帝打出了一張王牌

崇禎十二年五月,本已投降的張獻忠在谷城再度反叛,他命令士兵摧毀城牆,釋放囚犯,搶劫倉庫,賑濟百姓。他還在通往各要地的十字路口上張貼大字報,表示自己是受到各級官員的敲詐勒索,被逼無奈只得再次領導廣大農民階級奮起反抗,甚至還當眾宣佈:總督熊文燦不是個好鳥,是他逼我的!

張獻忠這次是鐵了心要與大明王朝決裂,其實說什麼被逼被壓迫什麼的,都是虛的,只不過當時的局勢是出山的最佳時機。在他看來,明軍內部能打仗的洪承疇已經被調往遼東,孫傳庭更是在吃牢飯,大明朝中已經沒有幾個是自己的對手,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張獻忠降而復叛,農民軍越剿越多,怎麼辦?崇禎帝打出了一張王牌

確實,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270多歲的”老人“,朝中黨爭頻頻,地方吏治腐敗,天降災害,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內有各地農民軍此起彼伏,無論是誰當政掌權,似乎也是無力迴天。

張獻忠復叛的消息傳到北京,崇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好你個熊文燦,朕費了好大股勁才把這群“逆匪”收拾乾淨,你又給老子惹事,直接下令將五省總理熊文燦逮捕入獄。

張獻忠降而復叛,農民軍越剿越多,怎麼辦?崇禎帝打出了一張王牌

除此之外,內閣首輔楊嗣昌也處在風口浪尖上,因為當初熊文燦是楊嗣昌舉薦的,老楊當初在崇禎面前拍著胸脯說:“這個熊文燦能力耿耿的,讓他看著張獻忠,莫問題啦!”

本來打包票的事情如今出紕漏了,如同太陽不可能從西方升起的真理被打破了,明朝的那幫言官們不可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腔悲憤化作萬紙千言,如椽巨筆紛紛指向楊嗣昌。

與刀槍相比,言官們手中的筆,其鋒利程度可是毫不遜色。於是崇禎也沒轍了,雖然有心袒護,但人是楊嗣昌擔保的,出了事你自己兜著吧。

要說明朝這幫子言官,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書生無知,空談誤國”。要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除了追究責任,更重要的是商量怎麼解決事端。

還好楊嗣昌畢竟是做過首輔的人,這種風浪見多了。正當崇禎苦惱之際,他向皇帝上書,自告奮勇前往湖廣督師“剿匪。崇禎一聽,內心大喜,好你個楊嗣昌,這樣的方法都能出來,真是絕了!心裡都不禁起了三分敬意。

楊嗣昌親自去一線工作,一來讓自己遠離了京城的政治漩渦,二來接替熊文燦的位置,真可謂是一石二鳥。

張獻忠降而復叛,農民軍越剿越多,怎麼辦?崇禎帝打出了一張王牌

崇禎十二年八月二十五,崇禎決定以楊嗣昌替代熊文燦,前往湖廣督師,並親自寫下諭旨:“凱旋之日,優敘隆酬”,還特賜尚方寶劍,一心指望他能“速蕩妖氛,救民水火”。

九月初六,崇禎特意在光祿寺為楊嗣昌設宴踐餞行,宴會期間皇帝更是親自為他斟酒,左右文武也紛紛向這位即將奔赴“剿匪”前線的首輔大臣敬酒三巡。不僅如此,崇禎還為楊嗣昌寫了一首詩,在詩中,皇帝把他比作是西漢的“周亞夫”,以此希望他能夠像周亞夫那樣為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

楊嗣昌在崇禎心中的位置確實是非同一般。楊嗣昌不但能力出眾,他還會揣摩皇帝的心思,領導的決策堅決擁護,皇帝的命令堅決執行,更重要的一點,他自始至終維護了崇禎的顏面,崇禎犯下的錯,楊嗣昌都主動承擔責任,這樣的下屬,領導能不喜歡麼?

崇禎的這一系列舉動,把楊嗣昌感動的那叫一個痛哭流涕啊,他邊哭邊拜,並向皇帝立下重誓,“匪患不平誓不還”,我老楊這條命就奉獻給皇帝陛下的“剿匪”事業了!

楊嗣昌手持尚方寶劍,身上肩負著崇禎的重託,一個月之後抵達襄陽。接著在十月一號舉行了隆重的剿匪誓師大會,參與大會的有監軍太監劉元斌、總兵左良玉等大佬。楊嗣昌素來就有雄辯之才,一番豪言壯語加上尚方寶劍的威嚴,上至總兵,下至士卒,無不鬥志昂揚,一心殺賊報國。

要說這個楊嗣昌,他可不僅僅只會巴結領導,還是很有才能的。他提出的“十面張網”戰略就讓張獻忠在谷城接受朝廷的安撫,打得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騎逃入商洛山,要不是清軍突然越過長城,京師危急,崇禎急忙傳召洪承疇、孫傳庭入京勤王,農民軍完全有可能被徹底剿滅。

那這次楊嗣昌親自出馬,張獻忠是否會被再次打垮呢?讓我們拭目以待,下回小編會給大家繼續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