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導讀: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那麼請你不要有時間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變化也可以一成不變;沒有約定俗成,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很糟;《返老還童》就是這樣一部圍繞著生命哲學,講述的一部哲思影片:該片講述了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形象的本傑明·巴頓,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並在蒼老的戀人黛茜懷中離世的奇異故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巴頓?!嗯沒錯,就是那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赫赫有名的巴頓將軍。但是你若說此篇中的巴頓就是那位巴頓將軍,又不完全符合。這位本傑明·巴頓在非非看來,又更像是是本傑明·奧利佛·戴維斯空軍上將的“轉世”。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 本傑明·奧立佛·戴維斯生於一個黑人騎兵軍官家庭。父親老本傑明時任第美國陸軍9騎兵團中尉(後來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將軍),經過本傑明·戴維斯一生不懈的追求與奮鬥,1998年12月,克林頓總統晉升戴維斯為上將軍銜。這些巧合的情節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的巧合,那就請你跟著腦洞大開的非非走入這段奇幻的人生之旅吧。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本傑明·奧立佛·戴維斯

《返老還童》這部片子主要突出的是一種人文主義情懷,但是主人公與小喬治·巴頓和本傑明·戴維斯正好有著相似的職業生涯,那就是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本片卻拋開了他們顯赫的功勳,圍著這愛情和親情這兩大主題,來描寫了這位生下來就是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倒放的一生。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非非為大家分了三個層面解讀一下這部劇。第一層面:兩位現實中的將軍轉世投胎,一不小心回籠沒有成功,以老年態降世現身。導演巧妙的用了時光倒流的手法,重新解讀那個殺伐決斷說一不二的巴頓將軍、與本傑明上將一生戎馬倥惚的背後,被歲月溫柔以待的人生。他們這樣的偉大人物,生下來註定不平凡、但他們卻又註定與每個人一樣,最後歸於平凡。
  • 第二個層面:就是愛情,愛情永遠是一部經典大劇裡不可或缺的角度,而本傑明·巴頓的愛情,則暗合了我國那句著名的古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經典詩詞,由此展開了一場,與黛西一生遺憾而又釋然的愛情生命之旅。
  • 第三個層面:我們從影片中巴頓的身世展開論述,用情感主線層層剝開他那乾涸衰老的心靈,漸漸走入重生。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轉世投胎:相同的命運軌跡,詮釋了不同的人生主題。

1、本傑明·巴頓的職業生涯與命運推手。

為什麼非非一定要挖“將軍”這個梗呢?非非這次絕對不是牽強附會。我們來看劇中的本傑明·巴頓的職業生涯。

從養老院長大的小“老”巴頓,他此時外貌特徵大約50歲左右的樣子,以這樣一種形象他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猛烈地燃燒著整個世界,也燃燒著身老心不老的巴頓的心。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動亂局勢中,本傑明·巴頓和許多美國人一樣,乘坐船從美國來到英國,這段人生體驗中,巴頓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貢獻。

這期間,他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目睹到了真正人生的悲劇,也體驗到人性最偉大的光輝。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2、喬治·史密斯·巴頓的軍事巔峰生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根據我上面的描述,我來解讀一下真正的巴頓將軍。巴頓將軍是美國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但是其驍勇好戰的性格,同時也伴隨了他頗具神奇色彩的一生。

巴頓將軍在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他人生的第二個巔峰時期,然此時他已53歲了,巴頓何以在53歲之年榮登旅長的呢

這就要源於巴頓對坦克的熱愛,巴頓因為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者,英法坦克戰術技術的影響,開始在軍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裝甲部隊,他本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中坦克部隊的創始人。

因此此次,馬歇爾這位英明決斷的美國陸軍參謀長,果斷的留下了53歲的巴頓,並任命他為第二裝甲師裝甲旅旅長。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巴頓將軍確實那個時代的英雄。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位戰神巴頓將軍也死於一場車禍之後。

