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首先,這部電影包含的許多對人生的思考,例如:無論什麼膚色,什麼身份,人都是孤獨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對於生命的思考:總有人來了又走甚至不留一絲痕跡。總有人遭受著苦難而依然活下去,很多事情的發生後面蘊藏著許多偶然和重疊,早一點和晚一點都截然不同,但既然發生了也就去接受。生命像一條長河,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可以像船長一樣追求藝術,像奎寧一樣堅持善良,像女主一樣熱烈的愛,像男主一樣為了愛而選擇孤獨和犧牲。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生命似乎又很短暫,短到來不及與時間抗衡而只能束手無力,選擇不那麼完美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心中所想。其次,故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這樣充斥著種族歧視的時代背景下,影片自然而然地用人們對年輕時本傑明的奇異外貌的態度,不著痕跡的參雜著對種族歧視的審視和思考,嚴格來講這已經超越了愛情電影的定位。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誠然,這部奇幻、愛情電影給大眾對於生命,時間和愛情的思考;但大衛芬奇導演似乎不止一次,他希望我們也做一些其他思考。比如做人的品質:勇敢、真誠;以及人性:醜美定義、人種歧視。再者,男主本傑明的人生,是未知生,先知死的。關節炎白內障,雙腿老化到無法行走,帶著這些令人痛苦的老年病成長這是他的童年。幸運的是,在他成長的養老院,這稀鬆平常。他的夥伴都是外表如同他一般衰老的老傢伙們,給他的都是觀遍人生的格言。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他可以在沒有太多跟同齡人的對比之下成長。他不悲傷,不焦躁,實在是因為他在思想萌芽時遇上的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他在思考自己為何如此不同的時候,握著他的手溫暖而平和的養母說“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但大家的終點都是一樣的”。這些他最愛的人不在乎他的身體與容顏,只在乎他今天是否是平安快樂。本傑明的父親來找到他並告訴了他身世。他跟一般孩子不一樣,這從出生就註定了。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他的善良跟淡然,讓他願意陪父親走完人生最後的路。兩人相依在長椅上,看了一次落日餘暉。順便繼承了萬貫家財。父親死後他想去紐約看看黛西,卻在見到她之後深感兩人的生活除了回憶沒有任何交集,本傑明雖然此時只活了二十多年,但他的身體與心理年齡遠大於黛西。錯的時間,錯的人。後來黛西,因為一次車禍,失去了跳舞的能力。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她拒絕讓本傑明看到她落魄不堪的樣子,她消失了很多年。兩人再見時都是年近中年,這是他們生命裡最美好的交集。像兩列相互迎面而來的列車,在彼此經過時發出的最大的噪音。像露水浮在花瓣上,緩緩下落的那段短暫的時光。對的時間,對的人。他們終於可以彼此相愛,在街頭相擁而不會有怪異的眼光掃來。這時候,本傑明養母去世了。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告訴我們:人一生要經歷很多故事


最後,印象最深的是黛西車禍的那一段,一系列的因素連接在一起最後導致了車禍的發生,仔細想想真的很奇妙,也印證了影片中一直提到的那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許你現在受的苦難從明天就開始好轉了,或許你的上司已經開始重視你了,或許你的另一半馬上就要到來了,又或許你可能就要離開人世了,明天還是意外?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活出自己。最後用白日夢想家裡的一句話來總結: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或許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