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文丨吉米媽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二年級剛剛開學第一週,我就給小張停了兩個課外班,一個線上,一個線下。

學校免費的課後興趣班我也沒有報名。

一個孩子在上大班的朋友看了我們學校的興趣班單子,對於什麼都沒給孩子報表示不理解:

這麼多選擇,這麼好,你不報?

你簡直損失了一個億!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課外免費興趣班的冰山一角)


我特別理解她會這麼說,因為去年的我也是這麼想的。

學校提供免費的興趣班,每週兩次。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我真是認真研究了每一項,選了孩子沒有嘗試過的課。

我覺得簡直太好了,什麼都讓孩子試試,興趣廣泛點兒,萬一能發掘了他什麼天賦,那不是賺大了!

但是人總會成熟的。

花錢讓人成熟,花時間更會。

因為錢理論上可以是無窮的,但是時間不會。

當然現實是,錢是窮的。

所以開學時,在小區群裡一個新一年級的孩兒媽諮詢課後興趣班時說:

我的孩子特別有籃球天賦,我一定得報上學校的籃球班,可別把孩子耽誤時。

我完全沒有掩飾地告訴她: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不是學校的興趣班不好。

興趣班本身沒錯,鍛鍊身體,陶冶情操。

但是指望一週兩次,N多孩子的大課讓孩子就在某一方面特牛了,完全是痴人說夢。 

特長,必須要花特別長的時間,有特別好的教練,加上特別刻苦的練習。

這是一個錢加時間的強強組合。  

一天到晚,上各種興趣班就覺得沒有耽誤孩子,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是中產父母給孩子和自己挖的陷阱,喝的迷魂湯。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我在老大3-7歲之間,關於興趣班,走了好多的彎路,花了很多錢,浪費了很多時間。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是那個曾經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的媽媽,然後呢?),記錄過這段心路歷程。 

我一開始給孩子報各種班,願望是非常良好的。

我小時候,就知道學習。我兒子,得多才多藝。

那麼多選擇,那麼多有趣的東西,得讓他嘗試。 

萬一某個東西他有天賦呢,我可不能耽誤他。 

於是花錢,於是花時間。 

但是因為太雜了,他根本沒法真正投入到某一項,所以他什麼都不突出。 

我發現每天時間好像都不夠用,都在疲於應付。 

我一直在催,他一直在磨蹭。 

家裡氛圍很差,一直處於低氣壓帶。 

事情好像有點兒不對勁了。 

我什麼都想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什麼都得不到。 

要想得,我就得先學會舍。

和身邊很多媽媽聊,我發現大家的情況都有點兒類似。 

中產階級的通病,就是什麼都有點兒,但是什麼都不多。 

信息,社會資源,錢,都是這樣。 

總覺得自己使勁夠夠就可以夠到了,但其實夠不到的,就是夠不到。 

一開始就沒有必要去想。 

腳踏實地的規劃,就是最好的安排。 

養老大拼命跳坑,養老二經驗值提升。 

吉米3-7歲這幾年怎麼走,小張未來的課外班怎麼規劃,我都有了不少思考。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英語是一定要早雞的

外語類的學習,花功夫就可以提升。

聽說讀寫,這裡頭是有順序的邏輯的。

但是哪個都不能放鬆。

量上來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給孩子啟蒙,創造英語環境最重要。

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送到國際幼兒園。

至於自己在家啟蒙,自然拼讀,分級閱讀,單詞書,練習冊,特別多可以利用的材料。

比選擇那套書更重要的,是堅持。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為什麼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要雞英語,原因很簡單:

初中課業就很重了。


英語在相對輕鬆的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多付出一些,有了成效,英語好了,起碼初中就不需要花大力氣補英語了。

到了初中,時間是需要擠的。

之前看北京衛視的紀錄片《起跑線》,說一個北京的中產媽媽週六帶孩子一整天四九城的跑,上四個興趣班。

其中一個是三個小時的西班牙語班。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我希望孩子除了這三個小時的學習,還能有時間做聽說讀寫的練習。