實際上巴頓將軍的口碑至今褒貶不一,因其在軍事生涯的暴躁粗魯、直來直去的軍人性情,都給他的人設抹上某些性格的汙點,但這並未影響到巴頓將軍在我心中的地位和人品。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不是個戰爭分子

在巴頓傳中曾這樣客觀的評價他:平心而論,巴頓與那些狂熱的好戰分子是不同的,雖然他熱衷於戰爭並且具有中世紀騎士的精神與性格,但他從未鼓動或宣傳過戰爭,也從未站到民主制度的對立面。他只是在戰爭開始之後,為了滿足自己被激發起來的勃勃雄心,為了一個軍人的光榮職責而積極投身其中,並以此為樂。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3、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主題。

真正的巴頓將軍的生命隨著戰爭的結束也結束了。但是影片中的本傑明·巴頓的人生彷彿剛剛拉開帷幕。二戰爭結束後,本傑明重返美國。此時的他已然擺脫了兒時老態的模樣,漸漸長成中年人。

本傑明·巴頓以人生倒敘的手法,開始由愛情的了走向了他向死而生的後半生。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但是在說本傑明巴頓之前,我還是要先給大家講講,巴頓將軍的愛情人生。巴頓將軍的職業功勳,對他自己來說約是沒有遺憾的,而他唯一的遺憾是愛,那個讓他一生忠貞不渝的妻子比阿特麗斯·巴頓

巴頓將軍與他的愛妻一生相知相隨,巴頓夫人是一生,以巴頓將軍一生為榮為福。因而也是巴頓將軍除戰爭之外,唯一的靈魂伴侶。因為戰爭,巴頓將軍對妻子的愛,必然是虧欠的。

故而此神劇,為巴頓先生圓滿了未履行完的愛的夙願。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愛情主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1、本傑明的前半生,就是巴頓將軍的尾聲。愛在籌光交錯中錯過

  • 在巴頓將軍的一生中,只愛了巴頓夫人一位女人,這個讓他一生為之寄託了情懷與愛的女人。這個女人不僅理解他的軍事才幹,並支持他的事業,以他為榮。
  • 曾經在他的坦克演習中,比阿特麗斯以女坦克手的身份,為丈夫的同僚們演習如何開坦克。而這一層是巴頓將軍意在向他的反對派們說明,坦克這個曾在一戰中大獲全勝的重要軍事武器,其實並不難以操作,連一個小小的女子都能上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M46巴頓中型坦克

  • 所以這在一個女子來說也是一種勇敢。我深以為沒有一個女人願意讓自己的丈夫常年征戰在外,與戰火、騎兵、坦克為伍。但她是巴頓將軍的愛人,她是他的女人,比阿特麗斯。她就不同於一般的女人,她懂他的一切,懂他為戰爭所生,為戰爭而死的那種快意恩仇。
  • 因此導演就這樣,讓他們二人的情懷在戰爭的籌光交錯中,形成了差異化的輪迴。
  • 在劇中12歲的小老頭巴頓,第一次在養老院中遇見的六歲的小黛西。從此與小黛西結下了不解之緣。影片中導演刻意刻畫了一場相遇,讓小黛西閃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與巴頓相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劇情詼諧而幽默的把倆人代入其中,那是一段黛西準備入睡前的時光,黛西的奶奶給小黛西讀著書中的故事,然後小黛西說:“再讀一遍。”這時畫風清奇的讓小老頭巴頓,從黛西高高的浴帽後面鑽出來也跟了一句:“再讀一遍,求您了再讀一遍。”


