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傳承的國家,其文化形態也在不斷變更且各個階段都顯示出其獨特的表徵符號。作為反應生活的文化產品,年代劇一直以來都在影視題材中佔有重要戰略地位。2019年上映的《奔騰年代》的受眾中八零和九零後佔據較大比重,這是近幾年來上映的年代劇中青年群體反響相對較大的一部。

這與它在選材立意、選角技巧、敘事手法和傳播效果四個方面的創新所有關聯。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首先,從選題上來講。

該片選擇了“電力機車的製造”為敘事主體,講述了兩代人為創造屬於中國自己的高速電力機車而艱苦奮鬥的故事。但它巧妙在電力機車是高鐵的前身。這樣一來,看似與現代脫節的故事主體便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延續,從而構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在立意時編劇也精準把握了青年的口味,既不是純粹的愛情,也不是單純的愛國主義宣揚,而是落點一個信仰一個夢想的延續。拋掉假大空和窠臼套路使得《奔騰年代》在講述時代故事的同時能夠貼合到青年的審美期待,從而使得青年對它的接受度和興趣大大提升。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其次,選角是外在加分項。

本劇的主角是佟大為和蔣欣,而二線角色也多為青春劇中的熟悉面孔,如大姐常漢坤的扮演者曾出演《親愛的,熱愛的》中韓商言後媽一角;青年常郡騰的扮演者曾出演《我的前半生》中平兒一角,諸如此類。與《父母愛情》相比,《奔騰年代》的選角更接近青年所認可的演員群體,故演員所造成的引流也是該劇青年受眾佔比增加的一個原因。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第三,從敘事手法角度分析。

該片在敘事上做到了主輔分明、敘事集中且邊緣角色造型豐滿。電視劇中的場景屈指可數,以江南機車廠、常家小白樓和小平房為代表的簡介場景使得故事能夠更加集中,在有限的場景中愛與恨的交織、信仰與現實的衝突、人性的碰撞體現的淋漓盡致,敘事節奏快而不亂,所有的一切都為主旨服務。除此之外,主角光環在這部劇中被大大削弱,而輔助角色也都擁有自己的故事線,讓每個人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據可循,使得這部劇不是為了敘事而敘事,而是真正地去講一個故事。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最後,從傳播效果來看。

《奔騰年代》雖然在講過去式,但其主流意識和所傳播的理念卻與青年的亞文化不謀而合,這也是青年更加願意參與到這部電視劇的討論當中的原因。如周鐵錘、白曼寧等一眾人讓觀眾感受到“沒有絕對的好人或者壞人”;常漢坤讓所傳達的“至死不渝的年少愛戀”;常家兩兄弟身上“國家興盛之於青年”以及金燦爛、常漢卿夫婦的“超強感受力”,都在暗示青年受眾的情感寄託。它利用文化上的感同身受激發起青年群體的情感共鳴,從而進一步燃起受眾心中的火苗,使得其餘味悠久。

《奔騰年代》:它憑什麼成為青年群體追捧的年代劇

當然,在剪輯、人設和細節的處理上《奔騰年代》還不能夠與《大江大河》、《父母愛情》等高評分電視劇抗衡。但在對青年受眾群體的影響和獲得該群體的認可程度上它仍不失為一個可以效仿的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