要不然就是浪費時間。

興趣班絕對不應該是別人都在上,我也要上。上吧,上了這個肯定有好處。

奧數要不要報班

數學刷題短期內會有成效,但是並不持久。

理科的東西,拼的是智商。智商有高有低,爹媽給的,越往後,拉開的差距越明顯。

英語領先基本一直領先,後來趕上的少,數學就不一定了。

奧數雞不雞,我覺得倒不一定。

但是數學思維的理念要有。

所以帶孩子上上數學思維課,是這個材料,雞,不是就隨緣。

不強求,強求不來。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鋼琴一定要學嗎

不一定。但是音樂素養要有,打擊樂,尤克里裡,都行。  

很多苦練鋼琴的孩子都不知道為了什麼。

當然,如果知道為什麼,就好好練,刻苦練吧。

不瘋魔,不成活。

 

吉米會不會練鋼琴,看他自己的意願吧。

不過我已經把家裡的鋼琴送人了。

那麼多孩子練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類,

我們家也要練

他們家孩子練花滑,練藝術體操,為什麼練?

死命練藝術類的很多是世家,無論是底子,還是路子,已經鋪得很好了。

還有的孩子是為了爬藤,目的明確。

當我知道了投身高爾夫這項運動的孩子是怎麼練的之後,我果斷讓小張放棄了。

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爹也是別人家的爹。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真的不一樣。

最近我中了一本書的毒--《愛,金錢,孩子》。

這本書是美國人寫的,討論了為什麼現在養一個孩子這麼貴,教育的投入多少才算夠?

其中一段話,寫得雖然不是現在的情況,但依然值得玩味。

貴族vs.中產階級

“由於努力工作不會在未來帶來高額的經濟回報,貴族父母幾乎沒有動力給孩子灌輸職業道德。做相反的事反而會有回報, 即教導孩子享受優雅的休閒活動,比如讓男孩打獵或讓女孩學習音樂。這樣的休閒技能之後會在提升社會階級和擇偶上發揮作用”。

一定要找最好的老師嗎

我一開始不理解那些跳繩都要找世界冠軍的海淀媽媽。 

現在我有點兒理解了,因為孩子時間太寶貴了。學任何東西,都希望效果最好。

但是世界冠軍太貴了,也太難約,我總覺得一分鐘跳150個和200多個沒什麼區別,何必要爭第一。

但是游泳我找了一個還不錯的教練,一對一,孩子學的的確很快,動作也很標準。 

啟蒙時期的好老師非常重要,有能力,有可能,就找好的。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別人家的孩子一個興趣班接著一個,

我們家為什麼不可以

不需要比。 

因為比來比去你可能發現不是孩子的精力,能力不夠,問題出現在了你錢不夠。

我們帶著孩子四九城的通勤,一天上四個輔導班,大人孩子都累得要死。

別人家上的是一對一,或者就是小區裡的小課。

教育要重視,但是要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辦大事。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一定有人會說,小學階段學業不重,幹嘛不讓孩子多玩玩呢,學什麼英語,上什麼課外班!

其實初中也可以接著玩的。

用我兒子的話說:9年義務教育,你不讓我上學,國家都得來找你。 

如果初中畢業就不再上學了,我覺得可以一直快樂九年。

但是未來呢?

可孩子畢竟不是機器,教育也不是競賽。

在所有人群裡,對於教育最焦慮,最不快樂的就是中產階級。

因為我們很容易被信息綁架,被“孩子至少要比我強”左右,被“我沒有讓他學的也許偏偏是TA有天賦”的欺騙。

所以讓孩子上十幾個興趣班,到頭來虎頭蛇尾,什麼都不精。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堅持吧,浪費時間;放棄吧,都花了那麼多錢。

之前有一個很熱的話題:對於孩子來說,培養他們堅毅的性格對他們未來更為重要。

而可以培養孩子堅毅性格的,一定是頭腦清醒的父母。

學某個東西,上某個課外班之前,為什麼?和未來的規劃有什麼關係?是我們在做決定之前一定要考慮的。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必要所有都在小的時候學。

中產家庭最重要的是整合資源,集中火力。



—END—


中產階級的焦慮源於什麼都有點兒,什麼都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