祖母寵溺的看著這兩個小孩說:“讀完了就要去睡覺。”小黛西依偎在祖母身邊說:“我保證”,此時的巴頓像個愣頭小夥一樣懵懂的坐在黛西身邊,用一種好奇和崇拜的眼神,追隨著小小的黛西。慈祥奶奶重新用她那蒼老的聲音,讀起來書中的故事,這時畫面進入了黑暗的夜。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而就在這個晚上,小黛西睡不著覺,來到巴頓的房間,倆人鑽到床底下聊天,他與她一切是那麼的不同,一個好老,一個好小;一個老態龍鍾,一個生機勃勃。但是他們的心卻彷彿前生就相識過一樣,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在暗夜中靈犀相通
  • 他們就這樣衝破了表象上的界限,渡過愉快的晚上,直到奶奶出來把小黛西帶走。並辱罵了巴頓。巴頓才傷心的抱著媽媽哭泣,媽媽向他表達了,在別人眼裡你不是一個孩子,他們不會覺得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所以非非覺得,劇中本傑明巴頓的前半生,採用時空偷換的手法,來表現了現實中巴頓將軍的後半生
  • 我通過本傑明媽媽的話,感受到本劇向我傳達,他實際上不是一個孩子,他是巴頓的轉世,來尋他前生“丟下”的妻子。


巴頓夫人來到了醫院,被立即帶到巴頓那裡。巴頓看起來氣色不錯,他安靜地躺著,非常感激地向夫人微笑。他似乎一切都很平靜,但說出來的話卻讓夫人害伯:“比,感謝你不遠千里來看我最後一眼。”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現實中的巴頓將軍,因為出車禍而撞癱了脊椎骨,因此他只能從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等待他妻子巴頓夫人的到來。
  • 比阿特麗斯在得知巴頓將軍受傷的第一時間就千里迢迢飛往德國,阿特麗絲以最快的速度從美國趕來,晝夜守候在病房裡。12月21日下午,巴頓心滿意足地長眠在妻子的懷中。
  • 而影片中,小女孩黛西自從這次碰面後,也再沒來過了。他們就這樣錯過了花季。迎來了巴頓生命中的職業命運。巴頓隨著一艘船加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中去,成了一名海軍。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在這段時間裡,本傑明巴頓慢慢從一位老人,蛻變為一位帥氣的大叔,而這位大叔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情感啟蒙者,一位已婚女性,但隨著戰爭的逼近,這位從未在他生命中駐留過多的女士,除了啟蒙了巴頓對愛與性的理解後,就消失了,本傑明巴頓也隨之把自己扔進了戰鬥的大潮中去。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2、本傑明巴頓的後半生,是人性最殘酷也是最真實的寫照,一切歸零。

  • 劇中,本傑明的自述,是由黛西和巴頓的女兒,給黛西以讀日記的方式表達出來的,當她的女兒覺得給病入膏亡的母親,讀父親的初戀史是一種殘忍,打算跳過這段時,卻被蒼老的黛西拒絕了,她說:“不,我很高興,有人給她溫暖。”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看到這裡,我忽然明白,這就是導演在這部劇中,想要替比阿特麗斯巴頓夫人的傳音,這聲音蒼老卻包容,堅定且理解。
  • 這很大程度的感動了我。這段演繹絕非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表達。而是真正對愛人的慈悲與懂得。


  • 在戰爭的年代,戰鬥一拖就好幾年,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巴頓將軍,也許不一定能夠不去發洩自己的正常需求,而這位出現在劇中的女人,彷彿影射了某種隱藏在戰爭背後的問題,那就是戰爭中微不足道的人文關懷。還有某些不得而知的生理需要。我想這些也許是導演所要表達的理解吧。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隨著戰爭的結束,本傑明回到了故鄉黑人媽媽的養老院中。而在這段時間內他知道了,他的初戀黛西已經結婚。再次相遇是在黛西跳舞受傷,而黛西因為不願意本傑明看到自己,脆弱失敗的樣子再一次錯過了彼此。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最後的相遇是在兩人心智、外表、精神都達到同等程度的時候,他們才共同度過了最美滿的幾年。但是剩下的人生卻又陷入了一種哲思之中,本傑明註定越來越小,而孩子出生後,本傑明無法陪著孩子一起長大,他不能讓黛西養兩個孩子。因而他不得不再次選擇了離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本傑明幾年後回來,發現黛西帶著孩子改嫁,並且夫妻生活的很融洽,這個男人對孩子也很好。見過女兒的本傑明終於放心了。
  • 而此時的本傑明開始正式進入了“回籠”的進程,他開始越變越小,最後甚至患了老年痴呆,他開始不認識黛西,不認識身邊的人,愛情從親情甚至變成陪伴。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我想這也許就是導演所追求的愛的至高點吧,愛最終變成了陪伴,此時本傑明,脫離了社會,甚至脫離了思想,迴歸成一個嬰兒的最初模樣,最終死在黛西懷裡。人生一切歸零了,從哪裡來,還回到了哪裡去。


生命的主題:關於生命最偉大的認知,一定是跨越種族、打破固定思維,對生命的高度負責。

1、本傑明·巴頓的人生主線源於本傑明·奧利佛·戴維斯上將的成長史

  • 如與劇中線索一樣,非非應該把親情寫在第一階段,但是我在本文中用倒裝的手法,寫在了最後一層。
  • 本傑明·巴頓出生在一戰剛結束時期,親生母親死於難產,而父親他拋棄在老人院門口。小小的巴頓,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養老院的黑人大嫂奎妮。她不離不棄的收養了本傑明這個小老頭,而在那個養老院中,本傑明的出現倒也不顯得突兀,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黑人媽媽樂觀、勇敢、善良的教導下,快樂的成長。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這和我一上來介紹的本傑明·奧利佛·戴維斯的人生成長軌跡有異曲同工之妙?本傑明·戴維斯的父親是黑人將軍,母親埃爾諾拉·迪克森·戴維斯在他4歲時生下妹妹後去世。
  • 自幼在軍營中成長的戴維斯上將,少年時就立志長大後也像父親一樣,當一名軍人報效祖國。在西點軍校的時候,戴維斯曾向美國陸軍航空軍(1941年改組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提出申請未果。
    (具體請參考本傑明·奧利佛·戴維斯的生平傳記)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年輕的上將

  • 所以非非說這部劇是融合了兩位軍事將領的事蹟。只是導演的表現手法這次偏重了平凡的生活層面,沒有過多的描述史詩般的軍事生涯。
  • 他意在於讓這些將軍從神壇上走下來,讓人們看到他們背後也應該享受的歲月靜好,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
    沒有什麼真正的歲月靜好,這一切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飛行中的上將

  • 導演用時空穿越的手法,讓原本負重前行的人得以還原生活,還原他們本應歲月靜好的人生。這真是一種偉大的潛藏著的,博愛人道主義情懷。讓我感嘆導演所要表達的深邃的思想內核。
  • 在這個養老院裡本傑明·巴頓(這時大家恍然大悟,為什麼這個人設叫本傑明·巴頓了吧)遇到了很多他人生中的伯樂,黑人媽媽溫厚朴實的情人、黑人牧師的鼓勵、那個被電擊中過三次的老男人、還有教他彈鋼琴卻沒有子女的優雅夫人。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他們都在他生命中,以各種不同的文化道德素養,教會了他很多東西,這些素養,形成一種強有力的價值觀根系,
    讓他形成了不畏艱難、樂於助人與樂天知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 他在戰爭中幫助別人,同時在其他戰友們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偉大與光輝。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震撼,引領著他積極的人生方向。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歲月靜好



2、活著,是對生命的高度負責與所有存在著的全部意義。

  • 劇中,導演從傑明巴頓的視角出發,還原現實中,他們看到戰友戰死時的悲慘和無奈。因為現實中巴頓將軍和戴維斯上將,實際上都很愛惜手下。但戰爭是個殘酷的事情,巴頓將軍曾以兩記耳光,打掉了自己的錦繡前程,但是巴頓將軍卻從未對自己的言行有過懊悔。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在戰事緊張的局勢下,巴頓將軍情急之下做出了,對自己的手下,寧可被自己打耳光,也比戰死在戰場上好的魯莽行為。其實在“耳光事件”之前,他經常去醫院看望受傷的戰士們,安慰他們,併為此而愧疚。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但是第二記耳光由於打了一位病中的戰士,而被在場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將士,以及隨軍記者們看成是暴政,因而被另一位軍官層層向上級告發了巴頓將軍。但當時的軍事首腦們不僅有敏銳的頭腦,還有寬廣的胸襟和對戰況形勢洞察的前瞻性。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引用自巴頓將軍傳):艾森豪威爾將軍將貝斯、米勒、雷諾茲和戴利等記者請到他的辦公室,坦率地對他們說,他正在盡其最大可能保住巴頓的職位。
  • 在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時,他說:在追擊敵人和開拓局面的事業中,需要一往無前的指揮官。對士兵越是苛刻,就越能保全士兵的生命,巴頓就是這樣的將領,為了盟軍的最高利益,迎接歐洲戰場上的各大戰役,應當保全巴頓。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最後,他懇求記者們不要將此事公開,史密斯將軍也向駐阿爾及爾艾森豪威爾的記者們提出類似懇求。報紙和電臺記者無不為艾森豪威爾的真誠態度、對棘手問題的處理方法及他對巴頓的殷切期望所感動,於是出現了極其罕見的局面:他們與盟軍最高司令部達成協議,同意“忘掉”這一事件,嚴格封鎖消息。

  • 我之所以把這段原文引出,因為我覺得這個事例,在很多時候,國家處於危難的大事件中,都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尤其最後的決策引人深省因此巴頓將軍的暴虐並非出於虐待的施暴,而是怒其不爭的,恨鐵不成鋼的暴脾氣。他希望他的將士們都能在戰爭中突破自己,突破戰火的包圍,全身而退。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而這一橋段被劇中的巴頓演繹成對生命的理解,轉化為這樣一個片段:原本對他嚴厲,甚至有些暴虐的船長,在臨死前說:“你可以像瘋狗一樣發洩不滿,可以對天發誓、也可以詛咒命......但在你走的時候,一定要釋懷。


  • 我們在回過頭來說劇中的巴頓對生命的理解,生下了女兒不久後,離開女兒和黛西。他用另一種成全,完成了女兒生命中的健全的成長軌跡。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他自己則去了印度,用最後的生命來完整自己的生存體驗。這一切變故使黛西再嫁,因此他的女兒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父親,一位合格而優秀的男人。這一切讓本傑明終於安心的離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最奇特的是在此之前,本傑明·巴頓還被自己的親生父親找到,他是一位富豪,想在人生的最後把所有的財產留給本傑明。
  • 越活越年輕的本傑明,雖然表面上活力四射,實際上他的心智已經完全成熟,當他回去聽到他的同屋再次說被雷擊中的事情時,那位老人又說了一句:這一切讓我知道,活著很幸運。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 這句話,讓本傑明與自己的父親和解。與他的原生家庭和解。他在最後對拋棄了他的親生父親進行了壽終正寢的臨終關懷,完成了彼此的救贖與原諒。這就是全劇對愛與生命的高度昇華。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總結:

在本傑明巴頓最後流浪的生存體驗中,有一段撞擊我心靈的話:“只要你知道你想做什麼,都不算太遲對我來說,應該也不算太早,不要有時間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變化也可以一成不變沒有約定俗成,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會很糟,希望你做的是最為出色的,希望你能看見讓你大吃一驚的東西,希望你能結交有著不同觀點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驕傲,如果你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氣,一切重頭再來。”


巴頓《返老還童》、本傑明投胎轉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這段話就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全劇的高度的思想性總結。我們每個人應該對生命充滿了希望,即使發現你被生活辜負,也不要氣餒,應該有一切重頭再來的勇氣與精神。不論是巴頓將軍還是本傑明上將,他們輝煌的戰績是不可複製的。但對於平凡中的我們,

生活是自己與自己的博弈,一切都可以在有生之年,重頭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